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山的三焦者心也 +中医生克观与声色味三焦纽结交织束

 johnney908 2014-04-30

三焦者心也  


        三焦者,心也。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讲了三焦的三个生点:如图所示: 
三焦者心也 - 赵致生 - 赵致生讲属性数学解自然方程

 我们从图腾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心字,是由三焦纽结中的三个生点、三个爻点共同构成的一个属性生克体系。爻为活体的生克纽结。三个生点,一个是相合而生,两个是相博而生。也就是说,中纽结是三个爻点与两个生点构成的一个属性变化结构,左右纽结是三个爻点与一个生点构成的结构。两个属性结构之间是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运动变化过程。
       我们把两个生点与三个爻点的属性过程变化到一个生点与三个爻点的变化过程称为两个生属性二合而一的过程。把一个生点与三个爻点的属性过程变化到二个生点与三个爻点的变化过程称为一个生属性一分为二的属性过程。
       显而易见,中纽结是五点共形的产物(二生三爻),左右纽结是四点共形的产物(一生三爻)。五点共形的中纽,与四点共形的左右纽之间的反复变化,呈现了二合而一后,继而一分为二,一分为二后,继而重新二合而一。一分为二,二合而一,持续而连贯,周行不止。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五点共形与四点共形之间的形体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三焦者心也 - 赵致生 - 赵致生讲属性数学解自然方程

 
       中国的心字,为什么要用三个点来表示呢?除了天上二十八宿中东方心宿的三颗星星展示出来的运动抑扬变化规律之外,就是垒石结绳过程中形成的三焦纽结交织形成的编程认识:一分为二,二合而一的连续性形貌特征与人类的心脏运动形貌过程彼此相同。也就是说,心脏从形貌认识来讲,它具有舒张与收缩的功能。在属性的生克变化过程来讲,它具有二合而一,一分为二变化过程的连续性。从数理来讲它具有博动的周期性。现在,我们通过形、性、数的一体化认识,得到了属性三焦的认识论。是一个经典的活体生克观的解析。
       我们说三焦的属性结构是对心脏活体研究得到的一种认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三焦作为一个自厝异同的运动体系。可以与其它体系与其它系统有很好的切入性与切出性。昨天,我们给出了一个河图璇玑图。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河图的中心体系是一个三焦纽结。这个纽结的功能除了生克的系统功能之外,就是它具有枢纽通道的功效。也就是说,它对任何方向来的关系都可以作到无角度的切线链接。这一形貌属性特征恰恰反映了活体生命的心脏的中心位置与周身经络沟通的属性。这种三焦纽结可以比喻为一个交织的通道,任何方向的经络都可以在这里畅通无阻。心主神,就在于通。属性关联关系的通畅则为神。这是中医基础理论通过精气神的精粹认识来分析活体的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先进性就在于一个可通达每个经络的枢纽存在。这个枢纽结构就是三焦。而人类完成这个使命的器官就是心脏。所以,我们说心脏就是属性互通的枢纽。
心与百骱相通。骱者,关节之相联。活体的生命中的每个细胞、纤维、组织、器官都具有关联关系。而且这些关联关系都是相通的。所以,活体生命需要一个联通这些关联关系的枢纽。而且这个枢纽一定要最高效的,最具有生克属性的传输与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自厝异同表达的。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结构把属性定动、动变、变通容纳在一个体系之中且使这个体系保障与外部更大范畴的体系或者系统的良好沟通。
       可以完成这个使命的关联关系结构就是三焦。它有三个爻点,三个生点,定型于两个相对变化的系统,一个是五点定而形成的圆运动变化、一个是四点定而形成的圆运动变化。两个过程在变化过程中满足了属性系统的枢纽联通且保障了活体系统与体系外的其它体系的切入。使生命与环境共存,环境与生命相互滋生。
       显而易见,系统内的关联关系与非系统之外的关联关系的共通,是三焦枢纽神奇功效之所在,所以,心主神的中医基础理论论述,是建立在属性三焦枢纽认识基础上的科学理论。而不是孤物独识下的纯粹量值物质认识。也就是说,形貌科学的关联关系认识体系与物质量值科学的认识方法存在巨大的差异。用现代科学的规律理论来衡量中医是一种对中医的误解。

中医生克观与声色味三焦纽结交织束  

  赵致生

       中医生克观、生死观、生灭观是三个不同层面上的形貌认识理论。但是,它是一个与生命紧密关联关系在一起的内容。生,并不是现代物质科学中所定义的: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因为这种长大,并不能产生一个诞生繁衍的属性变化过程。仍然是自身的发展与成长。所以,只能说它是一种生长。而不能说是一种诞生。
       诞生,是一种造出,一种脱离母体后仍然可以生存的子体诞生。它与物质形态改变并不是同等概念上的事物。也就是说,无论是母体或者子体,它们首先必需是活体,是有活力的生命。所以,中国字词中的滋生、生长,都可以即表达活体的增长变化又表达数量与形体的具体变化。所以,它们即可以表达存在,同样也可以表达生存。但是,对于生命活体来讲,它必需是生物,必需是有生命东西的简称。
       所以,生命中的生字,可以表达为一种生活的形貌,或者维持生活的一个过程:一生、平生、今生……。或者一种新的生存形貌的发生与起动。生病、生气、生效、……。
       因为生存在一个孕育过程,所以,不成不生,不熟不生。在中国语言中,也常常用来借用表达一种不成熟的植物果实,生瓜,与瓜熟蒂落相对。这种借用被继续延伸产生了生饭、生水、生手、生铁、……众多未经烧煮熟化的的东西,或者生硬的态度等等。
       但是,在知识认识的学习范畴,生字的应用则展示了正在学习的人与已经有学问或者已经掌握了专业知识的人的统一性。如学生、门生表示在学习,儒生、医生表示具有了一定专业知识。
       面对中国语言所表达的生字表达的范畴,与西方对生字的量值物质观,我们很难给生克中的生字或者生命中的生字,作一个具体的定义。因为它已经泛用于人物、事物、生物、器物的不同体系之中了。
       显而易见,在生字的诸多字意中,与克具有直接关联关系的内容已经很少了。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生克、生死、生灭三个具体的活体科学认识层面呢?
       所以,我们要借助一个克字来研究一下中国远古时代的老祖宗是如何来认识生克的,他们是如何在生克的认识层面上定义最基础生命活体认识层面的。
       克字在现代文化中表达的意思是一种严格的限定,克日、克期、克扣。所以用在重量单位与质量单位的计量上则是最普遍的认识了。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在中国西藏地方,克还作为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克在中国语言中用的最多的内容是战胜:攻克、克复。或者制伏:克服、克制。另外还有表达能够的意思:克勤克俭、以柔克刚、克己奉公等等。显而易见,与生的属性关联关系已经很少有词汇进行更准确的表达了。
       那么,中国的生克关联关系,是在说明一个什么样的关联关系呢?我们通过前面的文章讲过的内容可以了解到,生,是活形貌认识的一种最本质的条件。它表达了活体的繁衍与生息存在形貌。那么,克呢?它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形貌呢?
       克是一种严格的限定。限定了生命的活的范畴。也就是说,生者不能太过,也不能不足。显而易见它是表达了生命存活的一个限定范围。是一个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一个过程限定。所以,生活只有长,而克则有最低与最高两个极限。活体的生长不能低于最低极限,同样也不能高于最高极限。所以,一个生过程的活体,应该是一个在生命最低极限与最高极限之间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过程。而把生克理解成:生长与抑制之间的二属性关联关系,显而易见是易经后阴阳观的一种误导。
       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生克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过程。这才是中医的三焦生克观,而生死观则是一个二属性关联关系的相对论。
       生克观的数学认识模型,应该是三焦纠结交织编程所得到的三焦纽结。因为这种纽结结构即可以展示生,也可以展示克。三个爻变化折节中,有生有克,循环不止。它即可以展示阴极生阳,也可以展示阳极生阴。又可以阴阳相生。如果用阴阳观来作认识生克的模型,则只能产生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而无法展示阴阳相生的第三种属性。
       在这个认识层面上,我们可以把阴极生阳或者阳极生阴,视为一生二:即一个阴阳事物可以通过运动抑扬把它一分为二,一阴一阳,但是,阴阳二合而一的时候,却仍然是一,而得不到三。三焦纽结所展示的过程,恰恰弥补了阴阳观的无三缺陷。构成了一生二,二生三的完整性。也就是说,一个事物可以一分为二变成两个事物,两个事物可以二合而一变化一个新的事物。三个事物不断运动变化的体系才是万物产生的最基础认识框架。从这个角度来认识阴阳论与三焦论。可以认识到世界万物之间的最基础关联关系体系。也就是说,世界不是二元论,而是从三焦论开始走进多元结构理论。万物者,多元结构的大系统。要想认识它,必需从三焦论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