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加工小麦影响健康,应吃用全生态的全榖根茎类为主食

 养生营养健康 2014-04-27
现代人注重养生,各种引领「食」尚风潮也纷纷揭开神秘面纱,近年在好莱坞明星圈掀起一股「无麩质饮食」,包括大明星关妮丝派特洛、知名主持人欧普拉等,都是其中的崇尚者。国内营养学界也建议从正常的饮食中降低小麦比例,主食的来源回到老祖母时代的饮食型态,多以「原态」食物為主,符合健康饮食的期待。
小麦完全真相:正视对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你是否曾经出现:常常吃完饭后昏昏沉沉?為什麼吃全麦麵包、努力运动,体重还是步步高升?莫名的皮肤起疹、胃食道逆流问题,為什麼叁不五时无预警的出现?小心,这一些情况都有可能跟小麦有关。

美国预防性心血管医师威廉?戴维斯(William Davis, MD)汇整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原来全球最受欢迎的穀物小麦,竟然也是最具破坏力的膳食成分,其实,小麦也会影响你我的健康。在新出版的一本《小麦完全真相:欧美千万人甩开糖尿病、心臟病、肥胖、气喘、皮肤过敏的去小麦饮食法》新书中,戴维斯博士便深入剖析食用现代小麦对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回归老祖母饮食 多吃「原态」全榖根茎类

台大营养学博士吴映蓉表示,此书强调「多吃健康的全榖根茎类食物」,对身体将是一场灾难!这和我们传统的营养知识即鼓励大家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应来自「全榖根茎类」,显然有所衝突。

其实,「西方」和「东方」的碳水化合物来源非常不同。在西方的饮食中,绝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是来自於「小麦的加工食品」,例如、麵包、披萨、贝果、义大利麵、鬆饼、饼乾等;而东方的饮食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是来自於「米饭」,相对於「小麦的加工食品」而言,米饭的加工程度相对来得低。作者以西方世界的观点来看,几乎是把「全榖类」视同於「小麦」的所有相关製品,其实无法直接套用在我们的饮食上。

少吃加工食物=远离小麦=符合健康饮食

吴映蓉表示,我们应该要把饮食指南的「全榖根茎类」这个类别正名為「原态」的全榖根茎类,也就是我们尽量不要食用「加工」的全榖根茎类,而且,在正常的饮食中,几乎没人直接吃小麦,所有的小麦几乎都是用来做成「加工食品」。所以,强调「少吃加工食物」的营养理念和作者所提倡的「远离小麦」观念,并没有不相符的地方。
图片分享:

55207.jpg (51.6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4 分钟前 上传



呼吁大家,应该把「小麦的加工食品」尽量从正常的饮食中降低比例,主食的来源则应回到我们老祖母时代的饮食型态,多以「原态」的食物為主,如糙米饭、烤地瓜、水煮玉米、蒸南瓜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