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浦江“第一眼”:吴淞口的淞浦727(09.9.16)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3
文/全小斌

淞浦路727号是上棉三十五厂的棉纱仓库,它坐落于吴淞蕴藻浜畔的码头边,这里是蕴藻浜与黄浦江的两江交汇之处。靠近素有浦江“第一眼”风景之称的吴淞口。在旧仓库基础上改造的淞浦727艺术空间就以这里的路牌号命名。

淞浦727不仅呈现了历史建筑的原貌,还保留了非常珍贵的棉厂遗迹,纱包滑道和机械吊钩。在这里,老厂房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对比构成了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提供了人们发现历史、发现上海的独特视角。

说到淞浦727,就不得不提起吴淞。吴淞地处上海宝山区,位于上海的东北角。在上海,人们对吴淞的印象更多会是港口、工业、仓储、物流等工业化形象。而吴淞深厚的人文历史却在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前行中被人渐渐淡忘。

吴淞自清末以来,先后两次开埠,历经百年沧桑。自古吴淞就有“重洋门户”、“七省锁钥”之称,是长江口的“海上门户”。明永乐年间,黄浦江注入吴淞江,使得吴淞口成为长江和黄浦江的交汇口。中国海运史上第一座官建航标、中国铁路交通史上第一条营运铁路、中国开埠史上第一个自主的开埠处都书写了吴淞历史上辉煌的篇章。

100多年前,吴淞的同济路上就有中国公学、复旦公学、同济大学、江苏省立水产大学、国立政治大学等7所大学,成为中国早期高等教育的热土,孙中山、蔡元培等仁人志士都曾任校董,梁启超、陈寅恪、陈独秀、鲁迅等众多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家名人,都曾在这些大学工作过。

吴淞的历史就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这块自古以来的战略要地曾饱经沧桑。历经早期开埠的繁华盛世和战争的洗礼后,吴淞成为了上海的大工业和仓储基地。如果你想了解上海城市工业化发展的辉煌历史,吴淞淞浦路一带的码头以及历史工业建筑群就是区域内最珍贵的历史见证。

淞浦727是过去的棉纱仓库,也是这个历史建筑群的一部分。淞浦727坐落的区域原先隶属于上海第八棉纺织厂区,该厂筹建于1919年,曾经作为中国第一纱厂——大中华纱厂,1921年并为永安公司,解放后为上海第八棉纺织厂。该厂区至今仍完好地保存了原厂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式建筑,且大部分建筑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徜徉于如今热闹的水产码头,漫步于修旧如旧的创意工厂,人们很难想象,数十年前,这里曾工作生活着10万名纺织工人。

现在,在淞浦路滨江一带将成为上海最有特色的文化产业聚集群。淞浦727已经成为了政府大力扶持下的国际化艺术空间,为这片历史建筑群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2010年,人们可以从这里乘坐游艇游览上海外滩和世博园区。

最惬意的一刻就是黄昏时分,闲坐在淞浦727的三楼露台眺望两江交汇的美丽景象和欣赏那些停靠在码头休憩的木制旧渔船。远离上海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喧嚣,波光粼粼的江水仿佛带我们回到了100年前,在心灵深处展开一场人与城市、人与历史的生动对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