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领导人不能感情用事,你要能够随时进入“领导角色”,严厉地要求你的下属,严肃地对待下属所犯的错误。但仅仅强调这一面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强调另一面,就是你同时要有人情味。 尽管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会忽略两个重要的关系:一个是选择关系,一个是平衡关系。 选择关系:宁可给对方需要的,不要给对方想要的 我在前面的博客《如何让自己更有专业风范——上司的哲学(47)》中谈到,很多领导缺少应有的专业风范,不能对下属做出严厉苛刻的评价或斥责。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们都喜欢给对方想要的东西,比如恭维他人、方便他人、原谅他人等等,以此来获得对方的好感。 但是,这些“想要”的并不一定是对方“需要”的,有些对方不想要的,比如批评、吃苦、受累等等,却可能是对方真正需要的。我们看到很多领导对下属很严格,脾气也暴躁,动不动就斥责下属,给下属带来很大的压力,但却能让下属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我们也看到有许多的领导性情温和,事事照顾到下属的心理需要,下属的工作没有压力,自然也就难有好的业绩和发展,这与误人子弟没有什么两样。 这就如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时,你要想让对方担当更大的重任,你就要让对方受点“折磨”。 让对方更好地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是对方真正需要的。什么是人性化管理?这就是人性化管理——给对方想要的,更要给对方需要的,让对方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要动不动就说那些“冷酷”“粗暴”的领导人没有人性,你要看到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真正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 是应该“给对方想要的”还是应该“给对方需要的”,这是我们很多人没有弄明白的一个重要关系。如果在“想要”与“需要”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我们宁可给对方需要的,也不要给对方想要的。 平衡关系:既然要显“恶”,就要让他人记着你的“好” 作为领导,是“令人畏惧”好呢?还是“令人喜欢”好呢?这个几百年来就争论不休的话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恶”与“好”的关系。你是让下属记着你的“恶”好呢?还是让下属记着你的“好”好呢? 聪明的领导心里清楚,你不“恶”,下面的人就不会把你当回事,就没有人会尊敬你,你甚至会成为人们眼中的软蛋。但如果你只有“恶”没有“好”,下面的人就会远离你,就不会有人喜欢你,你甚至会成为人们眼中的混蛋。 诸葛亮与马谡的关系非同一般,马谡的亲哥哥与诸葛亮是同乡兼同学,诸葛亮与马谡也有亲密的师生关系。但是,当马谡失守街亭要塞的时候,诸葛亮没有顾及情义毅然决然地将马谡斩首。 表面上看,这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义灭亲”“铁面无私”的故事,历史上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可是,一千多年来,人们却以各种方式津津乐道地传诵着这个故事,大人孩子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个故事的。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故事中的诸葛亮不是“愤怒”斩马谡,而是“挥泪”斩马谡。一个本来弥漫着“血腥”“杀气”的场面,最终却让诸葛亮演绎的那么悲壮和视死如归。如果诸葛亮“大喊大叫”“歇斯底里”地把马谡推出去斩首,即使是斩的有道理,人们也不会对诸葛亮心生崇敬之心,人们甚至会为马谡喊冤叫屈。 大家都说管理要有人情味,这就是“人情味”——你要让大家记着你的“好”。尽管你表现的很“恶”,但大家仍然从内心里愿意接受你、亲近你。这就要求你既要有专业范,又要有人情味,让你所有的“冷酷”都充满“爱心”。让下属感觉你是真心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即使你破口大骂,大家也能诚恳地接受,因为大家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为了大家好。 所以,作为领导,你要很好地处理“好”与“恶”的关系,如果你必须要表现“恶”的一面,那么你就要懂得让人记着你的“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