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凡是今年小班刚入园的宝宝,第一天来到幼儿园,感到十分陌生,非常不愿意离开妈妈的怀抱,所以,凡凡是被妈妈抱进来的。当妈妈送他进门时,他使劲搂着妈妈的脖子不肯下地并放声大哭。当老师去抱他的时候,凡凡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和排斥,一边拼命挣脱老师要去找妈妈,一边大声叫嚷:“我要妈妈,我不要你。”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分离焦虑”的幼儿。走进幼儿园,孩子迈出了从家庭踏入社会的人生第一步。怎样才能使孩子在这个不太熟悉的环境中,由陌生的恐惧变为轻松的微笑,使家长由惴惴不安转为安然面对呢? 1.做好准备 逐步过渡 在入园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逐步做好心理上、生活习惯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工作。比如,参观幼儿园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的生活有规律;逐渐改变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同时还要给予幼儿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 2.正确认识 冷静对待 部分幼儿初入园时,难免会哭闹、情绪波动,这本是正常现象。但有些家长却感到特别心疼,依依不舍,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实际上,父母越是舍不得,就会传递给孩子越多的负面信息,从而使孩子的焦虑感增强,不容易适应。所以,父母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孩子的哭闹。 3.细致交流 游戏促进 幼儿在幼儿园接触到新环境、新同伴,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心理感受,家长要比平时更加细致地关注幼儿的表现和体验,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入园头几天,每天可以引导幼儿讲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内容,说说有趣的事情,认识了哪些新朋友等等。 4.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家长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5.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家长应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可以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情,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6.训练幼儿的交往能力 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是社会适应的基本内容。可以采取请进来放出去的方法,创造机会让幼儿出去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伙伴相处,还可以请幼儿的伙伴来家里和幼儿一起游戏,交流、分享玩具等。 7.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熟悉和依恋的对象,因而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避免产生分离性焦虑,一个有效对策就是,让孩子与老师尽快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具体做法很多,比如:树立老师的正面形象,在孩子面前多夸奖老师的温柔、体贴;树立老师的专业形象,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多和老师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在园内的表现,切忌用老师来吓唬孩子。 ——摘自张立华《儿童青少年成长顾问·学前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