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須懺悔 1、受前懺悔 《事鈔》云:「以信邪來久,妄造非法。今創(剛開始)歸投,必(須)翻邪業。從生死際至涅槃際中間罪業,皆除滅。」 2、懺悔清淨 《阿含經》云:「於受前懺悔罪已受(三歸)法,謂從無始生死邊至涅槃際,一切罪業皆清淨。」(無始有識名生死邊,究竟果滿涅槃名涅槃際。) 3、得善法體時 《濟緣》云:「前三歸是發善法體,三說竟時得。後三結者,囑受叮嚀,令持在懷,不濫承奉。如經云:『歸依於佛者,終不更歸依其餘諸天神。』」 (二)正受三歸法 《善見論》云:「並須師授,言音相順,若言不出,或不具足,不稱名,不解故不成。」 應云:「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如是三說得法屬己。) 又云:「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三結已。此但受三歸法,無有戒法故。論云:三歸下有所加,得三歸及戒。若無加者,有歸無戒。) (三)受三歸時所作之觀想 歸依的緊要關頭,便在三說三歸的正授之時,納受三歸依的無作戒體,也就在此正授之際。最好能於正授三歸之時,作觀想: ┌說第一遍時—觀想由於自己的發心功德,感得十方大地震動,並有功德雲,從十 │ 方地面冉冉上升,集於行者頂上,成白色光明雲。 ├說第二遍時—十方湧起的功德之雲,徐徐匯集於自己的頭頂上空結成華蓋之狀。 └說第三遍時—此一雲集的華蓋,即成漏斗之狀,緩緩下注於自己的頂門之內,遍 滿於全身,並由身內擴展,使自己的身心,隨著功德雲的擴展彌蓋, 而充塞於十方世界。 到此為止,自己納受了三歸的戒體,自己的身心,也跟戒體的功德一樣,與宇宙同等體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