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老子说水近似于“道”

 风虎神韵114 2014-05-03

为什么老子说水近似于“道”

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中西方哲学中对两者的表述虽有差距,但是,其内涵基本是一致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具体是什么?基本不下定义,后人总结为不言“道”,也就是说只能意会不能言说,说出来就有了变异的倾向了。儒学中阐述“道”不如“道学”的多,因为两种学说侧重点不同,一个是社会关系,一个是人化的自然;后来,佛教进入中国,被中国的哲学改造,在保留佛教的主体时,加入了中国元素,禅宗就是一例,顿悟之开,似乎也就理解了“道”之大理,可还是不能说出来,因为语言达不到阐述的边界要求,只能无言以对,领悟者之间心领神会,日子照常过,劈材担水还是劈柴担水,可是境界与顿悟之前截然两样。

老子的一部《道德经》,区区五千言,囊括了那个时代人们思索所有范畴。核心是“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也就是现代人们称为的辩证法;崇尚“柔弱”,因为在人们的正常思维中,柔弱是低下的没有力量,不值得注意;尊崇自然,“道”依据的是自然规律,所以概括为“道法自然”。这本书中,在论述“道”中,只有一章是正面的讲的,这就是上善若水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翻译成白话,水滋润世界上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总是处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处,所以,水近乎于“道”。老子为什么这样正面阐述呢?因为只有水是人们最为常见的日常之必须,任何人离不开,每时每刻与之打交道;水的形态特征,男女老少皆能看的清楚,理解的容易;其二,世界上也只有水具有老子所描述的行为特征,独一无二不算过分,如果人们按着社会关系硬是往水的特性上延伸,几乎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为人类做贡献,为每一个人做贡献,不偏不倚谁都能受益,而自己却处在人们普遍厌恶的地方,无名无利”。

老子的那个时代几乎没有科学,占星术只能算作科学的萌芽而已,是探索人类秘密的开始,其结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假如,老子处于当今时代,那么,他阐述“水几于道”会更有力量,这是因为,科学证明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只要有水就能有生命,现今探索外空寻找生命,依据资料就是星球上是否存在水,或者说过去是否有水的痕迹。西方文化中,也在阐述人类的本源;古希腊有好的科学开端,可是中世纪被基督神教所统治,万物是神造就的,世界的各种事物,从结果往原因上推究,无止无休,最后落实到神的身上;文艺复兴后,科学再度兴起,每每都是在与这种谬误斗争,时至今日,科学高度发达,人类的起源在于水,有水才能有生命,或者说各种元素只有依附在水的这种介质中,才能自由的转换,形成世界丰富多彩的万物。

除了水的行为特征和生命之源外,水的本身人们必须尊重它,科技力量强大也不能不顺势于它,否则,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我们都知道,水是世界万物循环代谢的介质,如果这种根本性的介质被污染,它的几十亿年形成的动平衡紊乱,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水被污染负面,常人都会很好的理解;水循环紊乱,好像离人们日常生活稍微远一些,不过随着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频发,每每总是在创纪录,去年的菲律宾遭受台风的重创,这几天北美地区的寒流等等以前数不胜数的极端气象,都是人类活动肆无忌惮造成地球水循环紊乱的结果,所以,世界各国必须给予重视,对待大范围的水的问题,绝不是一国一地之事,需要全人类的努力。世界气候大会上,菲律宾代表绝食,发自肺腑的倡导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他是我,我是他,只有这样,世界各国才能祛除狭义的国界,更好的应对已经看得到的未来水之隐患;才能最大程度的尊崇水的“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