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 人即宇宙+水与冰+南方易伤阳气+皮肤莫小视

 johnney908 2014-04-28

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

胞宫是体现妇女生理特点的重要器官,它与脏腑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联系。冲、任、督、带四脉属“奇经”,胞宫为“奇恒之府”,冲、任、督三脉下起胞宫,上与带脉交会,冲、任、督、带又上连十二经脉,因此胞宫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冲、任、督、带四脉的功能有关,从而使冲、任、督、带四脉在妇女生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奇经”不同于十二正经,别道奇行,无表里配属,不与五脏六腑直接联通。从中医学经典理论中可以总结出冲、任、督、带四脉有四个共同特点。

第一,从形态上看,冲、任、督、带四脉属经络范畴,而有经络形象。即经有路径之意,是纵横的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经的分支,如罗网维络,无处不至。

第二,从功能上看,冲、任、督、带四脉有湖泽、海洋一样的功能。如《难经》说:“其奇经八脉者……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奇经八脉考》更明确地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即十二经脉中气血旺盛流溢于奇经,使奇经蓄存着充盈的气血。

第三,冲、任、督、带四脉是相互联通的。《素问·痿论》记载:“冲脉者,经脉之海也……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说明冲、带、督三脉相通。《灵枢·五音五味》记载:“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说明冲、任二脉相通。《素问·骨空论》潋:“督脉者……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人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说明督、任脉相通。综前所述,冲、任、督、带四脉都是相通的,这对调节全身气血,渗灌溪谷,濡润肌肤,协调胞宫生理功能都有重要意义。

第四,流蓄于冲、任、督、带四脉的气血不再逆流于十二正经。《难经》说:“人脉隆盛,人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不能拘之。”徐灵胎说:“不环周,言不复归于十二经也。”都明确阐述了奇经气血不再逆流于十二正经的理论观点,这犹如湖海之水不能逆流于江河、沟渠一样。

为了进一步阐述冲、任、督、带四脉在妇科理论中的地位,下面将从胞宫与各脉、脏腑的经络联系及功能联系两个方面具体说明。

(一)冲脉与胞宫

1.冲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灵枢·五音五味》说冲脉“起于胞中”,这就明确了冲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冲脉循行,有上行、下行支,有体内、体表支,其体表循行支出于气街(气冲穴)。

冲脉为奇经,它的功能是以脏腑为基础的。《灵枢·逆顺肥瘦》记载:。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渗诸络而温肌肉。”说明冲任上行支与诸阳经相通,使冲脉之血得以温化;又一支与足阳明胃经相通,故冲脉得到胃气的濡养;其下行支与肾脉相并而行,使肾中真阴滋于其中;又其“渗三阴”,自然与肝脾经脉相通,故取肝脾之血以为用。

另外,冲脉与足阳明胃经关系十分密切。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灵枢·经脉》说:胃经“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人气街中”,《素问·骨空论》说:“冲脉者,起(出)于气街”,还有《难经译释》原文说:“冲脉者,起(出)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都明确指出冲脉与阳明经会于气街,并且关系密切,故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

2.冲脉与胞宫的功能联系冲脉“渗诸阳”、“渗三阴”,与十二经相通,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而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因此,冲脉之精血充盛,才能使胞宫有行经、胎孕的生理功能。

(二)任脉与胞宫

1.任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任脉亦“起于胞中”,确定了任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任脉循行,下出会阴,向前沿腹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环唇,分行至目眶下。

同样,任脉的功能也是以脏腑为基础的。《灵枢·经脉》说:“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下交承浆。”说明任脉与胃脉交会于承浆,任脉得胃气濡养。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人毛中,过阴器,抵少腹”,与任脉交会于“曲骨。;脾足太阴之脉,“上膝股内前廉,人腹”,与任脉交会于“中极”;肾足少阴之脉。上膝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与任脉交会于“关元。。故任脉与肝、脾、肾三经分别交会于。曲骨”、“中极”、“关元”,取三经之精血以为养。

2.任脉与胞宫的功能联系任脉,主一身之阴,凡精、血、津、液等阴精都由任脉总司,故称“阴脉之海”。.王冰说:“谓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妊养也”,故任脉又为人体妊养之本而主胞胎。任脉之气通,才能使胞宫有行经、胎孕等生理功能。

(三)督脉与胞宫

1、督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唐·王冰在(黄帝内经)注解里说:“督脉,亦奇经也。然任脉、冲脉、督脉者,一源三歧也……亦犹任脉、冲脉起于胞中也。”此说被后世医家所公认,如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说:“督乃阳脉之海,其脉起于肾下胞中”,因此督脉也起于胞中。督脉循行,下出会阴,沿脊柱上行,至项风府穴处络脑,并由项沿头正中线向上、向前、向下至上唇系带龈交穴处。

督脉的功能也是以脏腑为基础的。《灵枢·经脉》说督脉与肝脉“会于巅”,得肝气以为用,肝藏血而寄相火,体阴而用阳;《素问·骨空论》记载督脉。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肾相通,而得肾中命火温养;又其脉。上贯心人喉”,与心相通,而得君火之助。且督脉。起于目内眦”,与足太阳相通,行身之背而主一身之阳·,又得相火、命火、君火之助,故称“阳脉之海”。

2.督脉与胞宫的功能联系任督二脉互相贯通,即二脉同出于“会阴”,任行身前而主阴,督行身后而主阳,二脉于龈交穴交会,循环往复,维持着人体阴阳脉气的平衡,从而使胞宫的功能正常。同时{素问·骨空论》称督脉生病。其女子不孕”,可见督脉与任脉共同主司女子的孕育功能。

(四)带脉与胞宫

1.带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难经》说:“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说明带脉横行于腰部,总束诸经。《素问·痿论》说:“冲脉者……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王冰说:“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脐而上”。可见横行之带脉与纵行之冲、任、督三脉交会,并通过冲、任、督三脉间接地下系胞宫。

带脉的功能也是以脏腑为基础的。《针灸甲乙经》说:“维道……足少阳、带脉之会”;《素问·痿论》说:“足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前述足太阳与督脉相通、督带相通,则足;太阳借督脉通于带脉;《灵枢·经别》说:“足少阴之正……当十四椎(肾俞),出属带脉”;又因带脉与任、督相通,也足能与肝、脾相通。由此带脉与足三阴、足三阳诸经相通已属可知,故带脉取肝、脾、肾等诸行之气血以为用。

2.带脉与胞宫的功能联系带脉取足三阴、足三阳等诸经之气血以为用,从而约束冲、任、督三脉,维持胞宫生理活动。

上列叙述,说明冲、任、督三脉下起胞宫,上与带脉交会,冲、任、督、带又上连十二经脉,而与脏腑相通,从而把胞宫与整体经脉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冲、任、督、带四脉与十二经相通,并存蓄十二经之气血,所以四脉支配胞宫的功能是以脏腑为基础的。

 人即宇宙
  我们古人很早就告诫后人,“天人合一”。而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更是一语道破天机:“人自自然”———“人秉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那么,人为什么要与天地合一呢?正式因为人是天地的一部分,人即是天地的一个缩影,人即宇宙,宇宙即人,观宇宙即知人体,观人体亦可知宇宙。

   一本《黄帝内经》绝非一本单纯的医书,它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通人事,历法算数无不兼容并包,但皆是以“天人合一”为主线,其间主要是引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天文地理知识,时过境迁,当时的知识距今年代久远,或片语不真,或不幸失传,流传者又大多文辞古奥,其理难寻,而今以古之天文地理对医理加以理解实为难矣。今之少年,皆以西方科学为启蒙,理解之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所幸的是古今知识诧异不甚窘,以今之所学对古中医学加以阐释,亦有见到之处,笔者即是是从现代天文地理对中医学的若干问题进行比类研究,希求能化繁为简,使初学者有简道可循,以免学子深感医理浩繁而望而却步。

水生万物。我们知道,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来源于水,确切的说是来自于海洋,随着几亿年的磨砺,水中才有了最原始的生命,有单细胞逐渐进化为多细胞,有简单到复杂,最后形成人类这种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物。那么,为什么生命起源于水而不是陆地呢?因为:水的比热容是所有物质中最大的,它升温慢降温也慢,在这样的物质中,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给生物提供了一个良好而必备的生长条件。而且,在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二的表面为水所占据,为生物的产生增加了可能性。而陆地则不然,升温快降温也快,生物有可能发展的时间很短,很难适应突变的环境。在中医学中,水在脏为肾,真阳寓于其中。真阳的作用正是与水相类,如谦谦君子,含蓄而不张狂。正如望色之时,明润含蓄才是精力充沛之象,若见两颧泛红如妆,必是真阳外越;反之,若见面色晦暗,又系真阳不足,明言之:“水即真阳也”。生命孕育其中,故曰:“天一生水。”其二,正是由于水的特性,水中才有生长的藻类及其他绿色植物的条件,而这些植物为地球提供一半以上的氧气,也正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氧气才不断地进化出更为复杂的需氧生物,而且这些植物本身又形成食物链金字塔的底层,为高级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所以说水乃生命之源,太阳系九大行星唯有地球有此真阳,实在是万生有幸。亦如老子所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水是生气之源,在人肾亦为气之根。

水涤万物。大海之水,经艳阳蒸发,升入空中,高处不胜寒,不断遇冷凝结,加之空气寒热不均,气压不等,就有了风,风携带者潮湿的空气漂洋过海,飘到陆地,随着地势的升高,进一步遇冷凝结,最后形成降雨,大雨一来,万物一新,偏向地处,汇水成河,最后百川入海。入海之流有养分,也有毒物。海纳百川,善恶一并包括其中,通过它巨大的缓解能力变废为宝。例如,生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溶解于水,作为绿色植物制造氧气的原料,但是凡事有度,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太大了,我们排放了过多的废物,以至于海洋来不及适应调节,过量的“营养”造成大量的植物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基础,导致大量的生物物种灭绝。在人何尝不是如此。人身有五液,占身体三分有二,水是身体的载体,可带来养料,也可带走废弃。“水能载气”,还有一部分空气远涉重洋,飘到南北两极,因空气极冷,化为雪花,雪花经久不化,累年堆积,以及高山地区上常年温度较低,化为冰川,冰川是水的凝固状态。一方面他可以保持整个地球的淡水资源总量;一方面,冰川就像一面镜子,将太阳过多的光热反射回太空,使地球有一个较为合适的温度;在一方面,我们说“瑞雪兆丰年”,实际上冰川可以保持冰下的温度,一方面冰雪可以冻死害虫,另一方面冰下可以保证一个较为温暖的环境以供植物生长。我们知道冬天的地下水是温的,而夏天的地下水是凉的,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冰的特性与肾精的作用非常相似,肾精,一方面封藏肾阳于其中,因此而不至于虚阳外越,人体温度失调,是其用;另一方面,肾精体属于阴,亦是全身元阴的源泉。水体阴用阳,而肾亦为水火之宅。所以古人将肾归类于水,不欺人也!水之气,有水有氧,故可以生物。所以,终上所述,肾属水,肾即是水,水即是肾。三种水,气,水,冰是肾水在人体的不同表现。人身之气,先天未成形的混沌状态,虚无缥缈,五形幻化,气聚方有形;人身之水,后天五脏中分派的的真阳,因肾主藏,其他四脏主用,故水为真阳的流动态;人身之冰,肾之精,主封藏,固摄人身之真阴真阳,乃元阴元阳之宅。而如今,电离水可以得到氢气与氧气,氢氧结合便可以燃烧,这水中火也正是肾脏体用之明证。所以言肾即是言水,论水即是论肾,如能相互联系,加以互参,则推天道可以明人道,揣人道可以知天理,互进为用。

水与冰
  水与冰,是一种物质,两种状态。而对水与冰的认识,中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西医是化学的医学,水与冰的分子式都是H2O,所以西医看来,冰与水没有太大的分别,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中医学是物理的医学,关于冰与水的主题大有文章可写。

 天一生水,水在八卦中对应“坎”卦,一阳陷于二阴之中,阴中隐阳,体阴而用阳,象征一切生命即孕育其中。水湿生命的源泉,时值今日,我们知道,水的比热容是地球上最大的,正因为此,水的吸热慢,散热也慢,这就决定了水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得以让生命有生存的可能,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物质,那么地球的环境会变得异常恶劣。水实际上对地球的温度起到了一个调节作用,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而且同时水是一种载体,我们生命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水,什么我们人造的工业也同样离不开水源的问题。所以有了水这样的物质,生命才成为一种可能。它是构成生物的主要成分,以人为例,人体的70%都是水,中医认为五脏肾归属于水,所以肾为先天,为生命之源,是气血之本,人身三焦即是温度引起水气的变化。

那么冰呢?冰是水的固体状态,是一种凝聚状态,化学成分虽同,可是作用确是大相径庭。

由于温度的下降,液态的水转换成凝聚的固体状态,所以冰主要分布在高山以及两极地带,那里温度较低,常年积雪。地球上的冰作用较多。一,它可以作为淡水的常年储备;二,它像一面镜子反射一部分太阳的光线,协调地球的温度;第三,它像一个巨大的盖,封藏住地下的温度,使之不至于过度流失。古人说格物致知,道法自然,冬天问什么会结冰?结冰之后为什么鱼虾没有冻死?其实冰下的温度是相对较高的,正式因为冰封藏住了地心以及蓄积的热量。可是现在不同了,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加重,地球上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冰川锐减,没有足够的镜子反射阳光,没有足够的盖子封住温度,地球将越来越热,恶性循环。随之而来的,温度不断得向外太空散去,地球将越来越冷,那是又重新回到冰期时代,地球重造冰川。这与《内经》所说的:“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实在不谋而合。对应人体,笔者认为所谓“冰”象征的就是肾精,平时处于一种蓄积凝聚的状态,到有必要身体需求的时候,身体才会动用自己的蓄电,一旦任务完成我们所食的五谷后天又来滋养先天,继续充电。所谓天人一理,地球正处于升温期,而我们人类也是处于空前狂热,饮食不节,恣欲无度,阳气浮越,现在看来似是火旺之体,其实谁知是真寒之因。日后的寒症必将有增无减,须知驱寒就温,清心寡欲,保养阳气才是救命之根。


南方易伤阳气
     常言道:“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何气?阳气也。阳气者,立命之根,身生之本。而南方易伤阳气:南土,其位丙丁,以火用事,多夏少冬,有发无藏,生灵为之疲惫,真阳为之耗损,此物候之所决也,是其一;恣食生冷,凉茶无度,暗损中阳,是其二;迟卧早起,休养不佳,暗损肾阳,是其三;冷气不节,汗出冲凉,重伤卫阳,是其四。凡此种种,皆阳气暗耗之因。试问阳气何时得以休养,又便何时得以生息?故戒之此端违天之事,生气得以保全,是为长命之因,反此则为寿夭之原。

    所以南方实际上不适合养生的,养生的好地方一定是风和日丽,四季分明的地方。就像我们华夏大地,大部分的疆域都位于温带之内,在温带,阳气不温不火,不寒不凉,正取中庸之道,所以我们华夏子孙能经历万年而不衰,推而言之,凡是符合中道的方法都是至简至大的好方法。

皮肤莫小视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而中医理论也认为皮肤的地位举足轻重:皮肤为肺所主,肺为天,又为华盖,所以皮肤也是天的这个层面。我们看,皮肤在最外侧,也可以说是身体的最高处,它包罗万象,人身所有的腠理筋骨,脏腑经络,无不包络其中,为人体第一道屏障,实际上皮肤正是全身防御的一地道长城,也是最坚固的堡垒,此长城至关重要,不得有失,倘若失手病邪便可长驱直入。古人对皮肤是非常重视的,《经》云:“上工者治皮毛,次者治肌肤,再次者治经络,又次者治六腑,最下者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而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仅是太阳病(皮肤这一个层面),就占去了全书的半壁江山,足以可见皮肤的重要性。

  最好的医生不是治癌症的这一类医生,而是治伤风感冒,疔疖痈肿,想来不可思议,其实治皮肤的医生,在病邪才侵入人体之时就已经将病邪扼杀在摇篮里,不必等到病魔的大举进犯而束手无策。就如同我们时下的顽疾肿瘤,开始的时候,即使做完了各项理化检查,动用当下世界最先进的设备也不能查出究竟是罹患了什么疾病,更不用说怎么去治疗。到了中晚期,何须用医生说,病人早已经给自己做好了一个诊断,只是半信半疑罢了。这也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好医生越来越少了,因为善于治疗皮肤层面的医生少了,等到大限将至才弄清楚情况,真如《内经》所言,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家烧完了才喊救火不亦晚乎?所以皮肤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就像一个苹果变了质,发了霉,但是往往是在苹果还没有全部发霉之前在表面已经显现出变质的痕迹,所以这个发霉的表面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这个苹果已经坏了。那么在人体也是一样,人体发生变化的同时皮肤也在产生相应的变化,或者是温度升高,或者是汗液增多,或者是肌表疖肿,或者是皮上生痣,等等,这样一些变化,如果我们可以探索总结出其与内部变化的必然关系,那么很多问题就可以提前下手了,不用等到病重的时候再来回头。而在治疗方面也是让给药途径更加丰富多彩且别有疗效。我们口服药必须经过肝肠循环,对肝肾的损害是比较大的,如果病人服药困难那么就更成问题,而从皮肤给药,药物直接进入循环,不需要经过肝脏,相对来讲,比口服药对肝脏的损害小,而且速度更快。比如我们可以选择雾化熏蒸,或者涂抹,或是洗浴,或是浸泡,等等的途径给药,弥补注射和口服药所不及的一面。总而言之,皮肤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着很好的前景,以待高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