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56 谁能像浑浊的水流一样停止流动,安静下来慢慢变得澄清? 谁可以像草木那样保持长时的静寂,却萌动生机而不息? 这是道德经中形容古之善为道者的境界。 谁能使自己的思想、情绪(魂)从追逐外境的烦扰中慢慢的澄净于虚灵无有(魄)的状态呢? 谁能良久地保持这种虚灵无有的状态进而能在日常的处事中而不失生动活泼呢? 道德经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儼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所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注释】 ①容:形容,描述。 ②豫兮:迟疑的样子。 ③犹兮:犹,本意为猿猴类动物警觉性。“犹兮”的意思即为警惕、戒备的样子。 ④儼兮:俨然,庄重、恭敬的样子。 ⑤混兮:浑厚、朴实的样子,混,通“浑”。 ⑥澹兮:广阔,辽阔。 ⑦飂兮:形容风吹的样子,这里指动作轻疾如风。 ⑧不欲盈:不求自满。盈,满。 ⑨蔽不新成:去旧存新。 【解析】 古时候善于行使“道”的人,精神境界通常远远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这些人处世微妙而玄奥,让人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正是因为他们很难被常人理解和认识,所以在此勉强形容一下他们: 他们总是小心谨慎,仿佛在冬天涉水过河,怕踩破冰层掉进寒水之中; 他们总是警觉戒备,仿佛一个国王害怕领国军队随时来进攻自己的国家; 他们总是恭敬郑重,仿佛是要去远方赴一场重要的宴会的客人一样; 他们总是行动洒脱,仿佛是初春的冰块缓缓地消融; 他们总是淳朴厚道,仿佛是一块浑然天成、未经人工雕琢的艺术品; 他们总是豁达宏远,仿佛一座深幽的山谷,拥有承载一切的空间; 他们总是浑厚朴实,仿佛浑浊的河水,并不排斥与万物相合; 他们总是浩浩荡荡,仿佛一望无际的大海; 他们总是清风徐徐,仿佛永远没有休止的时候。 谁能使浑水慢慢的澄清,变成净水?谁又能使寂静慢慢地变得活跃起来,让空间里出现生机?保持这种“道”的人不会自满,也正是因为他从来不会感到自满,所以才可以去旧存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以永恒存在于天地之间。 简单而言,一个人要给自己空间,需要保持容释、淳朴、旷达的心境,而不能僵硬、狭隘、刚愎、排外。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认识到自己能够进步的地方,也才能有进步、有未来、有发展,以利于生命的延续。例如一只杯子,只有当它没有满的时候,才有空间,人们才会继续用它;一旦它装满了东西,就难以承载更多,那它的作用也就到头了。 【名家注解】 河上公: 谓得道之君也。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道德深远,不可识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谓下句也。 举事辄加重慎,与兮若冬涉川,心难之也。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如客畏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虚。敦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旷者,宽大。谷者,空虚。不有德功名,无所不包也。浑者,守本真;浊者,不照然。与众合同,不自尊也。 孰,谁也。谁能知水之浊止而静之,徐徐自清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生也。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 夫唯不盈满之人,能守蔽不为新成。蔽者,匿光荣也。新成者,贵功名。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凌释,敦 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 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这两句出自《道德经》15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