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突破学校发展的“高原现象”

 复兴使命 2014-04-20

  前不久,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北宋一中”)举行了“‘零’作业教学改革深度发展论证会”。

  之所以召开此次会议,是因为起始于2007年的北宋一中“零”作业教改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零”作业教改让教学成绩不降反升,使学校获得了全面丰收。“‘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2011年荣获山东省“十一五”地方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2012年荣获山东省第三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同时,学校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发现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零”作业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如何取得学校内涵发展的新突破?

  基于这样的背景,北宋一中举办了“‘零’作业教学改革深度发展论证会”。与会专家对“零”作业教改的实践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从不同角度指出了相应的问题,并对学校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与会专家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 王如才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 齐 健

  →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校长 张广利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 李升勇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研究员 李秀伟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特聘研究员 张晓锋

  →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 李嘉庆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特聘研究员 崔成志

  “零”作业教改的勇气与智慧

  李秀伟:北宋一中的李志欣校长是一位有心人,是一位睿智的思考者。他十几年坚持抓“零”作业教改。

  首先,我认为,约束也是一种释放。给教师一个“零”作业的紧箍咒,在约束的同时,也释放了教师的创造力。在约束的环境下,教师是上进的,教师自发地寻找突破点。上次到北宋一中听课,一位老师追着我说:“李老师,咱再聊聊,您再给我提点建议,我很想得到您的指点。”你说有这样的老师,怎么能不感动?

  其次,“点到不止”。“零”作业这个点引起了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管理创新、教师成长、学校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一点点生发,形成了一个教育体系,这不就是“蝴蝶效应”吗?

  再其次,善于反思。李校长和我谈话时,总是说:“学校发展遇到高原期了,老师们也遇到高原期了,我该怎么办?”正是由于他的反思,才让我们有机会汇聚到此,一起帮助他,一起探讨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校长和老师在不断地找问题,我认为,内省是北宋一中的发展动力和支撑。

  最后,这场改革是一场“目中有人”的教育改革。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是学校改革的核心地带。校长一直在思考:带领学生和教师往哪里去?一位校长如此思考着、行走着,那这所学校无论如何都不会走偏了方向。

  张晓锋:北宋一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减轻学生负担,思考如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宋一中是一个绝地求生的农村中学教改典型。李校长是一位有思想、谦虚好学、善于创造奇迹的人。

  一是把学习变成自觉。自觉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习惯,需要后天培养。北宋一中提出“零”作业是需要良知、勇气与智慧的。因为与此相连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乐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位高明的教师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习型共同体(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学习方式的一个美丽转变。

  二是全面提高了教师素质。北宋一中的改革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唤醒了教师改革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自主工作成了教师的工作习惯。教师因此也有了课程开发和构建的意识与能力。

  崔成志:实施“零”作业,是一个近乎极端的举措,但是为什么北宋一中仍然朝着这个方向坚持走下去?我想,这是对教育理想的一种追求。“零”并非没有,这是针对应试教育的极端做法而提出的概念。

  这需要智慧,作业本身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很有必要。但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除了作业布置、加班加点,好像没有更好的招数了。这就需要勇气去堵住这条多年不变的教育路径,用倒逼的办法,并赋予其积极的意义。这种倒逼机制就像治水一样,堵住了,还需要疏导、疏通。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的研发,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以及其他举措,很好地起到了“疏”的作用。有堵有疏是李校长的智慧所在。

  王如才:李校长是较早参加创新教育课题组的,在创新教育课题组专家的推荐下,他经常参加创新教育沙龙。每一次见面,他都介绍“零”作业改革的新进展,“零”字加引号,是改革不断深化的标志。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学习共同体等是一种坚持的象征。现在,我想说的是,李校长要思考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是只能在本校推行?哪些是值得提倡的?要深入梳理出改革的支撑要素。对“零”作业的深入研究是学校深度发展的关键。

  学校发展的再定位

  李升勇:北宋一中前几年做得很好,但是现在看起来其切入点有点浅。作业、课堂、课程、教育,发展着眼点有点散,向外走似乎比较难。现在学校只能称得上是有点特色,离品牌学校还有点远,正处于由特色学校向品牌学校发展的转型期。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一所学校想四面出击,便不能走向品牌之列。我们要成为理论体系的构建者,而不是消费者。所以,发展目光要向外、向上。内涵发展是关键,不能急于求成,要重过程、轻结果。学校要给自己定好位,一步步走,完全定位在领导与专家要求上,我们可能就会走偏。

  张广利:书面作业侵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这是实际。所以我觉得提出实施“零”作业这个切入点是很恰当的,是符合实际的。之所以低起点,是基于学校当时的状况。

  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从顶层规划开始,制订学校未来发展的规划,进行科学诊断,寻找发展路径。应着眼于学校自身的问题,改善目前学校师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学校改革的指向和目标要与时俱进,拓展发展内涵,也可以改变其发展走向,从另一个发展的阶段重新开始。不同时期可以提出不同的目标,课堂改革的问题不单纯是学校的事情,我们的课堂观应该是大课堂观,也就是生活即课堂的理念。

  崔成志:课堂不能当堂达标,就会把任务延伸到课外。但想要当堂达标,谈何容易?我不认同当堂达标。“合作探究”可能30分钟也可能40分钟,不要坚守所谓的环节、所谓的达标,有些环节可以放弃。当堂达标弄个填空、选择题根本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只是知识的重现。有些还进行当堂测试,但一节课能测试出完整的教学目标吗?测试的只是对知识点的搬运能力。

  北宋一中的教学改革实质是对课堂的延伸,课下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作业,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原先教师布置的是知识点的问题,现在更多是学生参加体验性的活动,当然课外的自主合作学习也是需要教师指导的。北宋一中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不过路途尚远,需要教师去探索。只有提升专业能力,教师才能获得解放,只有获得学习机会,教师才能灵活驾驭新课程改革。

  齐健:北宋一中原先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拿作业开刀,使学校整体上有了发展,有必要做出如何向前发展的论证。

  北宋一中采取的是一种倒逼的策略,促使学校内部不得不反思,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举一个例子:我的女儿有一项作业不会,就拿着作业本去问我。这个题目是用“啊”这个字组3个词,我也不会,然后就让女儿应付一下,比如组个“是啊”、“好啊”、“行啊”之类的。这件事一直憋在我心里。第二天,女儿也没告诉我老师到底怎么组的词。我看了一下作业本,上面只打了一个“阅”字。这个作业连老师都没认真考虑过,更没有认真批阅。连老师都不去想的作业却让孩子去做,学生的劳动自然是无效的。

  作业本身并没有罪,而且很有必要,但对于布置作业,我们却没有把握好怎么做、做什么,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而北宋一中的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确实和以前以及外校的导学案不一样,其实这就是书面作业,但这种形式很好,正是其价值所在。

  李嘉庆:前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有一定成效,山东省涌现了很多好的做法。看经验有不同的视角,观点不同,不应有过多的渴求。对于北宋一中“零”作业教改下一步的发展,我认为要提升定位,一定要上升到课程的层面。基于对经验的认可,应该把“零”作业改革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不但能让别人学到什么,还要能辐射带动其他学校的发展,作出名校应有的贡献。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李升勇:我的建议是:能否换个角度,由“零”作业换成“零”教育,包括“零”课程和“零”课堂。“零”不是没有,而是“归零”之意,“零”是原点,是回归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回到原点。教育的本质就是自我教育。“零”课程,不仅包括国家课程,还要重视开发师本课程、生本课程,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零”课堂,是“学”为主体的课堂,淡化教,强化学。要构建教学模式与理念,形成一个标准体系。

  李秀伟:我对学校发展的建议是:1. 思想引领是前提,高端机制是保障。2. 学校规划是第一步,学校的发展来自教师的发展,也就是说,学校价值的实现,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升。学校的教学、课程等一切因素都需要教师。3. 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不动摇。力争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各种课程都落实好了,本身就是一种发展。

  张晓锋:我有4点建议:1. 定位好引领学校继续发展的切入点。改革怎样走?路径是什么?哪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学校下一步发展的切入点,要与教师共同商量,进行一次诊断,依据诊断,找准问题,制订相应的规划方案,发展就会加快。

  2. 改革需要坚守,更需要提升与创新。学校发展定位不能脱离前面的实验,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定位才会准确有力。

  3. 核心办学理念的提升与学校文化引领是学校高位发展的灵魂。学校的文化是什么?这需要学校认真思考与构建。在核心办学理念统领下的学校文化会使北宋一中有一个高位引领,因为文化会使行动化为自觉。

  4. 北宋一中怎样走向现代化?学校发展不能只是徒有硬件的现代化。首先要考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制度与机制。如: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团体,等等。李校长如能破解这个难题,意义会更深远。

  齐健:我的建议是:预习目标可以低一些,课堂上的达标是否能担起“达到课程标准”的本质含义?我大体翻阅了一下自己所熟悉学科的“达标”练习,全是最低层次的知识点设计,如果所有达标的题目都这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达标,需要在技术上进一步深化。李校长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感觉自己的探索并不是尽善尽美,这难能可贵。我觉得现在的北宋一中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我诊断。“零”作业的实施仅是迈出了改革路程的第一步,那第二步该怎样突破,必须有一个整体的系统规划,否则无法发展。

  打造现代化学校需要整体考虑,优化学校的办学定位,仅有传统的道德观是不行的,需要调整视野,对学校发展进行重新思考。“零”作业也可以告一段落,当务之急是必须放大学校教育。学校的教师必须有实力,必须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对于教师,第一步是唤醒,第二步就是课程开发能力,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师。

  “零”作业教改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即使在将来,其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但能否走远,就要看学校本身有没有一个高端的文化引领。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学校,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更需要科学,期待着北宋一中走出第二步、第三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