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古桥
绿荫深处,有座旧时小桥。
从凤凰街进定慧寺巷。巷口一座古牌坊。东行不远,就是定慧寺:坐北朝南,大门外雄狮黄墙佛门森严,木鱼声声从寺内传出。由西向东,苏公弄,双塔院,一路走来。 到吴王桥。一河两巷,傍河多人家,水乡风情无限。小河水清清,竹影斜,柳丝长,樟叶大又密;风儿轻轻吹过,桃花落残红,两岸郁郁葱葱。走在岸边,问码头旧痕尚存?浣纱女足迹今在何方? 吴王桥南,绿荫深处,一座拱桥静卧在小河上,桥弯弯,影儿影影绰绰。名符其实的一座小桥。不长不高,跨度也不大,与苏州其它地方的拱桥没有太大的区别。桥石,中规中矩,凿痕深深浅浅:石缝有长有短,清晰可见。桥两侧有弧形石栏杆,上刻浮雕多残损,北侧桥栏刻着舞狮,南侧刻着梅花鹿。桥堍,樟树如巨伞浓荫蔽日,老柳嫩绿的细枝条,在水面飘荡。桥拱与其倒影叠加,半圆合成整圆,河水像从圆拱圈中流过,溪流潺潺,讲述着小桥往事。 一步步,缓缓地踏上小桥阶石,默默地站在小桥中央。手抚桥栏,举目远望,清风带着丝丝凉意,看不到船影,听不到渔歌,唯有思绪伴着一溪春水,在岁月长河中流淌。 那边来了爷孙俩。孙女要学写作文,来这看看。爷爷对孙女说,桥西以吴王桥为界,叶家弄在南,官太尉巷在北。古时苏州有位官姓太尉,住在北面的小巷;南宋时有个诗人叶梦得,住在南面的小弄,两条小街才有了各自的名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呀。知道吗?清代有个诗人袁学澜,就住在官太尉巷,站在他家老屋的对面桥上,还能看到双塔影儿呢。 听着爷孙俩的对话,不由心中感慨:悠闲的西岸,墙白瓦黛,来往车稀人少,到处飘逸着文化味,弥漫着历史的气息,好一条幽雅淡静的古巷。我接过老人的话,东岸的街景就不同哦,吴王桥北一片市井景象:门面,店铺,买的,卖的,人来车往,熙熙攘攘;桥南一色百姓民居,多为低矮的平房,大白鹅在岸边蹒跚,小花猫眯缝着双眼闲卧草丛,埠头放着洗衣盆,门前停着自行车,一派平民氛围。百姓的市井,苏州的老影,与西岸形成鲜明对照呵。 老者笑了。手指远处,叫着孙女的小名:蕾蕾,你看!吴王桥东有座石亭,为什么表面坑坑洼洼?是凿痕,还是风吹雨打留下的痕迹?吴王桥西雨声亭,弧形亭内有靠背,可坐着赏雨,你没坐过吧?河两岸廊亭,曲曲折折,可闲聊,可观景,优哉游哉,好痛快。南面仁义亭,那是外地人常来常往的地方,为的是等待一封家信,亲人莫忘哦。老人慢条斯理,讲着亭子的故事。 是呵,两岸古巷中,鸳鸯蝴蝶派周瘦鹃、程小青故居,名人佳话,旧屋轶闻知多少?一溪春水河短桥密,吴王桥,寿星桥,忠信桥,望星桥,还有官太尉桥,桥桥载盛衰,河水诉说着成败,河中多少悲欢泪?想起回廊柱子上那副对联:登临有风月,无踪行波澜。丝丝禅意,是命运,还是缘分?目送爷孙俩走远。 我站在寿星桥上。远望水乡风貌自然景观,遥思它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积淀,真像苏州的影子。一石,一瓦,一水,一木,蕴涵吴韵。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说小又大,说清晰却朦胧。吴韵,是水?是桥?是杨柳?我说不清楚。世上有些事,往往只可意会,言语是说不清的。朦朦胧胧的美,更让人迷恋。 美往往存在于平常的人、平常的事物中。因为平常它才美。美怕出名:一旦染上名与利,容易变样变味,徒有虚名了。无名无利无邪,才是真正的美。眼前的小桥:平常水,寻常石,普普通通的草木和小巷,简单又平和。只要桥在,美也在,无论人们如何评说,历史是否记载。犹如两岸的百姓,默默地生活,与世无争,悠闲,淡定。你能说不美? 一个女孩撑着小红伞正在过桥。 □笑 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