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徽州民俗之二----丧葬习俗

 深山樵夫野芳斋 2014-05-04

      习俗就是一个民族或在一定地域内由民间自发行成世代传承的习惯和风俗的简称。我们徽州群山延绵,地域相对狭小封闭,历来远离战乱,堪称世外桃源。两晋以来北方各氏族为逃离战乱一路南迁来到徽州(两晋至隋初称新安郡,隋开皇九年改称歙州,北宋宣和三年平方腊后改称徽州),便在徽州的青山绿水间定居下来。千百年来“聚族而居”的徽州六邑各个氏族间通过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大同小异的习俗,包括各种年节、婚庆、丧葬、新居落成等等,丧葬习俗便是其一。“徽有六邑,邑分四乡”,樵夫世代居住在歙县南乡,乡土间世代传承着一整套极具歙南本乡本土风情的丧葬习俗。

送亡灵:死者一断气,家人首先要焚香一把将死者灵魂送出家门,亡灵送出后要将香烟插在门口的地上,然后回死者的房内点上白蜡烛和三炷香,香插在盛有稻谷的官升里或盛满白饭的碗里。再将灵床上死者生前用的帐子、被子撤去。趁着余温尚存时,用温水为死者擦拭遗体并换上干净的里衣里裤。

报丧:一切停当后,委托邻人代去亲朋好友处报丧。亲朋好友接到死讯,要延请报丧人进屋稍坐,烧两只滚水(即荷包蛋。平闲时期农家没有什么可吃的,但鸡蛋总还是有的.)给报丧人吃了回程,不管路途多远报丧人必须当天赶回,如果接到死讯的亲友让报丧人打饿肚回程是一种失礼行为。也会让死者到那边会没饭吃。

守尸:守尸人是专门为丧家看守死者尸体,并在正日为丧家处理一切和入殓有关的事物。守尸人进门后,即要用丝绵为死者的七窍塞住,以防死者灵魂出窍,并将头部和手用丝绵包裹,以防尸身散掉,其实是防止夜里鼠咬损毁死者遗容。守尸人夜里要整夜防守猫入室对死者叫唤,迷信说猫对着死者一叫,死者就会坐起来下床出房化为僵尸。

吃菜粥:歙南一带办丧事的正日早上一般是吃菜粥----干菜和粳米同煮的咸粥,(同样的咸粥在婚庆喜事则称菜饭,忌称之菜粥。),早饭后由总房安排(并用白纸写出粘贴)前来帮忙的相邻从事各项事情。

寿材:徽州的棺材用杉木打造,分盖、底、两侧、大小横头六面。普通的用十二块板做成俗称“十二斗”,上等棺材为“十斗”,最差的“十八斗”。上年纪的老人基本都已准备好自己的寿材,可油朱红色亦可漆黑色。如果是突发疾病死的或遇灾祸死的,棺材一般先向他人借一个给死者入殓安葬,等日后由家人再置办一副同样用料棺材的还给人家。如果家里有现成的木料,便叫木匠临时赶制,由于时间仓促,用料也就比较单薄,外表用墨汁刷成黑色,被称薄皮材。已结婚但没后人和没结婚的死者称无福之人,基本都是用薄皮材。未成年的用木匣或草席裹之两人抬到山上草草埋葬,婴幼儿夭折更是挖个坑用沙箕一扣,锹几锹土一掩。

寿衣:老人一上年纪就会给自己准备百年后穿走的寿衣寿裤和寿鞋,寿衣寿裤主要是指棉衣棉裤。如果是突发疾病死的或灾祸死的,一切都要出殡的当天上午赶制。被褥和鞋倒很简单,被褥是白布为里,红布做面即可,鞋子是白布为底,黑布为面(女性是红布为面)。寿衣寿裤一般都拆去纽扣,改订白布条,系时打活扣,不可打死结,打死结会让死者在那边会有解不开的千千结。寿衣裤以单数为计,称作上几下几。上九下七是最高等级。羊毛衣物不可给死者穿走,羊毛易虫蛀,打了那边蛀虫会噬咬死者身子。即使三伏天也要让死者将棉衣棉裤穿走,否则到了天冷时,死者会托梦给家人讨要御寒冬衣,冬至上坟祭祀就要烧一套棉衣棉裤给死者。

丧服:古代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级。歙南的丧服也有性别、辈份、亲疏之分:男孝帽为套头式,女孝帽为箍头式。孝帽后面钉有苎麻一束,子女媳婿最长、孙辈次之,曾孙辈再次之、玄孙更次之。孝鞋用麻布蒙面,子、女、媳、婿仅留鞋后帮,孙辈次之,以此类推。旁系亲属只需用小片正方形白布,按对角线叠成三角,在鞋尖上方钉两三针即可,俗称白蝴蝶。有的地方是用将麻布剪成褂子穿在身上,白布条束腰。

看风水:我徽州歙南的许多的守尸人是识阴阳看风水的地理先生兼任的。挖畾前,地理先生用罗盘查看墓穴的朝向,如:面朝什么,背靠什么,左什么,右什么。先人的墓穴风水朝向好,后代就会发迹,做高官发大财。墓穴一般忌对山尖,宜对凹形山谷,俗称元宝形。

挖畾( léi):徽州一般是嵌入式墓穴,只需在地磅上挖出一个比死者棺木稍大的缺口即可。开挖前先要往四周撒上一升米麦谷豆,并点上香纸以祭山神土地。如果附近处有他人坟墓的,要在他人坟墓前插上三炷香,以示打个招呼。告知某某人从今起要到此地和诸位作伴。

排冲犯:阴阳先生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排出死者的生肖同哪几种生肖是相冲的,和死者生肖相冲的人,在死者入殓时需要回避,不可前往灵堂观看。再排死者犯什么煞,犯重棺就要在棺材上再放一模型类的棺材一同入葬。死者死亡的时辰不吉而不宜入土的,要在灵柩盖上屋瓦或以浅埋等形式厝在野外待日后再改葬。犯陪葬的出殡时要在棺材上绑一只公鸡同葬。“八十一,死不的”,徽州歙南有八十一高龄的老人仙逝全家要讨饭的习俗。入殓前老伴或长子带领家人要挨家挨户到邻居家门口讨些冷干饭回来,入殓时在棺材前分而食之。

入殓前准备:午时过后棺材上堂,大头(头部)朝里,小头朝外,先往棺材内倒入一至两担石灰和木炭,搂平铺上褥子,摆好石灰包枕头。褥子上用铜钱(硬币)摆成“寿”字图案。

暖衣:先将让死者穿走的寿衣从里到外一件件套好。在棺材前放一小凳,死者的孝子贤孙按辈分依次站在凳上,将死者寿衣披在身上片刻,寓意将寿衣捂热然后交守尸人替死者穿上。

着衣:死者遗体冰冷发硬,寿裤好套,寿衣难穿。守尸人蹲在死者遗体边,将寿衣反向覆盖在死者遗体上,先将两袖给死者套好。然后用一丈白布条结成一个环,一头吊在死者颈部,一头吊在自己颈部,用力将死者僵硬的遗体上身拉起,然后将寿衣由头部往身下拉。

入殓:寿衣穿好后,守尸人将死者遗体从灵床上半吊半托着搬入堂前棺材。死者体重的,可先将棺材盖抬进房间,先将守尸人将死者遗体搬到棺材盖上然后抬到堂前放下棺材,盖上寿被,遗体一周用石灰包一一塞紧。早先徽州人入殓时都是用棺盖抬进自己宗族祠堂,在享堂内下材。守尸人掀开盖脸火纸(黄表纸),剪开蒙脸的丝绵,供家人亲友瞻仰遗容。守尸人或家人将死者生前使用的物品一一放在死者遗体两边让死者带走。接着子孙和至亲依次给死者敬酒,并抓些糖果放在死者胸前。酒倒入死者张开的口中,死者早已不会吞咽,每次所敬的酒也只是少量意思意思。敬酒完毕后,前来送葬的亲友和乡邻也依次给死者磕头致哀,哀毕每位总房会发四粒糖。丧仪完毕,放下盖脸火纸,缓缓拉上寿被,盖上棺材盖,棺材盖四角先钉上棺材钉,然后四周各钉几枚。最后儿孙们依次用秤砣轻轻敲三下棺材盖四角的钉子。

出丧:因大门所限,棺材先用手抬出屋外,搁在板凳上再扎杠,高寿仙逝者棺材上覆盖一条红毯。爆竹一放,撒买路钱的在前头开路,斜背一扁篓,篓上插一小引魂幡,一路走一遍放爆竹一边撒买路钱。接着是呜呜哇哇的吹哀乐的唢呐或敲鼓鸣锣。再是一对引魂幡,一对金银吊幡,一对三万六幡。引魂幡上写着:“金童指出逍遥路,玉女迎上极乐宫”。后面是手捧托盘,托盘中摆放灵位和白蜡烛长孙,如今增加一位捧遗像的。头戴孝帽(非子孙者孝帽不钉苎麻)的八人抬着棺材在后(俗称八人杠),长子扶棺前行(俗称扶大头丧)。其余家人跟在棺材后,女眷因哭嚎过度无力走路需搀扶前行。送葬的亲友和乡邻带着黑袖章,一手拿着花圈,一手捏着三支香,挽幛挂在行杆(晾衣杆)上抬着跟在最后。花圈、挽幛的左飘带上一般写着XX(称谓)大人   千古,右飘带写:XX(称谓)XXX率全家   顿首百拜。一路棺材不能落地,歇气时统一用短杵撑着长杠。路上风大将白蜡烛吹灭了不可再重点。死者还有老父母、老伴健在的,老父母、老伴不去送葬。死者系中青年人,配偶要去送葬。棺材抬出后,守尸人要将死者灵床上的被褥枕头帐子和铺床稻草,换下的衣物、死前吃喝用的餐具、便溺用具挑到村外的空地上统统焚烧。出殡前家中子孙需剃头刮胡,此后至七七满不可再剃头刮胡。

拦路祭:这是出门头一祭。棺材抬出村口时,早有帮忙的乡邻代替丧家路当中已摆好贡品,子女们三拜九磕,散酒祭奠,点麻秸杆焚香烧纸钱金银袋衣箱担后,重新起身正式上路。燃烧的麻秸杆再由乡邻拿回丧家的厨房,放进锅圈。

入穴:到山后落杠,先在已铺有白石灰的墓穴内焚烧麻秸杆(麻,多子也)以暖穴。接着爆竹一阵乱放,站在墓穴上方两旁的人通过绳索将棺材慢慢吊移入位。或将棺材缓缓推入已经事先结椁的墓穴,接着再焚香烧纸、金银袋、衣箱担等祭品,摆供品开祭,此时抬棺送葬的乡邻将孝帽黑袖章扔入火中焚化,花圈先摆放在墓穴旁边。送葬结束除上午挖畾的人外其余的人自行返回。因逝者是高寿仙逝的返回时长孙要将白蜡烛换成红蜡烛,路上风将红蜡烛吹灭了也不再重点,回到家后再重点供在堂前长条桌上,这是因逝者高寿仙逝而把丧事当成喜事办。挖畾的人将剩余白石灰倒入棺材上及墓穴和棺材的空隙中,接着将上午挖出的泥土全部回填埋没棺材并垒出墓顶。


请三朝:三朝就是从死者死亡之日起的第三天。是家人对已入土的死者第一次开祭,俗称上新坟。下半夜三四点钟就要打着灯笼火把去坟头(天黑年幼者害怕可以不去。),据说死者的灵魂会在坟头等亲人去,去晚了死者的灵魂回到阴宅,就看不到了子孙了,祭祀完毕回到家天还没亮。

请七:头七是从死者死亡之日起的第七天,每间隔七天为一个“七”(周期),七“七”共49天,逢七那天上午儿孙头戴孝帽身穿孝衣备香烛贡品上坟祭奠,俗称“请七”。头七最早,祭奠完毕回到家再吃早餐,此后一七晚过一七,七“七”最晚,快要到中午才去坟头祭奠。歙南一带“六七”由出嫁的女眷(女儿、孙女、侄女、侄孙女)来烧,下午女眷要返回婆家前,家人要分一部分死者的遗物给女眷留作纪念。烧七“七”满那天,要将家中和丧事有关的物品,包括孝帽、黑袖章、孝鞋、挽联、请七单等等统统放在坟头全部焚化。俗称“脱孝”。

修坟:徽州的坟茔是依地磅而建嵌入式墓穴,墓前没有高大的墓碑和石桌。 坟面(墓碑)用门枷石柱门槛(俗称豆腐榨)框住直接砌在坟头,离棺材有半米的距离。墓前是风水明宕,三时三节祭祀时只需把盛祭品的碗盘直接放在明宕的地上,香也插在坟面前的地上或坟面和门槛之间的石缝隙中。现在坟包外圈用石头垒起来然后墓顶铺上水泥。新坟的祭祀是带一张小方桌,把九碗祭品、三只酒杯、一双筷子放在小方桌上。坟面正中竖刻“先考XX府君X公之墓/先妣XX(丈夫的名字)孺人X氏之墓(姓氏需用红字, 不可用黑字,用黑字是寓意此姓氏的人已死绝,如是合葬墓,配偶还健在的,配偶一行全用红字或不描颜色)。 上首刻XX(干支)年X月吉日立,下首刻“奉 ”, 错开半行刻“祀”    再刻男 XX,长子据中,次子据左,三子据右,依次类推。下接刻孙男XX、长孙据中,依次类推,玄孙男XX. 最后刻“顿首百拜”。

偷呼、回呼:在二七和三七之间是偷呼和回呼。偷呼是死者灵魂晚上偷偷回家来看望家人,偷呼晚上要将出大门外的所有窗户、小门上贴一张豆腐干大小的火纸,纸上写一个“佛”。寓意让死者灵魂从大门进入家门。回呼就是有蜘蛛人(解差)押着正大光明的回来看望家人,和家人作别然后踏上黄泉路永不回头。回呼夜里子女要睡在死者生前睡的床上,死者会进房一一抚摸子女。晚上堂前的八仙桌上摆有祭品(死者生前爱吃的菜肴和点心等)和三杯酒一双筷子,供桌上点有白蜡烛。死者生前所住房间的桌子也要摆祭品、点白蜡烛。据说半夜死者灵魂会附在老鼠的身上,爬上桌子吃祭品。死者灵魂来的时候蜡烛会哔哔啵啵的闪动,接着渐渐的暗下去直至熄灭,黑暗中会听到开房门、橱门、抽屉的声响……。那天夜里还要将亡人生前的衣服披在椅背上,裤子摊在椅上,鞋子放在地上,鞋内各放一只锡箔折叠的元宝,半夜亡人回来时会钻进去穿着坐在椅子上。早上会发现酒浅下去了,碗盘中的祭品也吃过了。而且每样都吃了一些,和人吃的一样,(如果是平时老鼠吃肯定将东西拖到东拖到西,搞得一塌糊涂。),鞋中的纸元宝也扁下去了。如果祭品没少纸元宝也没扁,就是说明亡人因它事耽搁,鸡叫前就匆匆启程去黄泉路,晚上没回来和家人做最后的诀别。回呼的晚上还要在门口用白灰画一个开口的圈,时辰到就将纸扎一一摆在圈中焚化。

百日和周年:这是新坟的最后两次祭奠。过了周年后就同其它的坟茔一样,家人只有在每年清明、七月半、冬至这三个时节以及腊月底请分岁和新年初头拜坟年才会上坟祭拜了。

其它:
1.父亡的称孤子,母亡的称哀子,父母双亡的称孤哀子。
2..高寿仙逝者的晚上丧宴要当喜宴办,宴席上还要一一发糖,也可搳拳助兴。
3..老人快要死前的几天里会出现一些怪异的现象:不论春夏秋冬村头老树上老鸦哇哇乱叫;说看见有一男一女(金童玉女?)到他(她)房间里来;夜里屋外会烟雾腾腾;据说是那边来人已在屋外等候。
4.,人死后要将香插在盛满饭的碗中,所以吃饭时将筷子插在碗中如同烧过的香棒,徽州绝对的禁忌。
5.哭的时候,热泪不能滴到死者脸上。

注:乙酉年正月十三夜里十点来钟,樵夫的祖母以91高龄荣登仙境,樵夫返歙奔丧全程参与祖母丧事活动。以上所写的很大一部内容是那场丧事的全过程记录。

  

                                                                                                   野芳斋主深山樵夫原创文章欢迎点评 
                                                                                                                                          癸巳年榴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