分享

转身移步谁能解,雪履芦花十二楼

 天一阁宁波 2014-03-25
总以为,芦苇长势最好的时候,是在《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家就在微山湖的西岸,沿岸的滩涂上,每年都是大片大片的芦苇。最可信的推测,这个湖形成已经六亿年了,远远地早于《诗经》,那么这里的芦苇肯定也是从《诗经》里一直长起来的。蒹葭是青葱的岁月,每年春夏,我们喜欢到湖边去,“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实西岸的芦苇,并不只关乎爱情。
  还有秋冬呢,秋冬的芦花从什么时候盛开的呢,其实住在西岸人都知道,最早的芦花开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有那么一年的冬天最冷,所以芦花开的也最美。
  西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村子,那时侯,少年闵损的家就在西岸的闵台村。闵损很小的时候生母就死了,父亲是个四处奔波的商人,为了照顾好年幼的闵损,父亲娶了继母,又先后有了两个弟弟,像许多还算殷实的家庭一样,这个家让邻居们看上去其乐融融。
  闵损一定也爱着家门前的这些芦苇,《诗经》里的蒹葭,在少年闵损的生活里青翠着、挺拔着。至纯至善的少年如春夏季节拔节的苇笋一样,该是快乐生长的时候。但继母在生活里虐待他,父亲远行,便让他做最重的活,穿最破的衣,吃最差的饭。虽是继母,但作为家中的长子,闵损对这些都承受着,他时常默念着生母在时的教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天到了,那个冬天的微山湖被白茫茫的大雪覆盖着。百鸟飞尽,虫蛙们也冬眠了,雪莹上的芦花随风飘摇,如少年闵损寒凉的身体。家里人都置办了棉衣,两个弟弟也穿得暖暖和和的,只有闵损像一棵被遗忘的孤独的芦苇,还是那么单薄、瘦弱,在料峭的寒风里瑟瑟发抖。
  终于等到经商的父亲归来。全家欢聚,继母也及时地为闵损赶制了一件厚厚的棉衣,在父亲归来前穿在身上。这该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冬天啊,瑞雪覆盖着大地,新年的气息也浓了,父亲要带着他的孩子们去当时的武棠邑,那里是一个热闹的集镇。
  父亲让闵损赶着车。但父亲发现,这个曾经听话又顺从的孩子,怎么变得如此羸弱了呢,行动也迟缓,畏缩在车上,甚至连手中赶车的鞭子都拿不住,几次丢在地上。慈祥的父亲终于暴怒了,他拣起丢在雪地上的鞭子,重重地抽打这个看着懒惰不争的儿子,一下,一下,又一下……而闵损仍无辩解。
  那一年的芦花终于在这时刻纷纷扬扬的开了,开在微山湖西岸广阔的田野里,开在父亲凌厉的鞭子下,那些轻盈的芦花从少年的棉衣里开出来,四处飞散,看着是苍茫大地上的一团暖色。可看到这些芦花的父亲,眼泪夺眶而出。他急忙再看其他两个儿子,虽然比闵损的芦衣薄一些,但穿的都是崭新的棉衣。
  接下来事情的经过好多人都知道了。为挽留住被父亲执意休书的继母,闵损苦苦哀求着:“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呐!”用今天的白话说:“有继母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如果没有了继母,我们兄弟三人不都要穿这样芦花的衣服么!”
  当时,离这里不远的孔子知道了闵损,不仅仰天而感叹:“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闵子骞即是后来做了孔子学生的少年闵损。
  这段故事,是为中国的《二十四孝》之一,典籍里叫《芦衣顺母》,在家乡的戏文和口传里叫“鞭打芦花”。
  从《诗经》里走来,在2500年前的那个寒冬里开花,微山湖西岸的这些芦苇,美,又有着绵绵的暖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