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敬自然的追问

 昵称13800233 2014-04-18

文化漫笔

●王清选

天同覆,地同载。万物本乎天。我们人人都来自于自然,更离不开自然。在当代社会,“孝”不应只是维系家庭和睦的伦理,而应有更广泛的解读,应该由孝亲敬老延及孝敬自然。小孝父母,大孝自然,人类应该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大自然。要感恩自然,就像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自然,就是珍惜人类自己;善待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

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孟郊对母爱的讴歌,就是形象的比喻,寄托的正是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孝和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身心健康,做儿女的尽孝正当其时,自己的人生也会在报恩、行孝当中感到充实、快乐;不要等到他们驾鹤西去,才去后悔,遗憾终生。

中华孝道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从最基本的孝敬父母,而延伸为孝老人、尊师长、爱祖国、敬自然等。大自然被喻为人类的母亲,人们应该尽天地之孝,对自然界万物生灵存有友善之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华民族孝道遵从“天地君亲师”。天地者,自然也。有大自然之天地,才有万物之灵的人类和一切生命的物种。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把天地尊为至高,视为心中的神明,在传统的婚礼中,不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吗?人们把孝敬天地亦即孝敬自然视为大亲大孝。尊重自然,感念大自然的博大、美丽和良善,甘愿把自己的生命全部融入,根植自然之中,不做损害自然的任何事情,可谓对大自然恪守孝道。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造化了天地万物和人类,我们没有理由不敬畏自然,孝敬自然。惟其是,才能永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可见,孝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小孝父母,大孝自然,唯有坚守孝道,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落实在行动上,就是以实际行动敬畏自然,孝敬自然,保护自然。

不禁要问,人从哪里来?大自然是我们生命所来与所归的地方,人人来自自然,在自然界中生息,最后又回归自然。宋代张载曰:“乾曰父,坤曰母。”就是说,天就是我们的父亲,地就是我们的母亲。没有自然界,就没有我们的一切。我们要感恩大自然造就我们的生命,给我们来到世界的机会,感恩大自然赋予我们丰富的生活所需资源。阳光、空气和水,人们须臾不可离,没有大自然,人就无法生活,无法生存,人与自然生死攸关。我们要树立人与天地万物同属一个生命世界、生死与共的天人观,树立感恩自然、孝敬自然、爱护自然的大自然观、大环境观和大生态观。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诱发了种种自然报应,人类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只有珍惜和节约资源,精心保护自然、修复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永续利用自然,受益于自然。从一个以征服自然为荣的“主人”,到一个自觉善待自然的“朋友”,是人类在更高层次上的理智选择,是人类意识在生态领域的又一次道德发现,也是人类角色的再一次深刻转换。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缺乏起码的道德信义,把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增白剂、地沟油、敌敌畏、避孕药等有害物质加入食品,形成了“养猪的不吃自己养的猪,养鸡的不吃自己养的鸡,卖菜的不吃自己种的菜”的现象。许多人都在忙于盲目享受,却没有意识到环境危机正在到来。唯有真正树立生态道德观,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和食品安全型的社会,才能使支撑人类“文明大厦”的森林枝繁叶茂,绿色长存。

具体到行动上,我们如何孝敬自然呢?

要敬厚土。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消耗的过程,大地虽然广袤物丰,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长远看,人类只有深刻认识到珍爱土地就是珍惜健康这一理念,注重休养生息,坚持节制取用,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大地,保持活力,协调发展。在措施上要向管理、机制要土地,要向规划、科技要土地,要强化土地审批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做好生态恢复重建,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生物防治等措施,修复改良土壤,进而滋养植物,惠及人类。

要善待水。在水资源愈加紧缺、水污染愈加严重的今天,爱水、护水、节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保护我们生存家园刻不容缓的大事。我们只有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行为方式的转变,做到开源节流并重,实现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坚决纠正用水上的错误认识和不良习惯。

要护三木。一木为树,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作为“地球之肺”,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林产品具有可降解性。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危机,大多是由森林减少、植被破坏引起的,我们克服危机的办法只有发展林业,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同时,在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时,要有节制地开发利用,或为生态自然“让路”,或寻找新产品、替代品,力求“双赢”。

要爱绿色。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我们唯有强化绿色意识,养成绿色习惯,采取绿色行动,坚持选择低碳、健康、美好、充满希望、人人崇尚的绿色生活方式,用小行动改变大生活,用小习惯改变大环境,才能使人类自身走出发展困境。

我们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宜早不宜迟;报答国家教育之恩,宜真不宜虚;报答自然哺育之恩,宜快不宜缓。实践和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盲目发展无道理,科学发展是真理,保护环境是天理。我们必须真心地尊重和顺应自然,真正地感恩和孝敬自然,以自己的真诚、爱心、责任和行动,去换取一片蓝天、一方绿地、一汪清水,让地球清风绿荫常在,猿啼鹿鸣常闻。

(作者系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