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散之草书赏析(28)

 白水清风 2014-03-25
 

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 十六字令》赏析 
28-1、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 十六字令》70×37㎝.jpeg 
 

     赏析提要通篇以焦墨而为之,散锋入草,一枯再枯,墨似尽而笔仍在运行,只见残墨化作丝丝飞白,在似有若无中尽显神韵。作品先后两次著录。

    林散之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和近一个世纪的书法实践,成就了这位“草圣”。林散之的草书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 10多年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由于缺乏权威的鉴定机构和拍卖机构,致使一些赝品混入市场。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完善,这种“知假拍假”、“造假无罪”的现象不会长期下去。艺术品交流将逐步步入正常轨道,用法律法规保障艺术品的合理流通。5年,也许再长一点的时间,中国的艺术品必然会走出国门,进入世界这个大市场。这是中国国力不断强大的客观要求,也是艺术品市场的必然规律。随着人们对林散之草书认识的不断升华,林散之的草书精品将出现在世界顶级艺术品的拍卖机构,如美国苏富比、英国佳士得、德国纳高拍卖行等。美国的金领、英国的绅士、法国的新贵也会收藏像《毛泽东词十六字令》这样的林散之草书精品。
      林散之草书《毛泽东词 十六字令》先后两次著录。一次是 2008年 5月,著录于《大匠之道》第101页,江苏美术出版社。另一次是2012年5月,著录于《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第 119页,文物出版社。作品是镜心,尺寸为 70×37㎝,约 2.5平方尺,落款林散之,印章有“林散之印”(白文)、“大年”(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单款,裱工精美,品相十全。内容是: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草圣”林散之书法艺术的高峰期,林散之先生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大都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比如《许瑶诗论怀素草书》、《中日友谊诗》(筱之版)、《毛泽东词 卜算子 ·咏梅》、《自作诗 论诗绝句》等。草书《毛泽东词 十六字令》正是这个时期创作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林散之草书艺术的最高水准,是精品之作。作品中的“山”、“倒”、“海”、“翻”、“卷”等字,线条厚重,内涵丰富,骨感鲜明。“犹”字浓墨重色,傲人醒目,与上面“战”字中的枯墨形成强烈对比。“马”字中的最后一横,看上去用墨不多,但是力大无比,这一横活像一根既圆又粗的钢筋被机器绞成了钢钩。请看这幅作品的局部,“澜”和“奔”的线条,像杂技演员手中的红绸子,在空中飞来绕去,造型不断,优美至极。整个作品以焦墨为主,散锋入草,一枯再枯,墨似尽而笔仍在运行,只见残墨化作丝丝飞白,在似有若无中尽显意韵,超凡脱俗,直逼褚墨。无墨之处以白当黑,神采夺人。枯墨之处,笔迹清晰,雄浑老辣。
     草书《毛泽东词 十六字令》无论是从线条、用墨来看,还是从整体章法来欣赏都充满了动感。我们能够感受到林散之先生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激越豪情,流淌在笔下的一横一竖,似你我跳跃飞动,如流水时激时湍,像秋风参树摇扶,更有天籁之音,时强时弱,或快或慢,美妙动听。看那或长或短、似断若连的线条,跌宕、错落、起伏、转折、衔接,这正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查看相关资料,林散之先生以《毛泽东词 十六字令》为内容创作的草书作品比较多,大部分都是送给亲朋好友的,因而双款较多。这种内容的作品发表过的一共有 4幅。1997年 9月,古吴轩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集》中有一幅。2010年4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中有一幅,2012年 5月出版的《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中有两幅。相比之下,这幅作品比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谭以文先生收藏的更为养眼。

――原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文物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