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中医之路

 文轩阁189 2014-04-15


本文是台湾中医师的一个访谈,我在其博客上下载过繁体版的《本经疏证》,今早看到这篇博客,倍感亲切。豆友们说看不到,所以,就转贴过来了。:)

《人物專訪》

陳永諸醫師專訪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第十八屆

漢光中醫診所醫師

阅读(609) |评论(1) | 阅读全文>>

本草新读 之 吴茱萸

2011-12-30 0:22:00

现代人饮食生活不节,湿疹很多,有外治法是用吴茱萸一味,或合硫黄、乌贼骨研末的,据说效果不错。

本经曰:吴茱萸,一名藙.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欬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凑(腠)理;根:杀三虫。

吴茱萸树高丈余,皮青绿色,实结梢头,其气臊,故得木气多而用在于。叶紫、花紫、实紫,紫乃水火相乱之色。实熟于秋季,气味苦辛而温,性且烈,是于水火相乱之中,操转旋拔反之权,故能入肝伸阳戢阴而辟寒邪。味辛则升,苦则降;辛能散,苦能坚;亦升亦降,亦散亦坚;故上不至极上,下不至极下,第为辟肝中寒邪而已。(《本草思辨录》)味胜气,血虚有火者禁用。

阅读(454) |评论(0) | 阅读全文>>

本草新读 之 干姜

2011-12-29 10:00:00

《论语.乡党》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姜对国人的意义,古已明言。

本经曰: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姜,不花不实,精结于根,色黄白而气味辛温,为温中脾土之专药,自脾而至肺矣。阴虚大热者,不可服。

胸满一症,在本经条文中明言者,只此一条。干姜疗之虚满,与柴胡之郁满、枳实/大黄之结满,绝不相同。而胸满与肠澼下利对看,更可明中州斡旋之功,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阴在上则生嗔胀,可征。

阅读(154) |评论(0) | 阅读全文>>

促使我买这本书的,是网络上认识的山中医的涛哥,我看了他写的很多本草的文章之后,请教他推荐些学习书籍,本草他推荐了《本草述》、《本草思辨录》和《本经疏证》,而伤寒他推荐的就是这本。

对于李老,我是久仰大名,自学成才的典范。拿到书后,仔细的看介绍,李老的老家跟我祖母竟然是一个村的,心中顿时拉近了距离,也平添了很多自豪感。

李老的中医学习缘起很有意思,他买的第一本医学书的翻译者汤氏反对中医,在书的序言中说:“……吾固知中医之已疾,有时且胜于西医,但此系结果,而非其所以然。徒以结果与人争,无已时……” 先生曾说:“世上真有无因之果吗?中医能愈病,必有

阅读(382) |评论(0) | 阅读全文>>

昨日晚上有机会与张学兄、格非兄畅谈3个多小时,获益良多。一则为听张兄细谈一例高年肺癌的诊治经过,二则是他对于我的伤寒论的学习,提出了须注重本经的研读,尤其应该在性味、升降出入上着手。后者甚中我意,最近重读伤寒论,觉得之前的阅读草草而过,失却很多精细之处,生理、病理、药理,不可深研乎? 岳老曰:宁涩勿滑,自勉之...

昨日张学兄还谈到了对于大承气汤的解读,甚是叹服,从网络上找到了之前张兄的一篇谈论四逆散的文章,再读来,心头为之一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