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舆全图

 zqbxi 2014-05-03
4c8327a5453c5.jpg

目录

 [隐藏

(一)康熙《皇舆全图》

  读音

  【汉语拼音】Huangyu Quantu

  从四十七年至五十四年他们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法,梯形投影,先后在全国测定了630个测绘点。规定了统一的测量尺度。测绘完成后,均交法国传教士白晋等人统一审校、缀合,五十八年完成。计全图一,离合凡三十二帧;别为分省图,省各一帧。呈上,定名《皇舆全览图》(一说为《皇舆全图》)。全图比例尺约为一百四十万分之一,纵横各数丈,山川、府州县城及镇、堡等,无不毕载。内陆各省注记用汉文,满蒙地名用满文。《皇舆全览图》开辟了中国近代地图的先河,是当时最详细的地图,也是研究中国清代康熙以来历史地理变化的重要资料。

  该图铜版因于巴黎制造,故该图流传到了国外。在国内,该图定为内府秘籍,外间很少流传。直至1921年,清理清朝遗物时,才在沈阳故宫发现该图图版,后在该地石印,题名《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始公诸于世。

(二)乾隆《皇舆全图》

  
4c9278340a736.jpg
4c927834ba8b7.jpg
又称《十三排图》。清乾隆时编绘。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完成,二十七年后又略有修订。共一百零四幅。以康熙《皇舆全图》为据,订正西藏部分错误,完成新疆测量工作,内容较之前图更为丰富详密。此图铜板1925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发现,后由该院重印,名《清乾隆内府舆图》。

(三)新疆腹地的补测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基本上完成了全国大地图--《皇舆全图》的绘制。然而,当时由于新疆地区上层贵族的叛乱与分裂活动,致使新疆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测绘工作未能进行。直到乾隆年间,叛乱平息,遂分别于1755年(乾隆二十年)和1759年两次派钦天监监正明安图率领测绘队到准噶尔地区和天山南部地区进行补测。由于康熙年间主持测绘工作的外籍教士均已去世,补测工程的重担落在蒙古族专家明安图肩上。

  明安图等深入新疆腹地,花了两年时间,以精湛的近代数学知识,较详尽而精确地绘出新疆地域图,编成《钦量皇舆西域地图志》,并于1761年在《皇舆全图》的基础上补编成《皇舆全览图》。至此,《皇舆全图》的未尽部分得以最终告成。

研究价值

  《皇舆全图》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1735年在巴黎出版的杜赫德着《中国地理历史政治及地方全志》一书,其所引用资料均依据教士们从中国带回去的文稿数据。当代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N.J.Needham,1900一1995)博士对这项庞大工程的完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皇舆全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皇舆全图》的绘制,标志着中国地图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四)中国清代李兆洛、董方立编绘的全国地图 道光十二年(1832)首次刊行,是康熙、乾隆以后较好的一种木刻全国地图。主要根据《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内府舆图》,并参校乾隆以来至道光二年(1822)的州县变更、水道迁移编绘而成。图有经纬网(以通过北京的经线为中经线),又有计里画方,以纬度1度分为二方,每方百里。图中还标出疆界,北到外兴安岭,西到帕米尔和后藏的阿里地区,东到库页岛,南到南海,反映了盛清时期的疆域。该图仅记府、厅、州、县之名,关、寨等要害地名从略是其不足。(四)中国清代李兆洛、董方立编绘的全国地图 道光十二年(1832)首次刊行,是康熙、乾隆以后较好的一种木刻全国地图。主要根据《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内府舆图》,并参校乾隆以来至道光二年(1822)的州县变更、水道迁移编绘而成。图有经纬网(以通过北京的经线为中经线),又有计里画方,以纬度1度分为二方,每方百里。图中还标出疆界,北到外兴安岭,西到帕米尔和后藏的阿里地区,东到库页岛,南到南海,反映了盛清时期的疆域。该图仅记府、厅、州、县之名,关、寨等要害地名从略是其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