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是两种最常见、最原始、最永恒、最纯粹的基色(有别于所谓原色),同时也是与传统文化渊源最深的颜色。它们无论在阴阳与五行学说中,还是数术及传说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传说冥界有黑无常、白无常二个索命鬼,他们到处流荡,是专索人命的鬼差。按说白属阳,黑属阴;白主生,黑主死,二者是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然而二鬼竟是形影不离,岂不矛盾乎?但世间万物其实就这么矛盾。故可作如下置换:
黑无常、白无常,黑白无常;
生无常、死无常,生死无常。
无独有偶,在奇门遁甲之八门中也有生死二门。其中生门属白(八白),死门配黑(二黑)。八白位居东北艮方,时司立春雨水等节令,是春生万物之始,故称生门。二黑位于西南坤位,时司立秋处暑等节令,是秋杀万物之始,故称死门。这是一种非常合乎时空逻辑的配置。不过艮方虽配生门,但又暗合“鬼门”;坤宫即配死门,却又称作“人门”——此正应庄子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之意。有道是:“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通俗点说就是:太阳刚升到天中,就意味着开始西倾;事物产生之后,同时将走向死亡。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故得道者每以达观的态度来看待得与失及生与死,认为得失生死不过是事物的正常转化,就象黑天与白天的交替出现一样自然。庄子一向超凡脱俗,所以在妻子灵前,依然能鼓盆而歌,虽被世人讥讽为不近人情,但对于一个把得失乃至生死都看得很通透的人来说,些许毁誉自然也算不得什么啦。
前文说过白属阳,黑属阴,古谓“一阴一阳谓之道”。黑白随处可见,道同样也是无处不在的。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其实在俗称“阴阳鱼”的太极图中,即可读出一些端倪。众所周知,太极图是由半黑半白的一个圆形构成的,看上去构图简单,但又令人倍感神秘。其实在这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的图形中,却蕴含着先哲们对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图解。通俗地讲:这个阴阳鱼中的白鱼为阳,黑鱼为阴,二者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共同体。白鱼上点黑眼,是说阳中有阴;黑鱼上点白眼,是喻阴中含阳,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之所以有黑,其实是因为有白,反之亦然。再说阴阳鱼的形状,无论是黑鱼和白鱼,都是尾小头大,二者首尾相衔。尾由细变粗,指喻事物皆在渐变中转化,而非突然迸发,即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头大到一定程度与尾细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物极而反,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此外,阴增就意味着阳减,阳增也意味着阴减,此消彼长,表明事物要保持相对平衡,才可能很好地发展。比如男女间的比例,贫富间的差距,乃至父母对孩子的爱护等等,如太过失调,都会出现危机甚至转化。纯阴不生,纯阳不长。古人称日为太阳,月为太阴,试看日月上是不是难以生长万物?推而广之,无论是什么事,都是太过犹不及的——好东西吃多了也会生病,太干净了就是洁癖,都不好……
呵呵,就说到这儿吧,再说就恐怕要冒“阴阳怪气”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