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踏青出健康

 向春阁 2014-04-03

健康常识

 

 

清明踏青出健康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按照农历历书上的说法,到了这个节气,“万物洁显而清明”,到时应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所以叫“清明。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清明自古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而且更重视“祭之以礼”的追思活动。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在这一天我们国家还要专门举办举办祭祀黄帝的隆重仪式。

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间散步、踏青郊游等,而且宜适当加大运动量。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此时,各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也容易复发,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的食物,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发物”。

清明期间气候逐渐转暖,是万物复苏的春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这个时期更要注意保健养生。

一是踏青出健康

清明节踏青的习俗始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绝句。清明前后,荡秋千、放风筝、驰马、鞠球、踏青,凡此种种,都是我国古代民间颇为盛行的体育活动。尤其是踏青,更是男女老幼最为喜爱而又易行的项目。

清明养生宜动不宜静,男女老少均应多活动活动。在清明期间去踏青,不仅可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而且是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的最好方法。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清明时期中老年人或多或少会受思亲气氛的影响,出现情绪低落的症状;所以更要应该多外出走动放松心情,因为如果再没有乐观的心态加以调节,长此以往会伤肝,不利养生。因为通过走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活动人体脏器,调整人体代谢,能够走出健康,所以说清明踏青好处多多。

二是旧病防复发

虽说“清明养生宜动不宜静”,但对老年人来说,在春游时,更要根据本人的体质,量力而行,不要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

在清明时节踏青赏花时,也是花粉过敏症的高发期。桃花、杨柳等花粉、飞絮极易随风飘扬,诱发有过敏体质人产生鼻塞、打喷嚏、流涕流泪、鼻腔发痒甚至全身症状。所以这些人群外出时还要尽量戴好口罩、墨镜,以防过敏。

由于清明期间的日夜温差加大,所以也是高血压等心管毛病的易发期,因此高血压患者对此要高度重视,做好预防。老年人还要注意保暖,调整情绪,谨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

三是饮食要讲究

特别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补充。按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所以在清明期间不宜对肝脏进补。古人所谓“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又如,笋、大蒜、生姜等“发”的食物,不适合热性体质的人过多食用。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清明期间不少地方还有吃青团、螺丝的习俗,但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更要管好嘴,可以吃一点,但要适可而止。

中医认为:吃对就是养生。提倡吃时令菜,所以一些反季节的菜尽量别吃。因为当令食物符合自然生长规律,营养价值高,滋味淳厚。清明节就有不少时令美味,民间清明前后最常吃的三样东西就是河虾、田螺和野菜。可以做点油爆虾、香椿芽拌豆腐、豆腐皮春卷、荠菜冬笋、温拌海蜇等菜,在外出踏青前后,也不妨多让舌头尝尝鲜!

 

 
 
  
 

向春写于2014-4-2 214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