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用多少时间关注自己的感受? 对付失控感

 青衣问道 2014-04-21


你用多少时间关注自己的感受?

 

    上周末社会心理学课程,同学们一起做了个测验,题目就叫你究竟多少时间关注自己?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下的为自己好,关心自己的意思。而是一种生活作风,我们每天都干很多事情,但你会不会做完一件后停下来问问自己的感受;你会不会明白自己刚才情绪化了,而且知道情绪变化因为什么......测验分值太低说明你每天都很“忘我”。分值太高,我跟同学们说,就很容易得强迫症哦,呵呵!这是西方的一个测验,经过汇总统计得出一般人只有15%的时间在考虑自己的感受,而绝大多时间用来想工作、生活必需的事情或其他了。这可怜的百分之十五,我个人以为实在太低,所以,我们会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泣为何而乐,每天傻傻地活着,其实也不错是吧(有些人说),呵呵!

 

   我的分值有点超高了,在许金声老师的博客中,曾看见过一篇“向内求”的文章,并阐述了自我觉察力的重要性,提到了“动中禅”是一种对于身体觉察力提高的禅修。很认可他的观点,也很渴求在金老师从云南回来后,11月北京见一面。我不懂禅学,但也同样好于内观。以前不得法,也会有些事情纠缠,也会有偶尔想问题失眠的时候。不过这些日子都过去了,我想应该这就是咨询师必须成长的过程吧!

 

  昨天的咨询者,我们探讨到一个新话题,是关于说服力。细节不谈,只说重点。“我说如果别人误会了你,你会怎么办?”“那就误会吧......”嗯,这个答案我猜到了。“为什么不作解释?”“因为我不擅说辞...”插播一个我的思考:不擅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为不想,而慢慢消退原有的能力;二是认为无效所以就不必作,而忘记了自己有这个能力。两者的区别显而易见:前者是原有的现在没有是习惯化的,后者是因为知道结果而不愿发挥是暂时的、分场合或心情的,而并没有真正失去能力。对于这个咨询者各方面的了解,经她认定她是前者。但她依旧想跟有纠纷的人去辩理,依旧想跟自己说不清的人去理辨,结果自然是“自取其辱”(这是她自己的原话,非我在贬损咨客)。

 

   为何不想想用别的方法?在外人已经看得很清楚,一条死路,无数次碰壁,依然还要撞墙。咨客渴求被安慰的心远大于去改变。突然想到解释喜好撞墙的人有几种可能:

    一、认定不撞墙也不可能有别的路(我已经在上次咨询提到过“替代物”的观念,如同戒烟的方法不是断绝而是用口香糖等做替代);可以寻求旁支小路迂回到对面。

    二、是还傻傻地相信用头下一次撞墙,会轰然坍塌(固执的思路加上并不会去思考过往的经验,似乎她的个人思考时间<<15%,没想过自己的能力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三、没有产生新的思路或方法,比如借大锤砸墙(大锤就像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外援的能力也是绝路逢生的必杀技之一)或者试图越墙而过(改换思维的角度,直行不行我上行,呵呵)。

 

   当然我们的咨询已经大有进步,不仅咨客借助朋友和咨询师的力量,已经下定决心彻底终结噩梦,这是咨询前阶段最大的进展。我们接下来谈得不是决定,而是决定后的下一步,咨客只不过偶尔还会试图回到原来的关系中。虽然她本人并不承认,但看到的却是这种惯性,好强,好大哦!上次表现出对无礼行为的反抗,与这次的打蔫,咨客正在经受一次洗礼。当遇到不公正受阻时,我们通常会首先想到反驳;而反驳无效后我们也许就会打退堂鼓作情绪低沉状。力图给咨客解释她的情绪转化,正在经历最艰苦的一段。

 

    这么做,其实不是安慰。是想让她给自己情绪合理的解释,并善待回应自己的心理语言。人从一段关系中突然脱离,同样两条,就是需要新的关系填补和同时会有旧关系在起反作用回拉力。咨客告诉我她能立即脱离原关系,但我说那是你的意识说的话,不是你的心在说话。尊重心理学的规律,放弃一定会有短暂的失落感,不必回避。这种感受不会太长,但必须经历。究竟持续多久,要看咨客自己的决心和转化度。在原关系中获益的东西,是留念的部分,也是反作用的源起;咨询的关键是让她明白自己的情绪现状的根源,今后通过提高自我“觉察力”,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而最终目标是彻底与咨询师绝缘,呵呵!

 

    写博客也好,写日记也好,发呆想想自己的现状根源,都是在关注自己。不过,前文说了,一般人建议不要过分的关注,小心变成强迫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bd9ae0100b2k3.html








《求医也要求己》 对付失控感
作者:王哲  


    失控感不是讲座翻滚过山车时的刺激感受,而是一种对生活中和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感到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失控感主要出现在控制欲比较强的人身上,比如在家里什么都管的主儿,还有女强人等,这种感觉如果存在的话,可以说是人所承受的最严重的压力。

    让人感觉无法控制的事除去世界上的大事,比如战争、恐怖分子袭击等等,还有很多和我们切身相关的事,这其中有一些是根本无法控制的,比如股市狂跌、房价猛涨、医疗和教育费用上升、就业市场惨不忍睹,这些事情再想控制也是不可能的。有一些是我们看起来应该控制但又没控制住的,比如自己的工作、孩子的教育、夫妻或者同事关系等等,有时候好像每时每刻都有控制不了的事情发生,让我们在穷于应付的同时陷入极其严重的精神压力的状态下,长年累月之下健康和精神状态会处于崩溃的边缘。所以,有失控感的人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尽快解决。

    对付这种失控感,首先要减低自己的控制欲望,不要什么都把着,能放手的就放手。分清什么是你有能力控制的,什么是你根本控制不了的。比如天气和交通,如果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的话,会发现有很多人在心里以为这些是可以控制的,于是被堵在路上时就怒不可遏,很多交通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还有你上司的情绪,今天好了明天坏了后天莫名其妙,都不是你能控制的,因此你根本就没有必要去企图控制。

    如果觉得你的世界太失控了,没有头绪的时候,就去整理清理一下家里的衣柜和抽屉,因为这是你可以完全控制的。把衣服摆放整齐,把抽屉清理干净,于是就会觉得周围的世界有序起来了。经常清理一下周围的东西,比如床铺书房办公桌,让它们显得整齐干净一些,潜意识里你的世界就有序多了,可控制得多了,心情也会好多了。我在工作中如果有心烦的情况,就马上清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其实就是把桌上各种文件大致看一遍,能扔的全扔掉,再擦一遍桌子,心情马上就春光明媚了。

    在感觉失控的时候尝试对自己从好的角度自言自语,鼓励和激励自己。做事的时候把精力集中在行动而不是结果上,不仅心理负担轻,而且因为期望值低了,反而会更成功。古人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两方面,可是这个基本常识并未被大多数人所意识到,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或者料到精神上的不正常都是有其生理基础的,并不是纯思维的东西,而这些精神上的问题会引起很多生理上的严重疾病。换句话说,大多数严重的常见的疾病都有精神上的诱因。因此,如果希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保持心理健康也就是精神舒畅对整体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把保持心情舒畅作为健康守则的第二条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不仅因为它非常重要,而且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多数女人由于社会在性别上的歧视和不平等,以及在生理上的原因,心情通常不是很舒畅甚至是很不舒畅的,为了自己的健康,必须马上使之舒畅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