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亦蕉】烟纸店(04.4.5)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1

“烟纸店”这个称谓似乎在现在的上海话中不大听得到了。那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写到了烟纸店,可错误地写作“胭脂店”(在上海话中两者发音完全相同),我不禁莞尔,因我小时候也一直把“烟纸”误以为是“胭脂”两字,想不到竟然有人跟我一样,像是找到了心灵伙伴。

烟纸店在老上海(特别是老人)当中曾经用得很广,指街角、弄口的小杂货店。小时候我家对面巴黎新村弄口就有一家,另外一家经常光顾的在裕德里旁边。都是小小的门面,仅一个营业员、一个柜台,一般到下午5点半就闭门了,用一块块条状木板封上玻璃窗,那时还没有卷帘门。

烟纸店做的都是薄利的小生意,但对周围的人群来说又必不可少。烟纸烟纸,顾名思义,香烟当然是有得卖的,可并不像如今的烟草店,只卖烟酒,那里卖的香烟品种也就前门、牡丹等几个牌子,倒是有卖许多其他小物什。比如火柴、蜡烛、草纸、钮扣、电灯泡,还有糖果、巧克力、甚至摇铃等小玩具,一概品种单一:蜡烛只有白蜡烛、肥皂只有固本、灯泡只有螺口15w和25w的……却也能满足居民最基本的需求。

小时候贪吃,所以我对烟纸店的印象与“烟纸”无关,却与零食息息相关。我记得在那儿花1角钱可买9颗陈皮梅硬糖,够我享受半个礼拜。另一个美味是巧克力,奶油的1角9分一块,香草的1角7分一块,打开锡纸有8个小方格,可以掰开慢慢吃。店里还有卖弹子糖和水果软糖,都是一、两角钱一小包。弹子糖就是圆圆的彩色的甜味糖,纯属骗小孩子玩的,我更喜欢水果软糖,外面有一层细砂糖粒,里面是明胶状果味糖,有弹性、不粘牙。后来,有的烟纸店还兼卖过冷饮,不过不像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而是仅7、8、9月有售,品种也只限最简单的棒冰、雪糕、纸杯和冰砖,基本上都是“光明”和“金鸡”两个牌子,我最喜欢的是可可雪糕。每到入秋,看到他们晾在外面的空冰柜,心里就万分的沮丧。相对一般小百货店,烟纸店其实没有价格优势,只是可以把东西拆散了卖,不用称斤称两,论盒论袋。记得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写上海人的小气,说买根针还要找两张草纸(因三分钱两根针,买一根针不好找钱),这是典型的发生在烟纸店里的故事了,其实蛮人性化的,现在要想买一根针、一个钮扣、一个细发夹,还不一定买得到呢。

烟纸店里的营业员一般都是女的,好像属于集体所有制,所以与普通国营店里的人看上去就有一点不一样。什么不一样呢?小时候的我说不出来,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更时髦一点,休闲一点。比如她们中有一个烫着一头当时不多见的长波浪,没顾客的时候还织毛衣,毛线的颜色和织的花色都是当时最新颖独特的。反正这样的店通常不会很忙,所以里面的人就显得滋润。

烟纸店是物资匮乏时代的产物和标志,后来物资丰富了,竞争激烈了,烟纸店相继转型、关闭,这个称呼也渐渐被人遗忘了。大概如果对应到今天,烟纸店基本上就是“便利店”了。不过便利店的窗明几净和整齐划一,显得有点生硬,反而没有烟纸店那种酥酥软软散发着家常热气的温馨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