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教育——《艺术教育》

 赵东华 2014-05-02

人文教育——《艺术教育》

(艺术鉴赏与批评)滕守尧(北大教授)著;总序

随着世界科学、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进程和教育的深化,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人普遍意识到,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世界,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潜意识息息相通。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艺术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是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并保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样。艺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艺术世界,学生可以学到在其他学科领域学不到的东西。因此,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但是,艺术又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艺术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艺术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认为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且是一个开发智力的复杂系统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又都离不开美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因此,美学、艺术制作(设计)、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艺术教育的四大关键要素。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成立,这是一个波及全国、影响深远和含义深刻的“事件”。众所周知,自从已故宗白先生在东南大学开设艺术学课程至今,我国艺术教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始终没有突破性发展,多数学校的艺术教育依然以艺术技法教育为主。北大成立艺术学系(而不是艺术系),其动机之一就是要改变上述单一局面。其注重的艺术教育,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艺术,而是整个教育领域。众所周知,由于受市场机制影响,目前我国教育出现了理工科压倒人文学科的趋势,这种失衡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极其不利。同自然生态一样,失衡会使各种物种急剧退化和丧失,多元之间的相互支持以及由此造就的大千世界就会走向死寂。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北大推行的艺术教育,是一种作为人文教育之中坚的艺术教育,它处于教育神经中枢中的最敏感部位。意在贯通理智和情感,辐射各门科学,自然举足轻重。

很明显,这种作为人文教育之中坚艺术教育,注定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因此,它即等同于一般艺术院校的纯技法教学,又不同于抽象的美学理论训练。用中国传统的话说,一般艺术院校追求的是由技入道,最理想的状态就像庄子说的那个游刃有余的屠夫。但这条路充满陷阱,弄不好就会成为匠人。所为匠人,就是只会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性。这种人注定永远沿着别人的脚印走路,或永远在某种外力的牵引下行动。美学理论训练则是由理入道,即从弄通道理入道。但自相矛盾的是,美学自身又是一门专门研究感性的科学,其自身的性质规定了,学习美学的人必须通过对感性的理性认识,方能入道。可以设想,这条道比由技入道还要难。美、艺术等,本是感性的和精神的东西,不像物理学、化学研究得那么具体,却要用理智去认识它,弄不好就是从教条到教条,把一种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变成干巴巴的东西。

摘要:《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一书(总序)——主编:腾守尧(北大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