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明]拉祜饭店 — 梅玺阁之幸福生活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07
(照片待补)
        拉祜族?该怎么读?“拉古”?还是“拉枯”?哈哈,都不是,应该是“拉户”。
        据说,这个民族在思茅,澜沧江的边上,都是住在木头房子里,还据说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
        拉祜饭店在昆明的黄金地段,滇池路的边上,对面是个省人大还是政协什么的,反正有个挺响亮的名头。不过,那条路可能还没修好,尘沙遍地。
        中午的拉祜饭店,只有我们几个人,但听主人说,昆明的人都知道这家店,要是晚上来的话,没有预定是找不到位子的。
        拉祜饭店据说就是照着拉祜族的思茅家乡的木房子建的,服务员什么的也都是拉祜族人。进饭店前,穿民族服装的服务员捧着个大葫芦倒水请客人洗手,说是拉祜族的风俗。
        进得店堂,一楼是个供堂,红色的墙毡上镶着一只金色的葫芦和两只神鸟的图形,据说是拉祜族的图腾,拉祜族相信他们的先民是从葫芦里来的,“噢,原来是种出来的”,我开了一句玩笑。
        二楼是大堂和包房,也有个供堂,也有大葫芦。包房很简单,墙是木板接拼的,原色木板,但那么多的木疖子,估计也是故意弄出来的。
        菜是主人点的,第一道是个大盆的鸡汤,据说是从思茅来的土鸡,汤色姜黄,味道倒也鲜美,仔细一看,还是乌骨鸡呢,只是不知道毛是不是白的。
        又上来一盆冷菜,有点象香菜拌肉糜,仔细一尝,却又不是香菜的口感与香味,原来这是新鲜的茴香拌的,但吃起来,丝毫没有干茴香的味道。后来,我还看到过新鲜的茴香,细细长长的,有点象芦蒿,叶子是翠绿的,象针似的极细极密,有点毛绒绒的感觉。我想,干的茴香应该是其籽实吧。
        有一个清炒的板蓝根,味道有点象青菜。听主人说,板蓝根在云南是极其普遍的东西,不但可以入药,还可以做染料,蓝印花布的颜色,就是板蓝根弄的。哦,怪不得叫板蓝根呢。
        主人听说我喜欢吃乳扇,还特地点了一份炸乳扇,虽然没有街市上的烤乳扇乳香浓郁,却也很有特色。乳扇被切成小片,油炸后蘸白糖吃,脆脆香香,别有风味。
        有一个冷菜拼盆,就是这道菜,让我出了个大洋相。这盆菜,是四样东西拼起来的,有洋山芋,有小米椒,有摘耳根,还有样东西我忘了,所有的东西,都是碎碎的,和成一团。主人说这是拉祜族的特色,把东西舂碎了再吃。
        小米椒?什么玩意?名字挺好听的,我就挟起一小撮来,放进嘴里。那个叫辣啊!辣到什么地步?无法说话,只能打手势,据说脸还涨得通红,在座的看“有变”,“居然”建
议喝热水,说是虽然喝热水难受,但比冰水更能解辣,在座连我共四人,两个昆明人,一个成都人,都是能吃辣的,我也没办法,只能听他们的,喝了一大口热茶,又痛又辣,依然不见好转……
        成都的那位说话了“我也觉得很辣啊!”,废话,辣,你要早说才是啊!连成都的都觉得“很辣”,我怎么行啊?下半顿话,我的左边舌头是没有知觉的,只能靠右边的“半条”。
        上来一道甜笋,说是特别能解辣,切成丝炒的,吃着没有笋的感觉,的确有些甜甜的,不知到底是种什么植物。
        又上来一条鱼,烤的,非常的香,肉质紧实,问是什么鱼,均说不知,味道实在是好,与我当年在丽江的小摊子吃到的罗非鱼有得一比,记得那次住在大研古城的古老爷客栈,晚上到“城外”(其实就是一条街啦)的烧烤摊上吃到烤罗非鱼,竟一发不可收拾,住多少天,就去多少个晚上,天天等夜色降临,就去那儿等着罗非鱼烤出来,还买回客栈吃,那种美味,已经记忆中的东西了,不承想,这回居然在这里又吃到了。
        最后一道,压台戏,是烤干巴菌,据主人说,这干巴菌,只有拉祜族人才烤得好,主人还说,其它人都是炒来吃,也只有拉祜族是烤来吃,另外又关照一句,看吃的时候,有没有鱿鱼的感觉。不说还不觉得,一说倒还真是,果然有些鱿鱼的口感,也算是民族特色吧。
        服务员的汉语都不是很好,必须连说带比划,才能交流,也尝了他们的米酒,与大多数在昆明的米酒都是一个味儿,无甚可写。
        临走的时候,看到门口有一群黑羊走过,看来不远处,还有农家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