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读诗

 芦苇片语馆藏 2014-04-05

春天读诗

  ■余世磊

  秋景煞人,只合读长短词。春光明媚,最宜读整齐诗。

  春日载阳,春风拂面,万物惊蛰,天地清明,人如草木,亦有生根发芽、欣欣向上之意。“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自古诗言志,最宜借诗抒怀,闲情偶寄。或喜或忧,或达或穷,或欲进取,或欲隐退,手开一卷,总能找到适宜的诗,大声读之,如与知音叙谈,高山流水,两趣相投。心中块垒,如冰融水,如云化雨,只剩下一片坦坦荡荡,清清朗朗。

  宜读古诗。新诗有时故作诡异,读之不懂,谈何借诗抒怀。读古诗如食瓜子,意象是壳,情志是肉,含蓄则是其香。剥壳取肉,但觉诗香满口,令人难弃。古诗文辞优美,或五字,或七字,落字押韵,平仄相对,读来如作鸟语,婉转顿挫,妙不可言。窗外有鸟,或莺或燕,时有鸣叫,谁能完全否定,它们不是也在朗诵一首老祖宗写的古诗呢?你听,鸟语每句几乎相同,但细听也有差别,不过人们不懂鸟语而已。如果说,莺燕在朗诵一首五七绝或律,那么,树顶的斑鸠声声啼鸣,久久不去,应是朗诵一首古风,类似《琵琶行》或者《春江花月夜》吧?鸟儿不懂人语,若在窗外,听人读诗,声调抑扬,读声整齐,那种感觉,一定也像读诗人在听鸟语吧?

  宜读宋诗。盛唐气象,天广地阔,琴心剑气,有声则发,无遮无掩。历史也有如一个人成长的经历,唐人似乎太单纯、易冲动,很直露,这样的性格在李白、杜甫、王维等的诗中均有体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得固然动人,但太伤感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读来固然解恨,但太血腥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对于一个多情善感的人来说,这样带着愁绪的诗,只怕读来更添愁绪。而宋人就成熟多了、理性多了,虽然也常以诗咏怀托志,但更多了许多文人的情趣。寻觅寻觅,从平淡的自然和生活中发现了不少纯粹的诗的情趣,然后去玩味它、欣赏它。“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世味薄如纱,已不可居,但还有故园可归,矮纸作草,晴窗分茶,人生似入困境,但一夜听雨,也有柳暗花明之感,可不像孟浩然一直在那里“徒有羡鱼情”。“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是的,人生哪能事事如意,甚至十之不如意者八九,不去管那些事了,也不想那些事了,且尽情享受这半日之闲。只有生活是自己的,总得慢慢地过去,既如此,就不能白过,就一定要过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不过一寻常小景,就如一玉琢的小件,摆在小池之中,值得慢慢玩赏。杨万里在玩赏小池,读诗人在玩赏杨万里,春天的好时光,是如此真实地一点一点地过去。

  宜在乡下读诗。春和景明,桃红杏白,农人耕田,鸟雀筑巢,在这样充满诗的氛围里,得点闲,读点诗,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之妙趣、生活之美。不能说读诗人就如何高雅,但是可以说,他们至少不像名利场中的人那样俗不可耐。宜读一本《千家诗》,不为功名而读,不为富贵而读,只需怡情而读,故不一定要读到终卷,更无需刻意诵记在心。一切随心所欲,哪怕只读上开卷几首、十几首,那都是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更加符合这个时候的心情。坐在瓦屋檐下、竹林荫里,邀好友一两人,一边喝着新茶,以诗佐茶,以茶佐话。或者走在弯田埂上、石板桥上,把那春光春色看个够。“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一边赏景,一边读着这样的诗,读诗人和他周围的环境,早已化成了这样的一首首诗,分不清是人在读诗,还是诗在写人?

  春天可以耕耘,春天可以播种,春天可以踏青,春天更可以读诗。多读诗,读好诗,不失为人生的一桩美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