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传统文化擦亮双眼

 任如居士艺苑 2014-05-04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中国文化有一股很难描述的味道,因为从白话文教育入手的人,打不开固有文化仓库的库门。中国文化都记载在古书中,而古书是用古文写的……”一些好的解读经典的书籍有助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

  我个人觉得,有资格解读中华文化经典的人,不应该只懂古文,还应该在各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才行。因为,中华文化经典大多是“通书”,比如《老子》、《论语》、《庄子》、《孟子》、《易经》等,都是如此。
  南怀瑾先生精通儒、释、道三教经典,又熟悉经史子集,他对中国文化经典的一系列解读性著作,就成为了我学习传统文化的首选书籍。
  比如,在谈到古代圣贤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的重要性时,南怀瑾有如下论述。《老子》第62章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南怀瑾说,“道”十分重要,即使是“立天子、设三公”这样重要的事情,也不如“有道”重要。
  现代人因为太过“聪明”,总认为自己要比古人强,所以就对古人的经典论述不屑一顾,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物欲横流、精神颓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精神世界也“高度”空虚起来。
  南怀瑾谈到这个问题时,引用了一个美国教授的话来说明这一现象。那位教授对南怀瑾说,他在世界各国走了一圈,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专制国家,看到的男女老幼,有一个共同现象,那就是对人生的茫然。所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失落的时代,因为掉了心,没有中心。南怀瑾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病态,是文化思想上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是人们不能做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境界所导致的。这句话出自《老子》第63章。意思是说:一个人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事情,可是一切事情却已在无形中都做好了。
  这种境界,虽然看起来似乎高不可攀,实际上也并非不能达到。现代人做什么事都功利心太强,就会离道越来越远。因此“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人生高境界的一大原则。以这个原则处事做人才可能接近形而上的“道体”,避免最终的“空虚”。
  有了这些精彩解读,我们就能直达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并将之真正传承下来,进而在纷繁的世间开辟出回归的大道。

快速阅读 传统文化经典 阅读能力 文化教育 读书之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