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表有热,里有寒”的含义

 杏林博览 2014-04-30
   

.赵开美本《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表有热,里有寒”句,是伤寒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诸注虽多,皆难如意。笔者在次第领悟第229条、第234条和第256条条文后忽然醒悟,明白了“表有热,里有寒”的含义,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虚则太阴实则阳明,这是在阳明太阴虚实转化的情况下,如果阳明太阴虚实不能转化,就会出现虚实各自为政的情况,“表有热,里有寒”的含义是“阳明有热,太阴有寒”试分析如下:

我们先看一下第229条、第234条和第256条条文。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第256条“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29条症状描述详细,256条则直接总结为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这两条的差别在229条“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256条则是“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34条与176条症状类似,234条描述详细,176条总结为表(阳明)有热里(太阴)有寒,这两条的差别关键在脉:176条为脉浮滑,234条为脉迟。而176条“表有热,里有寒”又是四条条文相同点的总结。将176229234256这四条条文放在一起对比后,不难发现这四条条文有一共同特点:即阳明有热,太阴有寒(176条“里有寒”,229条“大便溏”,234条“脉迟微恶寒”,256条“必下利”)。其共同的病机为:阴阳离绝,厥阳独行。246条“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中阳绝即阴阳离绝之意,245条“……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若没有亡津液则出现上四条便溏下利。可见阳明病既有胃家实,也有便溏下利,关键在于阴阳调和与否。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虚则太阴实则阳明,通常情况下,虚实不同时出现,(这是在阴阳调和的前提下。如果阴阳不调和,阳脉实、太阴虚就会同时出现。正是这一点被忽略、被误解,导致两千多年来关于白虎汤条文争论不休)而这四条条文却虚实同时出现,太阴以阳明之阳为根为用,阴阳不调和,厥阳独行导致阳之为阳,阳不得阴润则生热,故表现阳明实热;阴之为阴,不得阳温则生寒,故同时表现太阴便溏脉迟虚寒,不同之处在于第176条为无形之邪阳明热证致阴阳不调和,第229条为少阳病枢机不利阳出阴不畅致阴阳不调和,第234条为太阴病阳不入阴致阴阳不调和,第256条为有形之邪宿食导致阴阳不调和。治法各异,却达到了一个共同目的:调和阴阳,使阳明之阳为太阴所用,阳有去路,阴有阳温,故阳明实热与太阴便溏脉迟虚寒同时而诠。同时领悟出:不能一见太阴虚寒就温补,上四条治则无一用温法。由此不难看出:1.伤寒论奥妙无穷。2.仲景可谓用心良苦!

《伤寒论》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此处“里有热”指“阳明有热”。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经络走行阴经与阳经交汇于十宣穴,六经中太阴为后天之本,又名至阴,乃接收运化阳的所在,脾主四肢,故手足四末阴侧乃太阴地界。)其原因有二:一是阳不足,不能温煦。二是阳有余,中途有阻,致其阳不能与阴顺接。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与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二者同一病机,表现各异,一为阳病为主要表现,一为阴病为主要表现(阴阳备矣)。之所以病证表现不同,其原因在于,176条,有小部分阳能够进入阴,阴阳气尚能顺接。而350条,较前者加重,阳完全不能进入阴中,致阴阳气不能顺接,故为之厥逆。

参考文献:

1.刘渡舟著录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09 254 260 266

2冯世伦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第2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43 144 146 14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