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胆真会被吓破吗?恐惧是正常的,不合逻辑恐惧则是病

 青衣问道 2014-05-05
人的胆真会被吓破吗?恐惧是正常的,不合逻辑恐惧则是病



核心提示:“吓破胆”并非真的把“胆”给吓破了,而是大脑受到了精神刺激。当精神刺激达到一定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身体机能,譬如对心脏的危害。



  民间常传言,某某人遇到什么恐怖的事情,被吓破了胆。“吓破胆”就是“胆被吓破了”?不少乡亲们对此坚信不疑。人真的会把胆吓破吗?本期寡人来纠结这个话题。



豆zi妹、徐文兵

  儿时的豆zi妹好恶作剧,最爱趁你不注意时吓你一跳,寡人常中招。那时姥姥总告诫说,吓破了胆是会死人的!当然,“吓破胆死人”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就有不少吓破胆的事。譬如,《南史》记载,南齐魏准就是“惊而死”,死后“举体皆青,人皆以为胆碎”。譬如乡亲们熟悉的三国故事,就有张飞长板桥大喝一声,吓死了曹操手下将领。SO,很长一段时间,寡人和豆zi妹都对“吓破胆”这事儿深信不疑过。

  徐文兵曰,吓破胆,即形容一个人受到很大惊吓,很害怕的意思。那么,过度惊吓后“胆”真的会被吓破吗?“吓破胆”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 西医:吓破胆,不可能!

  胆,人体之重要脏器,位于肝脏下缘胆囊窝内,呈梨形,有贮藏并排泄胆汁,调节胆道压力之作用。一般来说,胆囊的运动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理情况下,主要受食物、激素和植物性神经的调节和控制。外来的刺激,如直接暴力、腹内压突然增高等,也可使胆管(包括胆囊)内压骤然改变。

  但是,若胆管系统本身没有病变的话,这些刺激造成胆囊破裂的可能性很小。SO,吓破“胆”在现代医学上缺乏理论依据。







  ■ 中医:吓破胆,实为精神刺激的结果

  不过,中医之胆还另有“一面”。徐文兵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即,胆还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

  比如常言善于决断、临危不惧者谓之胆大,优柔寡断、临阵退缩者谓之胆小,古代欧洲亦有所谓黄胆汁、黑胆汁人的个性的说法,当然,也包括本文讨论的“吓破胆”,其实皆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

  徐文兵说,“吓破胆”并非真的把“胆”给吓破了,而是大脑受到了精神刺激。当精神刺激达到一定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身体机能,譬如对心脏的危害。





  ■ 吓破胆致死?与胆无关

  吓破胆会致死吗?在理论上,我们知道了吓破“胆”不可能出现,而且,即便胆囊破裂,人也不会马上死亡。因而,我们常说的极度惊吓致死,与“胆”本身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

  当我们突然受到惊吓时,常常会伴有胸口痛、心跳快、头皮麻等症状的出现。当刺激较为突然而强烈时,对于有某些基础性疾病的人,是相当危险的!譬如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旦受到高度紧张的异常刺激,很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另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也不易受到太大的刺激或惊吓!

  所以,确实有“被吓死”一说。而且,它与受刺激的强度,以及个人对刺激的耐受度,包括有无某些疾病等,有密切关系!






  ■ 寡人纠结的结果:

  所谓“吓破胆”,可以这样理解:此处的“胆”即指精神、个性,而非“胆”这个脏器本身。“吓破胆”即指人的精神受到刺激,也与脏器“胆”无关。而常见的因极度惊吓导致的死亡,其“真相”应该是和心脏或某些疾病有关。所以,吓破“胆”是一种误传。

  真正被吓的结果是大脑受到了精神刺激,这种长时间的恐惧状态也会直接地影响到人体的内脏,比如肾脏,中医就有“恐伤肾”的说法。因而,你还可以这样逆推,即肾脏功能不健全者,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易受惊吓,导致恶性循环。




吓破胆:形容一个人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很害怕的意思。

对于“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的人来说,他可能是被蛇“吓破了胆”。
福尔摩斯探案中,有位将军因意外的惊恐而死,我们也可说他是“胆被吓破了”。
现代医学认为,胆不是情志器官,它不会被吓,更不会因吓而死。那些因“吓破胆”而致死的,不过是心脏骤然停跳的结果,与胆毫无关系。

不过我国古人却相信有吓破胆的事,并且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解释,不妨略述一二。
清代道光年间,山东莱阳有一人在亲戚家饮酒,夜半回家,进门扑地而死,尸体全身发青。县官认定是被亲戚毒死的,就严刑逼供那亲戚。亲戚坚不承认有罪。县官没法就请医生一起检查。有位90多岁的老医生说,死者并未饮毒,而是吓破了胆身亡的。后来查明,死者夜半归家时,遇到邻居在荒山杀人。邻居怕他说出去,于是也想杀他灭口。这人急急奔逃,受吓致死。

事后大家请教那老医生,怎么知道那人是胆破致死的呢?老医生说:如果是饮了毒酒,就应七窍流血,现在是死者全身发青,那就是吓破了胆的缘故。

《南史》上记载:南齐的魏准就是“惊而死”的,死后“举体皆青,人皆以为胆碎”。如今这个人死的情状与魏准一个样,所以他不是饮了毒酒,一定是由于吓破了胆而死的。
离奇的是:竟有羊被吓破胆的事。1992年1月11日《辽宁日报》头版登载了一篇《义县来狼了》的新闻,导语中这样写道:“入冬前,高台子乡种畜场遭狼袭扰,两只种绵羊被咬死,另两只种羊死得蹊跷——身上没有一点伤痕。后经兽医解剖检验,发现这两只无伤而亡的羊胆全部破裂,结论是被狼吓死的。”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其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烈收缩(正常情况下是收缩伸展成对交替运行);组织密度急剧增大;能量急剧释放。
其根本目标是生理现象消失,即死亡。
其产生原因是正常生理活动遇到严重阻碍。(生理阻碍会产生多种情绪并按照顺序发生。恐惧是序号中的一个。)

恐惧:畏怕,害怕。《灵枢·淫邪发梦》:“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
恐惧 - 概述

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人类的大多数恐 惧情绪是后天获得的。恐惧反应的特点是对发生的威胁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如果威胁继续存在,个体的活动减少,目光凝视含有危险的事物,随着危险的不断增加,可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惊慌状态,严重者出现激动不安、哭、笑、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甚至休克。恐惧时常见的生理反应有心跳猛烈、口渴、出汗和神经质发抖等,在恐惧反应中的肌张力、皮肤导电性和呼吸速度的增加主要与肾上腺素的功能相联系,而愤怒的表现特征则主要与去甲肾上腺素相联系。

恐怖症是恐惧的一种病态形式。患者对某些事物(如狗、黑暗、马路等)体验到一种极度的和非理性的害怕,所产生的恐惧与现实刺激的危险性不相协调。

 

 

 

 
恐惧 - 恐惧对身心的影响

之所以心理学家对恐惧心理的治疗研究一直颇为热衷,是因为外部环境和躯体本身的致病因素,常常首先使人产生恐惧的情绪反应,然后才产生其他心理、生理功能的异常变化。因此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恐惧心理。

而恐惧产生时,常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速或心律不齐、呼吸短促或停顿、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嘴唇颤抖、嘴发干、身冒冷汗、四肢无力等等,这些生理功能紊乱的现象,往往会导致或促使躯体疾病的发生。

另一方面,恐惧会使人的知觉、记忆和思维过程发生障碍,失去对当前情景分析、判断的能力,并使行为失调。如旅馆失火时,住在旅馆的人常常显得慌乱、紧张、不知所措、争先恐后往外跑,跑不出去就跳楼。


恐惧 - 类型


1、单一或单纯性恐惧症即对某特定环境或某特定物体的恐惧,如畏高、畏乘电梯、怕蛇、怕虫等。这种单纯性恐惧症有此进由于儿时某一次遭遇引起,成长后会逐步减弱。但有些则在成人期骤然发生,也无明显原因。单纯性恐惧症患者一般可以生活如常,只需避开那些引起恐惧的因素就行了。


2、社交恐惧症即对公众的注视或与他人交往,都感到一种毫无根据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羞辱。这种患者会回避在公众场所吃饭,甚至不敢利用公众场所提供的种种方便。


3、广场恐惧症即对公众场所的恐惧。患者害怕离开自己熟悉的“安全”地方,例如家里。他主要怕自己无法自我控制,无力逃往安全地方。


恐惧症的病因不是单一性的。一般认为有生物学上的因素,即遗传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这类人最易产生恐惧感。另一因素是无能解决自身承受的精神压力。


上述两种因素互相冲击,当某一阶段精神压力过大时,就可能诱发恐惧症的发生。恐惧症患者大多发生在要求必须有自控能力的管理工作阶层,较少见于简单劳动者。此外,恐惧症患者中也多有酗酒及吸毒的,因为他们往往期望从酒精及毒品中寻找解脱。


精神病医生认为,恐惧症是可以治愈的。但却只有23%的患者接受治疗。


为什么患者不寻求治疗呢?因为单一性恐惧症本身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不大,多数患者不了解这是一种病----一种精神心理病。 误认为是自己过分脆弱无法面对现实, 故无需求寻求治疗。另外,男性都自以为自己是强者而羞于求医。


专家指出,只要接受适当治疗,85%--95%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无论病程多长、病情多重,治疗效果都会很好。

 恐惧症也称“恐怖症”、“恐惧性神经症”。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恐惧症是一种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症。

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

患者明知恐惧的对象对自己并没有真正严重的威胁,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是不合理的、没有必要的,但仍不能自我防止和控制恐惧发作。当再次面对相同的客体或进入相同场合时,恐惧仍会反复出现。为了避免恐惧发作,患者往往回避所害怕和畏惧去忍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如紧张不安、失控感、心慌、出汗、颤抖、恶心、头昏、四肢无力、尿急、尿频等。
  







恐惧症严重的影响了生活与工作,需要及时的进行心理治疗来调整!

恐惧 - 不同年龄儿童的恐惧特点

恐惧儿童恐惧
害怕或恐惧是一个人的本能,但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近年,国外医学、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害怕或恐 惧其实从一出生便开始了。作为父母,了解孩子的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感觉非常重要,促使儿童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
儿童存在的害怕或恐惧,一般情况都较轻微,并有年龄特点,也是暂的。有些恐惧,会随着儿童正常发育过程消失。不同年龄的儿童会有不同害怕的对象,某个年龄段存在的恐惧特定内容以及恐惧强度,取决于每个儿童的学习和体验的历程。随着他们认各水平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儿童会有更多的经验来判断新环境是否具有新厅性或威胁性,对这些环境的反应也会随着年龄而改变。


1~6个月
婴儿在早期,听觉是较为敏感的。因此,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但偶尔的一两次刺激,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在婴儿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



6~9个月
在婴儿期,对于新奇刺激,特别是陌生人,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因素。比如,婴儿所熟悉的人在场还是不在场,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所在的环境是否熟悉,以往与 陌生人接触的经历,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反应方式(婴儿能否爬到妈妈或的人那儿去)及婴儿个性特征,陌生人的特征,陌生人接近婴儿的方式等等。
婴儿对陌生人普遍有恐惧感,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却不同。在某个环境,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对陌生人产生兴趣,并做出愿意接触的姿态。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对婴儿与陌生人的接触保持警觉,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在婴儿出现不安情绪时,父母应该及时进行安慰。
同一时期,婴儿还会对高度产生恐惧。因为婴儿在这时已经对高度产生感知。到了九个月,身体发育已经使他们能够翻身和爬行了,但这些运动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们应付对高度产生的恐惧,对高度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不过,随着婴儿年龄地增长,身体控制能力的增强,这种恐惧会慢慢消失。



12~24个月
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年龄、过去的分离经验,对环境所具有的 控制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好坏以及在分离时母亲的行为。当儿童进入学龄前期时,与监护人的分离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熟悉的人是否在场,环境是否熟悉,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等。通常,和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分离性焦虑要明显轻得多。他们知道母亲会回来,在母亲离开期间会呆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
由此可见,母子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极为重要。同时,还应注意母子分离要逐步进行。比如,一开始先短时间分离,然后再逐渐拉长时间。需要提醒的是,看护者一定要在向孩子保证的时间内回来,让孩子心理有底。


2岁以后
在进入第二年后,儿童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对于较为具体的刺激产生的恐惧反应,让位于对想像出来的东西的恐惧以及对求知情况产生的预想性恐惧,比如独处、黑暗、死亡、绑架者及抢劫者等。一般来说,这些恐惧在四岁时达到高峰,并且在四到六岁这一年龄段维持高峰,此后高峰开始下降。


6~12岁
在6~12岁期间,恐惧大多与学校,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有关。更为抽象的社会焦虑和对成绩的焦虑出现,对于损伤,自然时间 和社交产生的恐惧可以维持一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有时他们的手出血了,就跑去告诉妈妈:“我的手出血了。”很可能孩子说这些话的潜台词是“我会死吗?”妈妈对这种出血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保证,会成为孩子的定心丸。

儿童除了对自身关注外,也会对父母关注。他们害怕父母死亡,那样,就会没有人照顾他们了。因此,让孩子拥有一起受保护的感觉,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利。这种感觉,可以来自父母口头上的保证,也可以来自父母的实际行动。


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恐惧
在对儿童的恐惧进行分类和诊断时,必须考试儿童所处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的严重性。某些恐惧在特定的年龄或发育阶段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同样的恐惧出现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就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常。比如,分离性焦虑出现在幼儿身上是预期之中的,但若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现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观察孩子,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以至影响孩子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害怕或恐惧是有限度的,当对外在,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及适应不良的恐惧时,就成为了恐怖症,比如,陌生人,孤独一人,黑暗,动物等。儿童一般在有极端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作后,才会产生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恐惧,如在医院打针的疼痛经验、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创伤极为严重或不断被强化,否则这些恐惧会自行消失,不会变为恐怖症。





当孩子害怕和恐惧时
这时,父母的正确应对极为重要,否则,恐惧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发育。当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时,父母对他们的抚摸和搂抱则是最好的肢体语言。除此,轻声安慰的话语也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反应;当孩子学会表达后,父母除了对身体安抚外,还要认真倾听孩子对恐惧的表述,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解释恐惧是不必要的。另外,父母还应该学会听孩子说话的弦外之音,以便了解孩子到底怕什么。如果孩子的恐惧以属于正常发育范围,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不然,父母对孩子的恐惧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很可能使他们的恐惧感被强化,日后不易消失。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异常,父母的各种安抚都不能缓解,那么最好及早找专家进行诊治。

恐惧 - 恐惧症


恐惧症(phobia)是一种精神官能症。特征为发病者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会产生莫名的恐惧。纵使当事者明知不会受到伤害,也无法控制恐惧的情绪。各类恐惧症都有向慢性发展的趋势。


据俄罗斯心理分析研究所教授、精神疗法医生和医学副博士亚历山大·波列耶夫所言,现今的人类越来越变得不安起来,最近10年世界上恐惧症的种类几乎是增长了3倍还多,由1996年的300种增至2006年的1030种,世界不安率也由10%提高到25%。心理学家还指出,患恐惧症的人已大大地“年轻化”,如今30岁前的年轻人还最爱得这个毛病。高智商的人也易得恐惧症。


专家建议
与你的恐惧做朋友
目前最普遍的治疗方法是脱敏,也就是一个人逐步学会在容易产生恐惧的情况下能静下心来。病人随身带上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上2-3个和医生一同草拟的“咒语”,“胆小的人”一看那些字也就不再胆小。内心能稳住,就不会再害怕。且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害怕的东西有95%都不会发生。
俄罗斯实证心理学中心主任亚历山大·斯维雅什建议同恐惧感交朋友:
1.闭上眼睛,在体内找到恐惧的感觉(比如坐汽车出车祸惨死,患上重病,等等),想象它是什么样子。一般这恐惧的映像都很不雅,往往是一只蟾蜍、一摊血或一个什么怪物。找好自己心目中的映像。
2.从内心里对这个映像发出真诚谢意,感谢它对你的未来与安全的眷顾。在爱意作用下,你心中恐惧便会变成一种能赋予你信心与宁静的良好情绪。
3.再将全新的映像固定起来,想象自信心是个什么样子。它将是个令人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的全新形象,像一轮小太阳,像风平浪静的港湾。
4.将你所想象的自信心映像画在能经常看到的物件上,比如说笔记本。




越来越多样的恐惧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
21世纪,恐惧症种类有了明显增加。比如人们担心万一有陨星会掉下来。成年人得电脑工作恐惧症,不敢敲键盘,担心弄坏了程序。有恐惧症的人担心有一天机器人和克隆人会来操纵人类命运。科学术语恐惧症患者担心万一有弄不懂的被人当成傻瓜。工作恐惧症害怕工作干不好而被炒鱿鱼。
一些化妆品和医药公司更是火上浇油,他们把顾客弄到神经兮兮的地步。人们看过广告短片之后,容易患上微菌恐惧症,怕脱发,怕长皱纹,怕体型丑陋,怕身上有异味,怕发胖。
现在又陡生了好些恐惧症:如怕洗澡;怕上厕所;怕走路;怕享受喜悦;怕卧向一侧;怕照镜子等等。最普遍的恐惧还是下到地铁,而且最怕的还不是从别的城市来旅客,还是几乎每天都得乘坐地铁的当地人。莫斯科就有近10%的人患有这种恐惧症。


恐惧是正常的,不合逻辑恐惧则是病
亚历山大·波列耶夫认为恐惧是人的一种很正常感觉,是一种警告危险和提早防备的信号。比如说,我们往悬崖下瞅时总是心惊胆战。要是没有这些恐惧症,人类早就灭绝了。人类大脑底部有一个杏仁体的脑结构,这是个专管恐惧感和不信任感的区域,人称为大脑中的恐惧中枢。每一次只要感到危险逼近,这个区域便活跃起来,而且想制止也制止不住。
如果这种感觉不再受到约束,那一般的害怕就被赋予一种非理性的、不合逻辑的东西。比如说,害怕游行队伍中带有敌意的人群,这合乎逻辑。但如果害怕大商场里和你毫无利害关系的人群,这就是需要治疗的病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