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中药食材宜忌(菊花篇)

 baileej 2014-04-16

别名:甘菊、金精、真菊。

  性味:甘苦、凉。

  宜忌:气虚胃寒,食少而泄泻之病者,宜少用之。

  功效:疏风、清热、明目及解毒。治头痛、晕眩、目赤、心胸烦热,以及可疗疮解肿毒。

  各医籍论据:

  ·据《本草衍义补遗》所载,菊花能补阴,另《本草纲目》有指,菊花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尤能补水制火、熄风,故强于用来治诸风头目不适。

  ·《本草经疏》列明,菊花乃驱风之要药,其苦可泄热,其甘能益血及可解毒,其性平兼辛,故亦具散结之效。菊花之苦入心、小肠;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胆及兼入肺与大肠。其药性主治风头眩、肿痛、皮肤死肌及湿痹。将之生捣后,最适合用来疗疮。

  ·根据《药品化义》记载,白色甘菊,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乃至清之品。以此与桑皮治头痛,能除余邪。佐以黄芪可治眼昏,配合沙参能疗肠患、止下血。如要补肺气虚,须用白甘菊。黄甘菊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肺火,凡头风晕眩、鼻塞热壅、肌肤湿痹、肩背疼痛之肺气热症,可以此清肺火,故除肺热不适,应使用黄甘菊。

  ·《本草新编》认为,甘菊花气味轻清,功亦甚缓,故宜久服始起效。

·《本草经百种录》指,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本草正义》指,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摄纳下降,能平肝火及熄内风。  

·《神农本草经》主风头眩者,尤其阴虚阳浮、气火升腾、肝风上扰之晕眩。凡是头风作痛,无非内火内风影响而致不息,善用菊花能治之。另其可改善皮肤死肌及风湿痹症,因菊花苦辛,能理血中热毒,解污浊后自能除痹及去死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