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存资本张文思: 香港投资者眼中的A股

 培根阅读 2014-04-18

文:张文思 和存资本投资总监


沪港通政策的推出,对于国内个人投资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参与制度比较规范的港股市场、投资腾讯控股等在港上市的优质中国公司,还可以投资汇丰银 行、长江实业等国际化大企业,还能免除亲自到香港开户的麻烦等。但反过来,由于内陆股市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境外分析师对于国内的个股甚至板块的研究不多, 一般都仅限于AH两地挂牌的股票而已。那么对于香港的个人投资者来说,沪港通政策究竟会有什么亮点呢?


首先想到的当然会是AH两地股的估值套利了,这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也是个亮点。但按照笔者多年的观察,即使是恒生国企指数和内陆的沪深300(或上证指 数),它们之间的市盈率也是一直有显著分别的,只有个别时期才会相当。这也许是因为两地货币政策不同、股息红利不同、甚至市场机制(即系统性风险)不同而 造成的结构性差异。因此对于个股来说,它们的AH估值差异究竟能否简单地以“均值回归”的纯数学思维来考虑,笔者尚存疑问。无可否认的是,随着人民币国际 化和内陆股市改革深化,AH两地股票的估值差异是会逐渐缩小的。


其次,对于香港投资者来说,A股市场的一大亮点是它可以提供投资组合的多元化渠道,因为在恒生指数里,金融和地产板块占了55%。虽然恒生国企指数的行业 种类较多,但成分股总数也就50只不到,基本上是各行业的龙头老大。沪港通之后,香港的股民们就增加了500多个选择。可以投资到各行业里中小型或高成长 型公司,优化投资组合里的蓝筹+成长配置比例。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参与到多个内陆股市独有的行业,例如贵州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股,中国卫星、中国船 舶等军工股。


不过要激起香港投资者对内陆股市的兴趣,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A股市场目前仍处于熊市或震荡市之中,而中小投资者一般是牛市出现后才会积极入市。 “先赚钱后配置”是散户的特点,和机构投资者思维刚好相反,这就算在美国也是一样的。因此,如果今年A股继续震荡,沪港通政策短期内未必能激发大量香港投 资者进入内陆股市。


另外一个前提条件是,香港的券商必须要大大增加内陆股票的分析研究覆盖,才能把内陆股票推广宣传到香港的散户中去。由于历史原因,香港的普通老百姓对内陆 的经济制度、商业环境、法律政策还存在着不理解、不信任的态度,造成了一个信任壁垒。这对于在香港的中资券商来说,其实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中资 券商在内陆拥有庞大的研究团队,光凭这点便可大大增加与香港本地券商和外资机构券商的竞争力,而不是一味地拼交易费价格。而挑战在于,这就要求作为中资券 商必须按照本地投资者的口味来宣传内陆股票,不能照搬内陆券商的客服模式。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倒逼”国内上市公司改变轻视中小股民利益的态度和习惯。


沪港通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理论上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由于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同,国内资金成本和境外存在巨大差异,就连国内的人民币存 款利息也要高于离岸人民币的利息,更不用说接近零利率的港币了。沪港通实施后,不但离岸人民币持有者多了一个投资途径,而且当资金成本较低的香港投资者进 来后,上市公司在融资或增发时可以压低整体的融资成本,减少股价折扣,甚至可以减少一些因为融资难而打“保本”擦边球的定向增发现象。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按照已公布的细节,沪港通制度对香港股市的正面效应很快就能体现出来,因为目前国内股市低迷,国内券商这两年都把港股业务作为增长点之 一来推动,此前已有不少广东地区的中小投资者亲自到香港去开户,相信新政策会让更多投资者关注和投资港股。但反过来,该制度对于国内股市的正面效应相信要 好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毕竟,为境外机构投资者而推出的QFII和RQFII制度已存在多年了,但A股市场却没有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还是受 国内因素所驱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