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人生的真谛 谨以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作为本章的开篇:“一切都要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这也是本书要向读者传达的人生真谛。 简单化从丢掉9个“包袱”开始 将工作“简单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工作负担的有效手段。 丢掉压在你身上的9个包袱是践行这一有效的工作方法的第一步。 完美主义 老好人 有的人希望自己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是“好人”,因此,即使对于不喜欢的事情也会勉强自己接受。结果,每日被委以多项“重任”,压力倍增…… 拖延症 有的人喜欢将事情先搁置不做,结果截止日期临近的时候手忙脚乱。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的“拖延症”患者绝不会收到满意的工作效果。 过度不安和担心 “担心什么来什么,顺其自然反而一帆风顺”,这似乎是一个魔咒。 糊涂账、无计划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把“视情况而定”挂在嘴边的人是有魄力的“大人物”。殊不知,这类人多数是毫无责任感的“马大哈”。 过于努力 急性子 没有用的物品 曾经的自己 工作需要张弛有度 工作达人知道如何把工作分级,他们把工作分为重要和非重要两类。对于重要的工作,他们会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能量重点处理,这样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自然容易出业绩。 这也就是所谓的“张弛有度”,这点非常重要! 有些人做事不分轻重缓急,把重要的和非重要的工作混在一起,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也没做出什么业绩。
那么,怎样才能张弛有度地工作呢?下面介绍几个要点供读者参考。
二八定律:重要工作只占两成
着名的“二八定律”(也被称为帕累托定律)是由意大利数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是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社会现象的一种规则,为世人所熟知。例如:
“营业额的八成是由两成最优秀的销售人员创造的。”
“营业额的八成来自于占客户数量两成的重要客户。”
“加班时间的八成来自于两成的职员。”
“八成的设备故障是由两成的不良零件所导致的。”
“电脑功能的两成完成了电脑所有工作量的八成。”
“收藏夹中的网页链接地址经常使用的仅有两成。”
“收到的名片中有八成是不会再用到的。”
简而言之,也就是从统计学的角度证明了两成的“原因”导致了八成的“结果”。
如果对所有工作都采取相同的态度,用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精力平均对待,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这是愚蠢至极的工作方法。
我们要努力分辨出占比两成的重要工作,然后把剩下的八成舍弃,这就是工作中的二八定律-把工作化繁为简,运用它一定能够收到绝好效果的工作方法。只有把这个法则应用在工作当中,你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收到更好的效果。 按重要程度把工作分成三类
我们每天要处理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必须亲自处理的工作
让别人代为处理的工作
拒绝做的工作
接下来一一对这三种工作进行说明。
必须亲自处理的工作
有些工作不能让别人代劳,只能自己亲力亲为。例如,销售人员争取客户订单的时候只能亲自谈,既不能推给上司也不能让给其他同事。这类工作一般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关乎工作成果或业绩。总之,这类工作是需要你负主要责任的工作,也是你必须亲自处理的工作。 让别人代为处理的工作
事必躬亲的人是一个努力的人,但绝不是一个会工作的人。有些工作是需要交给他人完成的。比如公司的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谈妥订单之后,并不需要亲自给每个客户开发票,而只需要把这种辅助性的工作交给财务人员去做。会工作的人一定知道如何借助他人的力量,比如有些工作可以交给A去做,有些工作要让B去完成,有些工作需要C的协助等。
狡猾?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不是大丈夫所为。非也!在学生时代,我们经常被考验个人能力如何,比如考试和论文都是需要凭一己之力完成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步入社会的职场人,很多时候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懂得借用他人的力量,通过分工合作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团队合作。 能力互补,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攻克难题。这才是成功人士的工作方法。
掌握这一方法的必备绝技是知人善任。如果你不清楚你的队友所擅长和熟悉的领域与技能,就无法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所以,要弄清楚谁擅长什么,谁不擅长什么,准确地把握每个人的特质才谈得上合理分工。 拒绝做的工作
有些工作不需要马上付诸行动,所以,我们要把一些不重要的、可能会影响重要工作的事情先搁置一段时间。如果为了无足轻重的小事而误了大事,就是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的表现。例如,上司把一些会干扰主要工作进度的工作分配给你的时候,你要马上提出质疑:“我现在在做A,需要优先做B吗?”当上司经过权衡后认为你手头上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时候,他会把不重要的工作B交给其他人做。 在工作中绝不能被冠以“老好人”的帽子。有些时候上司并不知道你手头上都有什么工作,所以将情况如实地汇报给上司,有助于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区分什么是必须亲自做的工作,什么是要交给别人做的工作,什么是自己要拒绝做的工作,事先对各项工作进行分类,就能够让你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提高效率和业绩。 细节重要,全局观更是不可或缺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对于工作来说同样是不可取的。要是过于重视工作中的细节,以致忽视对工作的整体把握,则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工作更容易出错。相反,如果能够把握方向,掌控全局,则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和失误,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少的投入达到理想的工作结果。 我的爸爸是一名花匠,经常带着一群徒弟给别人家修剪花草。有时他会停下来,看着那些年轻的学徒。如果你认为他在偷懒或者是在监视学徒干活,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他是在察看园艺的整体效果,如果所有人都忙于每根树枝的修剪,那么在小的视野范围内也许景致很美,但是整体看来却未必美观。 因此,在工作中要做到运筹帷幄,掌控全局。
乔布斯的创新思维
提到“21世纪最畅销的产品”当属iMac、iPhone和iPod。
这些都源于它们的创造者-史蒂夫·乔布斯。
当iPhone上市时,其他的手机便如古董黯然失色。iPod的出现改变了音乐、时尚乃至我们的生活方式!
乔布斯的愿景并不是在别人的产品上加以完善,而是在他的产品中注入美学的因素。对于美的追求是乔布斯的动力来源。
“我想把计算机放到塑料箱里。”
“我想制造一台彩色的、半透明的个人电脑。”
“我想把音乐库放在口袋里,让人们能一边走一边听音乐。”
“我不想把漂亮的播放器放在一个丑陋的AC适配器里。”
这些都体现了乔布斯对于美的追求。
让我们仔细想一下,乔布斯的思考方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不同点在于“方向相反”!
我们通常从“现在”出发推知“未来”,而乔布斯首先确定了终点,然后寻找到达终点的捷径。因此,没有徒劳也没有弯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变得如此容易区分。
例如,我们制作塑料模型的时候,首先要在脑海里勾画完成后的形状,然后再去思考在什么样的地方安装什么样的零件。这样一来,每个零件、每个动作都会有其应有的作用,既不会闲置,也不会不合适。 工作流程可视化
有了整体的规划之后,接下来就是各种零件的准备。将每一种零件及所需要的数量列成清单是非常好的方法。这样既不会有多余,也不会出现缺少零件的情况,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把必要的零件用清单的形式列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烹饪节目是很注重流程标准化的,每一种食材和调料使用多少都要说得清楚明白。比如,在节目中会提到“猪肉100克,菠菜50克,盐1小勺……”,这样一来,每一个学习烹饪的人就都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原材料的使用量。 让每个人都清楚明白,就是“流程”的“可视化”。只有“可视化”的“流程”才能让工作更简洁、更有效率。
工作标准数值化与图表化
衡量可视化的重要指标是“所有人在做一件事情时是否能采取相同的行动”,这个指标的要点是“数值化”与“图表化”。
“猪肉100克,菠菜50克”体现了“数值化”,将每一步操作用插图或者图表表示出来就是“图表化”。
“数值化”的关键是“采用相同的标准”,如果标准不同则容易使人感到混乱。
“数值化”是“可视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将“数值化”的信息“图表化”,让每个人都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到,实现信息共享。这有助于今后工作计划的展开,每个人需要如何做也一目了然。 “数值化”和“图表化”是能够将复杂工作简单化的有力武器。
向工作能力强的职场达人学习
我在学生时代特别喜欢登山运动,一有时间便会背上行囊流连忘返于山间。
登山的新手和老手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因为老手们在整个登山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更换衣服,而新手则是一套行装应付所有情况。乍一看,怎么能从换衣服这么简单的事情就判断爬山的人到底是新手还是老手呢?其实这是一种体温控制的方法。例如,冬天爬山时,新手总会穿很多衣服,从山脚到山顶从来不脱衣服。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因为爬山时会出汗,到了山顶后体温会降低,遇到大风便很容易感冒。而老手则不然,他们认为自己的体感温度是最重要的,热了就脱冷了就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控制体温。 掌握规律,不战而胜,无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而言,这点都是很重要的。
我步入职场的第三个年头被分配到公司竞争最激烈的直销部门。起初,我认为自己肯定会被淘汰而压力骤增,但是正因为有了压力,同时也就有了动力,我反而变得比以前更加认真工作了。我开始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最后我把目标锁定为排名销售业绩排行榜第一位的前辈,开始学习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寻找各领域的“冠军”并虚心学习
“A打电话最讲艺术。”
“B的企划书做得非常好。”
“C谈判很有技巧。”
“D非常擅长写顾客感谢函。”
“E对于客户的投诉处理得非常好。”
“F总是能顺利地追回款项。”
……
诸如此类,找到不同领域的顶级人士,并向他们虚心地请教和学习。
要想尽快胜任工作,首先要拜好师父。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找到能够把你领对门的师傅是再重要不过的事情。领导、前辈乃至同事都可以成为你的师傅。我有一个朋友在4S店做销售顾问,他几乎每个月都是销售冠军。你可能想象不到,他在业绩最差的日子,甚至勇于放下身段向后辈虚心求教,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他说:“我觉得没有什么,能抓住老鼠的才是好猫,反而是后辈觉得难为情。 “原来可以用这个话题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像他这样解释的话,客户会更加容易明白。” “原来还有这种签约方式!” 如此一来,你会发现很多你并不知道的知识,在得到更多信息的同时也会得到更多激励,这些都有助于激发你的上进心,从而提高工作业绩。 从现在开始马上寻找“榜样”,简单的模仿会取得不简单的业绩。 |
|
来自: 昵称13800233 > 《职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