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林工程制图中的点投影的详细内容,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图纸资料下载

 木立 2014-04-02

画物体的三视图,就是画出物体的各表面、棱线、顶点的投影,为提高画图和看图的能力,本节先讨论点的投影。
    一、点的投影规律
    如果把三个投影面看作坐标面,则投影轴就是坐标轴。图2-7所示,立体上某一顶点A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为a、a′、a″,投影线的距离就是点A的三个坐标x、y、z。
画物体的三视图,就是画出物体的各表面、棱线、顶点的投影,为提高画图和看图的能力,本节先讨论点的投影。

    一、点的投影规律
    如果把三个投影面看作坐标面,则投影轴就是坐标轴。图2-7所示,立体上某一顶点A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为a、a′、a″,投影线的距离就是点A的三个坐标x、y、z。
    通过各投影作投影轴的垂线,与投影线组成了一个长方体框架,从框架中可以看出:点的每一个投影都反映两个坐标,每两个投影都有一个相同的坐标。由此在展开的投影图上可得出下列点的投影规律:
    (l)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a′a⊥OX,(反映同一x坐标);
    (2)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a′a⊥OZ,(反映同一z坐标);
    (3)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aax=a naz,(反映同一y坐标)。
    由规律三可知:过a的水平线和过a″的铅垂线必定交于O的45°斜线上。初学作图时,常利用过原点O 的45°辅助线作图。
    已知点的两个投影。可根据投影规律作出点的第三投影.
    例1 已知点B 的二投影b和b′扩求W 面投影b″(图2-8)。
    解(1)过O作45°斜线,过b′作水平线;
    (2)过b作水平线与斜线相交,过交点作铅垂线交得b″。
    例2 已知点A ( 50,30,20),点B(20,10,30),试作出其投影图(图2-9)
    1、点在投影面上
    若点在某一投影面上,则它与该投影的距离为零,即某一坐标值为零,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与其自身重合,而其它两投影落在相应的投影轴上。如图2—14中的点A在V面上,其正面投影a′和点A本身重合,水平投影a和侧面投影a″分别落在OX轴和OZ轴上,为了便于区分,凡是与空间点重合的投影,在此投影符号上加一横杠,如aˉ′。由图可知点B在H面上。
    2、点在投影轴上
    若点在投影轴上,即点的某两个坐标值均为零,其三个投影中,有两个和自身重合在轴上,第三个投影在原点上。如图2—14中的点C在OX轴上,它的水平投影cˉ与正面投影cˉ′重合在轴上,它的侧面投影c″落在原点O上。


    解(1)作投影轴;
    (2)由O 沿OX 轴向左量取50个单位,得ax;
    (3)过ax作OX 轴的垂线,在垂线的下方量取30个单位,得a;再在垂线的上方量取20个单位,得a′;
    (4)由a、a′求出a″。
    同样方法可以作出点B 的投影图。
    由此可知,点的每一个投影,由其两个坐标所确定。因此,点的任意两个投影,就确定了点的三个坐标。也就是说,根据点的任意两个投影就可以确定该点的空间位置。
    二、两点的相对位置
    图2-10 表示立体上两个顶点A、B的三面投影.点的投影既然能反映点的坐标,当然也能反映出两点坐标差,也就是两点间相对坐标。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两点的左右、前后、高低的位置关系,这些关系可由两点的坐标值之差的大小来判断。
    在图2-9中,由于XA>XB,所以点A在点B的左面,其左右相差的距离为XA-XB=50-20=30;由于YA>YB,所以点A在点B的前面,其前后相差的距离为YA-YB=30-10=20;由于ZA>ZB,所以点B在点A的上面,其上下相差的距离为ZB-ZA =30-20=10。图中点B对点A的相对坐标为:△X=XB-XA;△Y=YB-YA;△Z=ZB-ZA。相对坐标反映了两点的相对位置,若已知点A的三个投影,又已知点B对点A的相对位置.即使没有投影轴,也能确定点B的三个投影,不画投影轴的图称为无轴图,如图2-10(b)所示。
    例3 在无轴投影图中,已知点A的三个投影和点B 的两投影b、b′求b″(图2-11)。


    解 方法一 见图2-11(b),过a引水平线,过a″引铅垂线,再过两线交点作45°线。由b引水平线与斜线相交,过交点引铅垂线与水平线b、b′交得b″。
    方法二 见图2-11(c),用分规将H面投影上的△Y值移到W面投影上,得到b″。
    三、重影点
    两点位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一投影线上,则此两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此重合投影称为重影点。如图2-12所示,A、B两点位于同一垂直于H面的投影线上,故a和b重叠成一个重影点。
    重影点通常要判断可见性。一个投影中某重影点的可见性,必须依靠另外的投影来确定。在图2-12 (b)中,a′在b′之上,说明点A高于点B,故a可见,b不可见。为区别起见,不可见的字母规定写在后面,或将不可见的字母加以圆
括号。
    例4  已知点A(a、a′、a″)的投影,求作一点B,使B在A的正上方10mm。再作一点C,使点C与A同高,并在A之左l0mm,之前l0mm。(图2-13)
    解 B在A正上方10mm,即△Z=10 , A、B两点是对H面的重影点。C与A同高,即△Z=0。在a′的左方量△X =10得c′,过c′作铅垂线;由a向下量l0mm作水平线,交得c。由c、c′c″。
    四、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点在空间时称为一般点,它们的三个投影均在投影面上。当点位于投影面或投影轴上时,称为特殊点,它们的投影位置与一般点有所不同。

    通过各投影作投影轴的垂线,与投影线组成了一个长方体框架,从框架中可以看出:点的每一个投影都反映两个坐标,每两个投影都有一个相同的坐标。由此在展开的投影图上可得出下列点的投影规律:
    (l)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a′a⊥OX,(反映同一x坐标);
    (2)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a′a⊥OZ,(反映同一z坐标);
    (3)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aax=a naz,(反映同一y坐标)。
    由规律三可知:过a的水平线和过a″的铅垂线必定交于O的45°斜线上。初学作图时,常利用过原点O 的45°辅助线作图。
    已知点的两个投影。可根据投影规律作出点的第三投影.
    例1 已知点B 的二投影b和b′扩求W 面投影b″(图2-8)。
    解(1)过O作45°斜线,过b′作水平线;
    (2)过b作水平线与斜线相交,过交点作铅垂线交得b″。
    例2 已知点A ( 50,30,20),点B(20,10,30),试作出其投影图(图2-9)
    1、点在投影面上
    若点在某一投影面上,则它与该投影的距离为零,即某一坐标值为零,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与其自身重合,而其它两投影落在相应的投影轴上。如图2—14中的点A在V面上,其正面投影a′和点A本身重合,水平投影a和侧面投影a″分别落在OX轴和OZ轴上,为了便于区分,凡是与空间点重合的投影,在此投影符号上加一横杠,如aˉ′。由图可知点B在H面上。
    2、点在投影轴上
    若点在投影轴上,即点的某两个坐标值均为零,其三个投影中,有两个和自身重合在轴上,第三个投影在原点上。如图2—14中的点C在OX轴上,它的水平投影cˉ与正面投影cˉ′重合在轴上,它的侧面投影c″落在原点O上。


    解(1)作投影轴;
    (2)由O 沿OX 轴向左量取50个单位,得ax;
    (3)过ax作OX 轴的垂线,在垂线的下方量取30个单位,得a;再在垂线的上方量取20个单位,得a′;
    (4)由a、a′求出a″。
    同样方法可以作出点B 的投影图。
    由此可知,点的每一个投影,由其两个坐标所确定。因此,点的任意两个投影,就确定了点的三个坐标。也就是说,根据点的任意两个投影就可以确定该点的空间位置。
    二、两点的相对位置
    图2-10 表示立体上两个顶点A、B的三面投影.点的投影既然能反映点的坐标,当然也能反映出两点坐标差,也就是两点间相对坐标。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两点的左右、前后、高低的位置关系,这些关系可由两点的坐标值之差的大小来判断。
    在图2-9中,由于XA>XB,所以点A在点B的左面,其左右相差的距离为XA-XB=50-20=30;由于YA>YB,所以点A在点B的前面,其前后相差的距离为YA-YB=30-10=20;由于ZA>ZB,所以点B在点A的上面,其上下相差的距离为ZB-ZA =30-20=10。图中点B对点A的相对坐标为:△X=XB-XA;△Y=YB-YA;△Z=ZB-ZA。相对坐标反映了两点的相对位置,若已知点A的三个投影,又已知点B对点A的相对位置.即使没有投影轴,也能确定点B的三个投影,不画投影轴的图称为无轴图,如图2-10(b)所示。
    例3 在无轴投影图中,已知点A的三个投影和点B 的两投影b、b′求b″(图2-11)。


    解 方法一 见图2-11(b),过a引水平线,过a″引铅垂线,再过两线交点作45°线。由b引水平线与斜线相交,过交点引铅垂线与水平线b、b′交得b″。
    方法二 见图2-11(c),用分规将H面投影上的△Y值移到W面投影上,得到b″。
    三、重影点
    两点位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一投影线上,则此两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此重合投影称为重影点。如图2-12所示,A、B两点位于同一垂直于H面的投影线上,故a和b重叠成一个重影点。
    重影点通常要判断可见性。一个投影中某重影点的可见性,必须依靠另外的投影来确定。在图2-12 (b)中,a′在b′之上,说明点A高于点B,故a可见,b不可见。为区别起见,不可见的字母规定写在后面,或将不可见的字母加以圆
括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