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定术语要对号入座

 易定天下 2014-04-12

  由于宋代青瓷的品种多,它们的胎质、釉质配方不同,烧制工艺有别,在釉面上所反映的色彩和形态有异。正因为它们的特征不同,鉴定术语就应对号入座。否则同一术语套在它瓷上容易带来鉴别麻烦。

1.“冰裂纹”:有人将这种开片纹都用在汝、官、哥窑瓷器釉面上,准确点讲只能用在宋官窑瓷器的釉面较确切。什么是“冰裂纹”笔者从宋官窑器的裂纹(开片纹)中悟岀:釉面的裂纹有似冰裂的纹路或条纹;冰裂形态疏密不一;冰裂纹线没有颜色。

2.“鱔魚血”:多在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瓷的釉面上体现,开片纹线上的红色如鱔魚血般的颜色。但是南北官窑的鳝魚血也有区别,北宋官窑纹线的旁边有红色气泡,纹线上的鳝血色连贯丰满;南宋官窑纹线的旁边有紫红色气泡,鳝血不连贯不丰满。宋哥窑大开片纹线(铁线)上的鱔血(殷红色,红中带黑),纹线两边的米色釉呈浅黑色。

3.“魚子、龟子”:魚子要与“隐裂”两字结合,隐隐约约见到细开片纹(金丝线),它是以圆形、椭圆形、不规则的圆周组成的一团网状形态。只有宋哥窑才有此“金丝”的特殊开片纹。

4.“蟹爪”:有人说汝、官、哥窑釉面都有蟹爪纹,这是一种误解把开片纹线呈丫形认为蟹爪。蟹爪是汝窑釉中的特征,有的人形容蟹爪毛茸茸、鸲鹆眼(八哥眼)呈圆点。笔者认为凡是有玛瑙成分的釉中均有蟹爪现象。宋哥窑釉中不存在蟹爪现象。

5.“聚沫攒珠”:这是北宋官窑、南宋官窑釉中气泡的特殊现象。在高倍镜下观察到如藕粉状的沫,只要稍动一下放大镜或器物时,那种“沫”立即变成气泡,也许这就是“攒珠”现象吧。宋哥窑不存在 “聚沫攒珠”现象。

6.“包浆”:有人说哥窑釉面有一层厚厚的包浆,作为老或年久的依据。包浆是从玉器的沁态现象而来的术语,至于瓷器上有没有包浆值得研究,一般玻玏质的釉面不易产生包浆。故宫收藏的哥窑大多为元末新烧,其釉质为干涩,没有宋哥窑釉面莹润,也没有宋哥窑釉面莹泽如新的感觉,因此,元代哥窑釉面的干涩光泽不能称为包浆。

7.“金丝铁线”:这种色彩的开片纹在宋哥窑瓷的釉面上为特征,古时可能还没有将黑色、黄色、红色的纹线总结为“金丝铁线”,只提到断纹隐裂如魚子来形容宋哥窑的开片纹。这种“金丝铁线”在汝窑、官窑器上的釉面不见。“金丝铁线”在宋哥窑釉面的开片、形态、色彩、釉色很有层次感、规律性。这种釉面的层次感、规律性组合成各种美妙的图案画卷。

8.“紫口铁足”:在北宋官窑、南宋官窑瓷器的口足处有紫口铁足现象。特别指岀的有一种北宋官窑瓷器胎色为红色,口足处釉显胎色的仍称为“紫口铁足”。

9.“缩釉”:缩釉是器物上所施之釉未能全部覆盖胎骨,而岀现露胎的小点小块缺陷现象。汝、官、哥窑釉面大多有“缩釉”现象,但缩釉程度有轻重区别。也有个别的汝、官、哥窑釉面无缩釉现象。

10.“百圾碎”:呈细小而密的开片,其片纹形状多为四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条形、不规则的开片。后仿哥窑、汝窑、个别宋官窑等釉面有此百圾碎开片。不能将“百圾碎”误认为宋哥窑的“魚子”。

     以上这些鉴定术语是本人的心得体会,仅供藏者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