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介360

 海风工作室717 2014-04-22
  多屏时代已触手可及,大数据营销正来势汹汹,媒体世界处于不断进步与更替中。面对变革中的媒介环境,如何通过实效、前瞻、创新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不变应万变,提升品牌营销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广告主最大的困扰。
  在微软大中华区市场总监于洪看来,现在是一个清零的时代。营销真正意义的创新,在于艺术与科技的融合,CMO Talk To CTO。大数据将成为商业智能和客户管理的基础;大数据(Big Data)是开头,内容营销(Content Marketing)用来聚合受众,客户关系管理(CRM)引导销售,整体以云(Cloud)来打通。谁能率先真正应用基于大数据的营销解决方案,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取得先机。
  本期媒介360独家专访微软大中华区市场总监于洪,精耕IT行业十余年的他,分享了微软品牌的未来规划和IT行业发展趋势,并对微软的大数据营销策略、传播行业热点以及未来的媒介投资方向等进行深度解析。
IT 行业:从产品的竞争到服务的角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变革空前而彻底。IT行业的格局,每十年就会有一次大的浪潮,不仅革新了行业自身,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和进化。我们已经经历了硬件、软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十年。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产业周期的关键词是什么?
  微软大中华区市场总监于洪认为,“云”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制造商,都会成为服务提供商,最核心的竞争力是软硬件背后的服务提供能力。这些服务的基础,就是云计算能力。用户付费的不再是软件或者设备,而是背后的服务。
  微软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也正在向服务提供商角色转变。以Office为例,目前行业最为流行的办公软件Office,以前用户是一次性买断产品。现在,Office升级为Office365,不再只是一个应用程序,而是一项服务。用户只需每天几块钱,就可以使用这项服务,实时升级软件,有问题实时维护。
  除了对软件系统的支撑,“云”对于硬件设备的意义,将会越来越重要。微软在硬件设备上的布局,从传统的台式机、笔记本,到最新的超极本、Windows Phone、Surface、X Box,一应俱全。各个设备之间,不再是独立个体,而是互联互通。现在,Office已经实现能够在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终端打开、观看和编辑。如果用户在某一终端对内容作出调整,其他终端能够同步修改。
  “我觉得,很可能未来的设备,并不在于设备本身多强大,而在于设备的互通。”当智能终端的硬件部分,比如屏幕、速度、存储等指标,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人类需求,消费者购买的不是硬件,而是终端背后所能提供的服务和“云”管理体系。
Big Data:未来商业智能和客户管理的基础

  市场营销,需要同时充分发挥艺术创造和科学力量两大维度。在新的技术变革和传播环境下,营销正在发生颠覆式变化。数字化媒体的发展,可以让品牌实时、持续地观察和收集消费者行为数据。所有营销者需要直面数据爆炸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虽然现在已经成为营销界最为火热的话题,但能够把大数据营销真正落地、运用于商业决策的品牌,却少之又少。于洪分析,“大数据将成为商业智能和客户管理的基础;大数据(Big Data)是开头,内容营销(Content Marketing)用来聚合受众,客户关系管理(CRM)引导销售,整体以云(Cloud)来打通,设备互联、数据互通。谁能率先真正应用基于大数据的营销解决方案,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取得先机。”
  为什么用户总是觉得广告如此令人讨厌?因为很多广告属于强制推送,没有个性化,也不精准。未来终极的广告形式,应该是把品牌变成用户身边的一个朋友,无微不至每天照顾用户,关注用户是否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因此,营销绝不只是广告。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大数据营销解决方案。
从英特尔到微软,于洪一直在跟数据“打交道”,也是市场上最早开始探索如何把大数据落地的营销者之一。“4年前,我就曾分别向新浪、百度等大型互联网媒体,购买User Cookie。但是,最后发现所有的数据收回来以后,还是无法操作和整合。虽然都是一个用户的数据,但是Data Base不同,数据里面的Definition也不同。”
  比如,Page View的定义,不同媒体可能定义截然不同,有的人定义是5秒内 Fully Download,有的人则是15秒。媒体后台的数据结构,只有统一在同一标准下,才有意义。“在大数据背景下,一定要把数据记录格式转化成以人为本,之前的数据还都是以媒体为本。”
  在未来理想的状况下,中国广告协会,应该建设中国的广告云和媒体云,搭好基础架构,统一定义和标准,实现设备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国外的广告协会,已经在做这些事情。一般做广告和营销的人,不是这么懂技术,所以并不知道标准应该如何做。”
大数据营销:如何从概念到落地?

  在理想社会实现之前,行业到底应该如何把大数据营销落地,这是于洪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看到一个趋势,过去,行业都是以媒体为核心,以媒体的效率和影响力为中心打造大数据,未来,这个核心会是品牌,品牌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微软作为一家直面最终消费者的企业,完全有能力打造自有用户数据库。现在,微软已经建成一个客户反馈计划。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用户的具体信息、关键数据和与品牌接触的行为轨迹,一目了然。不同用户在售前、售中、售后各有什么问题?在哪里接触到广告?接触广告后多久、通过什么渠道购买产品?这些数据将全部实现可视化。
  把用户与品牌接触的完整行为轨迹串联起来,是每一个品牌的梦想。“举个例子,某个用户点击了5次新浪Banner,再到IT门户浏览了3次文章,接着去京东询价,最后到淘宝交易;一个月后,第一次联系客服,再过一个月,有了第二次购买欲望。以用户为中心,画出这个轨迹,是我们现在一定要去做的。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打通跨媒体跨平台的数据。”
  现在,行业里很多公司,已经在做大数据挖掘和CRM系统。比如微软、腾讯、苹果,都有用户账号ID。新的iPhone甚至有指纹识别功能,不用注册,不用密码,一个手指,就能识别用户。未来,可能还会产生激光定位、红外线眼球追踪、骨骼压力和重力传感等新技术,识别用户信息,全面探知用户情况。
  打通跨媒体平台数据,目前在中国市场,还不可能。中国市场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为了能够打通跨平台数据,我们需要媒体遵循一个标准。广告投放量大的品牌,可以先驱动这件事情,虽然也很困难。”
  于洪的设想是,最好能够联合快消、汽车、IT、医药这四大行业的领军品牌,统一数据架构,统一字段定义,统一投放口径,去助推行业标准的建立。“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在推动媒体,去做一件对双方都好的事情。这就是品牌和媒体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
  此后,微软每年几十个亿广告预算,除了要拿到所有合作媒体传统的KPI,还要求合作媒体,按照微软的数据定义,提供原始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与微软的CRM系统直接贯通。这样,即便无法了解整个中国市场全貌,至少微软投资的部分,能够建成完整闭环的品牌与用户数据库。
  虽然落地方案已经有了初步架构,于洪依旧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一方面是力所不能及,另一方面是即便把微软内部资源整合起来,也需要很大努力。所以,我希望媒体圈应该把一些浮躁和奢华去掉,更多踏实,最终能形成大数据的解决方案。”

数字时代:营销的"变"与"不变"

  传播环境千变万化,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让很多营销者感到困惑,无从把握。数字时代,如何才能接触到淹没在信息海洋中的目标消费者?如何才能打动日益难以捉摸的用户?如何才能最精准地与受众实现情感联结?
  在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下,于洪重新梳理了市场思路,唯有抓住变化中的不变。“市场营销的核心准则和价值不会有大的变化。不管怎样,一定要关注用户,从用户出发,区分用户,接触用户,给用户最好的服务和信息。用户的内心不会变,变的只是媒体接触点。”
  数字时代,消费者的购买路径,从线性变成非线性,这也是一个明显的变化。但是,消费者购买路径必经的步骤,不会改变,这是人的本性。“我必须是听说过,感兴趣想买,然后去做研究、听口碑,最后才是购买和分享。技术只是把整个时间轴压得极短。现在,消费者可以在听说的同时,立刻搜索资料研究,下一秒就购买和分享。”
  打动用户,内容营销还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打动人心的内容、价值和创意,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变革,变化的是创意形式。过去,广告只能打印在一张纸上,后来是电波和电视荧幕上,现在的媒介接触点,就是各种不同的屏幕。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营销的电子化。“核心的人、创意和流程,这些永远不会改变。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多不同,只要人性的美好感情不变,创意背后的精神也是不变的。创意和内容,仍然是营销核心中的核心,重点中的重点。营销人一定要去跟电影导演学习,在90分钟里,如何让观众哭、让观众笑,甚至影响一个民族未来一年的价值观?”
营销挑战: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提及目前行业最大的挑战,于洪不假思索地回答“两种不同世界的融合”。营销-艺术的世界,技术-数据的世界,融合越快越好。很多营销人,由于过去缺少可用数据,营销体系更多都是偏感性和艺术性。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创意营销人一定要学会如何基于数据做出更好的营销活动。
  营销在过去的时代,倚老卖老是可行的,因为数据的不透明,经验主要依靠时间的积累。现在,还有很多营销人,在卖弄几十年行业经验。固守过往的经验,反而成为创新的绊脚石。如果营销人依旧按部就班,不去主动和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交流,如何才能洞察到最真实的insights?
  “营销人,有多少是真正懂什么是CRM?什么是云?什么是大数据?听到外面世界吵得那么热闹,营销人都要去学一学。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技术工程师,对数据了如指掌,但不知道如何讲好故事,打动人心。两者如何融通,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现在,于洪每次与媒体开会,第一个找的不是CMO,而是CTO。“你知道人最大的创新是什么?就是生孩子,从无到有。那么,人为什么能生出孩子?一男一女,Totally Different。也就是,创新一定要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碰在一起。如果CMO想要创新,不管他在CMO圈子里谈多久,也只是这个圈子出类拔萃。如果想真正意义上的创新,CMO talk to CTO。”
  这是一个清零的时代。所有营销人,不管之前具体有何经验,一定要学会博采众长,学会数字化生存。媒体预算,一千万和两千万到底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大数据CRM,问题没法准确回答。但如果有,CRM就能准确分析,一千万的预算,能接触到多少用户?转换成多少call?最终销售表现如何?这些数据,在客户系统上能够直接看得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