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 古之善为上者、微妙元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樸、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解:
读后感想:
每个国民都希望能有贤能的政府来治理国事,你、我是这样,当年的老子也是这样。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见到的许多不平之象、社会问题等,原来在老子时代就已经存在。道德经十五章里老子描述了“古之善为上者”的处事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希望能见到的官员应有的处事态度。官员既处众人之事,必须先要取得民众的信任,而在处事态度上若有任何负面的表现,则易失天下民心。负面的态度有七:其一是利用特权谋私,因此在行使职权之时需若冬涉川,不妄进;其二是霸道横行,因此在行动是需若畏四邻,民不畏;其三是恃权自驕,因此在面对民众时需俨兮若客,民不厌;其四是自满不求进取,因此在处事之余需涣若冰释,时时充实自己;其五是浮华浪费,因此无论是处事还是处世都需敦兮若樸,不乱民心;其六是炫耀自夸,因此在管理业务时需旷兮若谷,民心尊崇;其七是不知清廉,因此腐败,政府腐败必导致民起争乱。
要解决已存在的社会问题,一刀切的方式只是治标的手段,要治本就需要从基层着手,动员全民,才会使状况彻底改变。当然並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出自於基层,但要使基层大众明白问题的症结,了解改变现状的必要,才能达到同心协力,彻底排除问题的目的。对社会有深远意义的改变总有较长的周期,没有基层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平稳地走过长周期是极端困难的事。好政策的推行不能只靠文件下达,更重要的是执行政策的基层环节对改革的必要性有充分的理解,才能保证政策执行能有所坚持而不会走样。这就是老子提出的静之徐清、久动之徐生的改革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