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乃珊】住家裁缝(11.2.19)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2

  一般讲,上海人家过年的序幕,是从家中支起的裁缝生活台(工作台)开始。过年了,全家上下老少总要上下一身新,连带男女佣人,也要穿得体体面面,才是主人的面子呀。再讲,一年下来,旧的丝绵袄裤要翻一翻,小孩子长个了,袖子裤管也要放一放,琐琐碎碎的活计不少。最经济的,就是请相熟的裁缝上门,包两餐再加一顿点心,还有上好的香烟茶叶,不作上宾也当熟客款待,就是希望生活(活计)巴结点。住家裁缝也十分乐意揽这样的活,那是净收入。因为裁缝与女主人及家中女眷接触繁多,这些裁缝大半是半老头。他们多半与东家的交情在跟着师傅学做生意时就开始了。东家嫁女儿娶媳妇,老人家的寿衣,都是他们一手落的,才修得这个美差。笔者从前相识的一位杨师傅,直到文革前一直是铜仁路绿房子吴同文家的住家裁缝。他的生活台,就搭在绿屋二楼到三楼的楼梯拐角处,背靠一排顶天立地的玻璃墙,光源充足,空间宽敞。上上下下的女眷包括保姆,不时来嘎嘎山湖,唧唧喳喳的,再加上满工作台花花绿绿的衣料,过年的气氛就这么开始了。

  住家裁缝中,有不少是女裁缝,因为她们更合适与女眷打交道,却又因为她们没吃过萝卜干饭,即无正式拜师学艺,手艺免不了差一点,有些家庭还是宁可请男裁缝,但较老派守旧的人家倒是欢迎女裁缝。

  没受过新派教育的女人要抛头露面出来挣钱,都很有故事性:她们可能是被遗弃的侍妾外室,也可能是没落人家的少奶小姐……总是见过点市面的,对穿衣配饰也懂点道行的。旧时老派人家的太太,少社交应酬,难得有个住家女裁缝可以与之做伴十天半月的,倒也十分受欢迎。六十年代,外婆家有个住家女裁缝,听说从前也风光过。一次听她讲起,从前她该(拥有)过的一件金钱豹皮草,"那豹圈有银洋钿那么大,乌漆墨黑的",那无限失落的眼神,看得出是真该(拥有)过的。我不大喜欢她,总觉得她的亲热和客套太做作,但就是抵挡不住喜欢听她的山海经。我想,她对我今天的写作生涯,是很有帮助的。

  住家裁缝穿东家走西家,手上都有几个固定客户,犹如我们这些写专栏的,客户之间极可能沾亲带故,故而住家裁缝绝不会张家长李家短,以免惹事生非。为讨好东家,他们也很能说会道,会挑一些道听途说的社会话题凑凑热闹。大家庭总有好几房少奶小姐,谁都想趁此为自己做点私活,贪点小便宜。他们总是一碗水端平,满口是一个"好"。

  裁缝总归是"师傅",故吃饭是与主人家同桌,还得特别添点菜。但他们也十分识相,不会有任何过分的举止。裁缝与东家之所以能维持这么长久的关系,完全得益于民间传统的朴素的礼仪教养,处世做人都有个谱,这就叫和谐。

  一般进了腊月,裁缝就结账走人。年前是裁缝的旺季,一般做到腊月廿上下,他们就不接活——自己也回乡下过年去了。

  住家裁缝如今已退出上海的生活场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