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踏青赏花时,中医养生有讲究!

 田丽莉百和堂 2019-04-04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时节中医养生要点

  清明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黄帝内经》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可见,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

精神养生

  春季养肝正当时。在阳气上升的季节,要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涵养情志,重点保护好肝脏。养肝的关键,在于调整情绪,既不要暴躁,也不可过悲、易怒。要学会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增强个人修养,不必为一些小事去自寻烦恼。走出家庭,融入自然,和朋友在一起,共同去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自然有利于我们身心的调整。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当看到亲人的墓碑,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此时此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不过,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另外,春季又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后人们不要过于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饮食养生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民间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这一天,要不动灶火、忌食热食。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冷食,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节气,不宜食用“发物”,如笋、鸡。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滋水涵木。春天,肝阳上亢的老人易头痛、昏眩,这是“春气者诸病在头”,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清明,还是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可多用利水渗湿和补益、养血舒筋的药材,如银耳、薏仁、黄芪、山药、桑椹、菊花、杏仁等。

起居养生

  古人强调:“人卧血归于肝”,主张春季应“夜卧早起”,尽量少熬夜。尤其是青少年和中年人,一天要保证睡眠要达到8小时,60岁以上的老人要不低于6个小时。尤其是女性,更应该少熬夜,保证睡眠,以防止肝郁血虚的发生。

  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宜多到户外运动。春季容易犯困,适当睡眠可消除疲劳,对健康有益。一般情况下,在春季成年人一天睡7-8个小时就足够了。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运动养生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在清明前后,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要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和缓运动型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健走、慢跑等相对安静的运动更适合刚刚从寒冬走过来的你。且走且跑且停,时快时慢,这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间的健步走或慢跑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的保健作用。

  休闲趣味型远足、徒步可以练习脚力,带动身体的大循环。对于远足与徒步有一定困难,或是受时间限制的人,可以选择集休闲、娱乐和锻炼为一体的放风筝。

  保健养生型春练对于年轻朋友而言可能简单易行,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所以建议选择一些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气功功法来习练。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因此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养血舒筋就最为重要。

  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应服一些适时的滋补品,如银耳,甘平、无毒,能润肺生津、益阴柔肝。春升之际,常服银耳,可以收到柔肝养肺的效果。

荠菜粥

原料新鲜荠菜250克(或干荠菜9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将荠菜洗干净切碎,与粳米同入沙锅内,加水500-800毫升左右,文火煮粥。

功效益气健脾、养肝明目、止血利水。脾胃气虚所致的形体瘦弱、肢体浮舯、乳糜尿;肝阴血亏虚所致的头昏眼花、视物模糊及肺胃出血、手宫出血、流产出血、弭经过多、大便出血、眼底出血、血友病、慢性肾炎水肿等。

麦门冬粥

原料麦门冬20克,粳米50克,白砂糖适量,红枣5枚。

制作先将麦门冬去心,用温水浸泡片刻,后与粳米、红枣同丽入砂锯内,加水5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至麦门冬烂熟,粳米开花,粥将熟时,放入白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清心。肺、胃、心阴液亏虚所致的燥咳无痰、干咳咯血、心烦不眠、咽干口燥、胃脘灼热隐痛、纳少干呕、饥而不欲食等。服本粥期间,不可同吃木耳。外受风寒感冒,咳嗽痰多时不宜服。

银耳羹

【原料】干银耳10克,鸡蛋一个,冰糖60克。

【制作】将银耳放入盆内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待其发透后,摘去蒂头,择净杂质,将银耳掰成片状,倒入洁净的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改用文火继续炖熬至银耳熟烂汁稠,将冰糖放人火勺内,加水适量,置文火上溶化成汁;将鸡蛋打破去黄留取蛋清,兑入少许清水搅匀后,倒入火勺中搅拌,待烧沸后,打浮沫,再将糖汁倒入银耳锅中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肺胃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干痛、声音嘶哑、心烦失眠、口渴唇燥、饥而不欲食、干呕呃逆、大便秘结,以及肺结核、慢性咽喉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而属阴虚者。

猪肝菠菜汤

原料鲜猪肝250克,菠菜200克,清汤、麻油、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猪肝、菠菜分别洗干净,猪肝切成均匀薄片,菠菜切成段,将清汤放入锅内烧开后,下入猪肝、菠菜,加入味精、精盐,待汤再开时,淋上少许麻油即成。

功效补血养肝明目。肝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视力减退、迎风流泪,以及贫血、夜盲症、中心性视网膜炎等而属肝血虚者。

桑椹苁蓉汤

原料桑椹子30克,肉苁蓉20克,黑芝麻15克,炒枳壳10克。

制作将桑椹子、黑芝麻择去杂质洗干净,与肉苁蓉、枳壳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煎汤饮服。

功效滋阴血、补肝肾、润肠道。肝肾阴血亏虚所致的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健忘失眠、腹部胀满、大便秘结等。

大枣扁豆粟米饭

原料大枣5枚,粟米100克,扁豆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大枣、粟米、扁豆淘洗干净后入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再小火煮至米熟即可。食时可加入白糖。

功效有养肝健脾胃的功效。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原料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

制作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进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接冲泡3-5次。

功效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桑椹白馒头

原料桑椹3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30克,鸡蛋500克,白糖50克,面粉2000克,酵母粉适量。

制作将桑椹、女贞子、旱莲草洗净,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用小火煮20分钟,去渣留汁待用。将面粉、药汁、白糖、鸡蛋放入盆内,加酵母粉揉匀,揉成面团,做成白馒头,上笼蒸熟即可。

功效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