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静】老虎灶(07.4.17)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1

  江南的冬日总是阴冷潮湿,下午6点左右的天色更是透出几分落寞,夜未深,却已黑,人未眠,盼暖意。这个时刻,去老虎灶泡开水,冰凉的手指提着竹壳热水瓶,半截式绒线手套如何焐得暖,黑灯心绒棉布鞋踩在干硬的台硌路上,希望着脚快一点像开水一样热起来。

  幸好老虎灶的烟气弥漫在冬夜里,远远望去,街店都排上了门板,惟老虎灶的灯晕着光。看管的中年男人戴着一顶蓝布帽子,坐在长凳子上抽一支一天里的闲烟。

  老虎灶其实大名该叫熟水店、汤水店,为何名老虎灶,大概是它烧水处的炉膛口开在正前方,如老虎大嘴大张,灶尾又竖起一根烟囱管,仿佛老虎翘尾巴,由此得名吧。

  也不独江南水乡一带的市井风情,西北也有老虎灶一说。只是,西北地区的老虎灶多指家里的灶头样式,三眼灶为普通,煮饭烧菜沸水,四眼五眼显家底,是为家庭使用。而我们熟悉的盘踞江南的老虎灶则属公共消费空间,休戚相关日常民生。

  自然,老虎灶不会在南京路淮海路烟气弥漫,总是现于窄街小路,那里的居住条件不怎么令人满意,厨房合用,煤气管子还没通过来,大量烧水如何可能,如何舍得?老虎灶仿佛自家厨房的另一只炉子,天天旺着火,早晚热烘烘的。这日子也就一天天地过下去了。

  老虎灶单靠泡水,利自是薄的,一般腾挪得开的老虎灶总会设几张桌子,权为茶室,老茶客一早把着一壶紫砂粗茶聊天谈讲。有的则设有盆汤,热水现成,浴资便宜,逼仄弄堂居家正好洗个舒坦。有的老虎灶场子更大的,前室辟为书场,每天两场,老虎灶不比电影院输了人气。

  资料显示,上海自建埠伊始,老虎灶就盘踞市街了。上世纪50年代初,鼎盛期全市共有2000多家老虎灶。以后随着供水系统的不断完善逐年递减。直到90年代中期,市区的老虎灶渐渐式微。至2003年,市区基本已绝。住房条件改善后的日子,老虎灶的温暖不过是岁月里的记忆了。

  曾经在1997年冬日的某个黄昏踏访过一间老虎灶。泰康路。市区老虎灶早已别梦依稀乏见身影,眼前的这家也已不复少时所见的砖石结构的传统老虎灶样式,以几个大铁皮箱组成。

  泰康路的傍晚很热闹,菜市场的喧闹意犹未尽,只见陆续有人来泡水,店内一侧男女主人数着分币,内屋有两堆木柴木屑,白铁水桶空着,男主人说这家老虎灶有50多年历史了,女主人则补充道:“我们结婚后一直管着。”两人人到中年,他们生命的很多时候是隐现于老虎灶的烟气中的。只是,烟气也很快就要散了。

  随后几年,泰康路创意产业名声在外,菜市场也搬了迁,老虎灶自然就消失了。那对夫妻不知换了何种营生。

  此后的没几天,居然又与“老虎灶”相逢了。是江西中路一家打着老虎灶招牌的小吃馆。青砖老虎灶砌在了店堂一角,样式倒是老旧,但似乎更像江南农村中的那种大灶,热气腾腾着的却非沸水,代之以油豆腐线粉汤和糯米烧卖等小吃。环视店堂,八仙桌、长条凳、雕花窗棂、旧木壶桶做成的灯,老虎灶不过是这家老上海与江南乡间客堂相融意蕴的小吃馆的引子罢。

  这样的老虎灶或许是更具如今城市的空间特质了,空间移置,情感投射,怀旧里的惆怅,今日生活的满足,谁会再想体验冬夜去老虎灶的冰冷感觉,可是回望的温暖是人性对时光的追忆和修饰的方式。在笼上来的水气雾烟里,甘愿地被濡湿。

  手头于是存了两家老虎灶的照片。一样的老虎灶,一样的城市空间,沸腾了不一样的时空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