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 《周易基础之八卦初级知识入门》 解析通行本周易卦序之排列法則 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 ![]() ![]() ![]() ![]() ![]() ![]() ![]() ![]() ![]() ![]() ![]() ![]() ![]() ![]() ![]() ![]() 《周易基础之八卦初级知识入门》
解析通行本周易卦序之排列法則
![]() 周易卦序研究--解析通行本周易卦序之排列法则_(2007修订版) 上经首四卦与下经首四卦相应。首二卦存而不论,后二卦一为先天一为后天,体例相同。 屯蒙后八卦与遁大壮后八卦相应。上经后天、先天交替排列,下经反之,先天、后天交替排列,其序恰反。
3.10.1主卦统属卦 ![]() 正体自重卦,乃内外卦皆相同之卦象,即干、坤、坎、离、震、艮、巽、兑。此类卦象,六爻皆不应。对体相重卦,乃内外卦相错之卦象,即泰、否、咸、恒、损、益、既济、未济。此类卦象,六爻皆相应。凡此皆为上下经之主卦。 主卦分八对:乾坤、泰否、坎离、咸恒、损益、震艮、巽兑、既未济,按“非覆即变”之原则相合为一。 八对中又分六组:乾坤、泰否、坎离、咸恒损益、震艮巽兑、既未济,按“先综后错”之原则,将相错之咸恒与损益,震艮与巽兑相合为一,其间不间隔其它主卦。 上经三组主卦,三对卦象;下经三组主卦,五对卦象,合参伍之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上经主卦之序依次为: 乾坤(父母、正体自重、六爻不应)──泰否(父母、对体相重、六爻皆应)──坎离(中子中女、正体自重、六爻不应) 下经主卦之序依次为: 咸恒损益(长少子女、对体相重、六爻皆应)──震艮巽兑(长少子女、正体自重、六爻不应)──既未济(中子中女、对体相重、六爻皆应) 上下经恰为两相对应。 以体例而言── 上经主阳象先天,下经主阴象后天,故正体自重卦中,先天四正卦居上经,先天四隅卦居下经;对体相重卦中,父母相重卦居上经,子女相重卦居下经。 乾坤正体自重,相邻之爻相同,相应之爻亦同,乃“纯中之至纯”(沈有鼎先生语),且干为诸卦之父,坤为诸卦之母,乾坤同为父母卦,故居上经之首。 未济乃对体相重卦,相邻与相应之爻均异,乃“交中之至交”(沈有鼎先生语),与乾坤纯中之至纯分居首尾,遥相呼应。 上经以先天四正卦为主,四正之中父母卦为主,先纯体后对体,故先乾坤后泰否;下经以先天四隅卦为主,先对体后纯体,故先咸恒损益,后震艮巽兑,与上经相反。 坎离为先天四正卦,为纯体,故居上篇之末,与乾坤相应;既未济为坎离之交,故居下篇之末,与坎离相应,又为对体相重,与篇首咸恒损益相应。 以理而言── 乾坤者,阴阳之体,气化之根,故为上篇之始;坎离者,乾坤之用,形质之源,故为上篇之终。四卦皆纯卦,言生化本始。 咸恒者,男女相交,夫妇之道,生育之本,造化万端,循环不已,故为下篇之始;既未济者,坎离相合,阴阳推荡,日月升降,造化功成,万物资始,故为下篇之终。四卦皆杂卦,示品物流形。 泰否者,父母之交,消长进退之枢机,故居上经之中,编列10卦之后;损益者,子女之合,盈虚消息之关键,故同泰否,编列下经10卦之后。 先天四隅,震艮巽兑,位居下经三组主卦之中位,乃以雷风山泽,象布列天地间之万化。盖二气交感,日月推移,则庶物咸出,万化资生。 上经以父母乾坤之纯体、对体统属卦而立其体,以中子女坎离之纯体终上经而藏其用;下经以长少子女震艮巽兑之对体、纯体统属卦而立其体,以中子女坎离之对体终下经而藏其用。 上经父母乾坤之纯体统八卦,即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下经长少子女之纯体(震艮巽兑)亦统八卦(震艮与巽兑各分统四卦),即渐、归妹、丰、旅、涣、节、中孚、小过。 上经父母乾坤之对体(泰否),统十六卦,即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下经长少子女之对体(咸恒损益),亦统十六卦(咸恒与损益各分统八卦),即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夬、姤、萃、升、困、井、革、鼎。 故知父母乾坤纯体与长少子女纯体相对,各统八卦;父母乾坤对体又与长少子女对体相对,各统十六卦,又复交错其位,以交互而成其德,错合而行其气。
![]() 其中特区一与特区二例外。除噬嗑贲与困井自身阴阳爻数平衡外,其余卦宫均无法与相邻卦宫达至阴阳平衡。然此二区阴阳爻数相合,恰好阴阳对称而达至平衡。刘大均先生指出:“上篇相邻的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即特区一所有卦),实由一阳卦(剥、复)二阳卦(临、观)三阳卦(噬嗑、贲)四阳卦(无妄、大畜)组成,而在下篇与之对应的有夬、姤、萃、升、困、井、革、鼎八卦(即特区二所有卦),实由一阴卦(夬、姤)二阴卦(革、鼎)三阴卦(困、井)四阴卦(萃、升)组成。”合阴阳相对之理则。 3.11排列法则十一:十二月辟卦、四仲月卦与卦象本宫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易经证释》云:“文王制定卦序之时,亦经研求周密,与其它各易无不贯通,以承伏羲之旧,而宏其用,以新连归之制,而广其变,使后人于此,得易道精微,以达天道人道,钜细无不一以贯之。”(《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文王六十四卦疏述,宗主疏述,页一二三)考诸卦序体例,此说确是一语中的。而贯串其间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卦气消长的京房八宫卦系,以及寓含其中的十二月辟卦和四仲月卦。 一般认为,卦气之说始于汉代。然,细究卦序体例,会发现卦序融贯了十二月辟卦、四仲月卦,以及京房八宫卦系,其排列井然有序,前后呼应,上下对照,绝非偶合之象。由此可证,卦气之说,渊远流长,当在卦序之先,至汉代孟喜、京房倡导其说,始为后人所熟知。 3.11.1十二月辟卦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 十二月辟卦,即十二消息卦,乃“以乾坤二宫卦,除游魂归魂二卦外,分配十二月;自四月起干,五月干之一世姤,六月二世遁,七月三世否,八月四世观,九月五世剥,十月则为坤,十一月坤之一世复,十二月二世临,正月三世泰,二月四世大壮,三月五世夬。”(《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先后天各易象数及图表大旨,述圣讲述一,页二二七至二二八)参见上图。 分析十二月辟卦于卦序之排列,会发现── ![]() 乾坤与泰否,间隔八卦。泰否隔六卦而至临观,剥复亦隔六卦而至篇末。 剥复隔八卦而至遁大壮,遁大壮亦隔八卦而至夬姤,上合乾坤泰否之数。 泰否临观、剥复篇末取数六,相合为十二,合十二月辟卦之数。余卦则取数八,合八卦之数,排列堪称工整对称。 十二月辟卦,“周而复始,以象二气之流行,明寒暑之迭更。” (《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先后天各易象数及图表大旨,述圣讲述一,页二二八)合卦序阴阳往复循环无终之理,故取之以示易合岁序,会通日月之行。 3.11.2 四仲月卦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 四仲月卦,乃以离坎二宫卦,除游魂归魂二卦外,分配四仲月,参见上图。 分析四仲月卦于卦序中之排列,会发现到── ![]() 革鼎与丰旅间隔二卦宫,丰旅与涣节间隔二卦,涣节与既未济间隔二卦宫,均合二之数。 上经首尾相连,则屯蒙与坎离间隔二卦宫;上下经首尾相连,则屯蒙与既未济亦间隔二卦宫。 卦与卦之间均取数二,象阴阳二气,消息往复无已。 乾坤二宫总主一岁,犹二气之升降消息,故十二月辟卦上经八而下经四,以上经属阳为君之故也;坎离六子分主四时,犹五行之分合生化,故四仲月卦上经四而下经八,以下经属阴为臣之故也,其数恰反。十二月辟卦卦与卦间取数八、十二,四仲月卦则均取数二,一异一同,恰为相待。 ![]() 通行本周易卦序所以独取十二月辟卦与四仲月卦,而舍四孟月卦与四季月卦,盖前者为先天四正,后者为先天四隅。乾坤为阴阳之体,坎离为乾坤之用,生化之源也。乾坤象阴阳,坎离象日月,阴阳消息,日月升降,则时序推移,寒暑迭更,故取之以为喻。且四正有序,示其常;四隅无序,明其变。常则四季迭运,变则阴晴风雨,天地自然之道也。 3.11.3卦象本宫之相对性与对称性 京房,字君明,本姓李,好钟律,知音声,推律自定为京氏。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死于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京房按“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以及“消息盈虚,终则有始”之原则,建构了京房八宫卦系。 ![]() (一)上经 (1) 干至讼──先天四正 ![]() 干为干宫本卦,坤为坤宫本卦,屯属坎宫,蒙属离宫,乾坤坎离为先天四正卦。乾坤居四正卦之正位,坎离居四正卦之偏位,故先乾坤后坎离。后天八卦,离代干,坎代坤,坎干相对,与离坤相对,犹乾坤相对也。故先坎后离,上以对乾坤之序。 艮。震卦为后天八卦卦气之始,震属木,木又为五行生成之始,故震卦象“生”。坎卦为后天八卦卦气之终,坎属水,水又为五行生成之末,故坎卦象“藏”。艮卦居震坎之间,为卦气始末之交,万物所成终而所成始之位,艮属土,土为五行中枢,居中调节生克制化。此三卦走向,恰合后天八卦卦气之流行。又,屯卦为雷自水出,有“往”之象,蒙卦为泉流山下,有“复”之象,一往一复,成阴阳之道,生化成矣!?(坎)?坎?屯卦内卦为震,外卦为坎;蒙卦内卦为坎,外卦为艮。其序依次为震 且屯蒙属坎离,坎离居后天八卦四正位,代乾坤行其生化,象后天之体。故乾坤之后继以屯蒙,以明阴阳交感,而致生成之功,化育之德。 需为坤宫游魂卦,坤之气游魂于干;讼为离宫游魂卦,离之气游魂于坎。此二卦乃示二气相荡则诸卦生,阴阳交互则万化成。 此六卦之排列极为严密。首言乾坤二卦,继言坎离二宫之卦,再观需卦乃乾坤交互而成,正好上以对乾坤二卦,而讼卦乃坎离交互而成,正好上以对坎离二宫之卦。以理而言,乾坤乃纯阳纯阴,坎离代坤代干,而为后天生化之体,需讼则示二气之交互,往复循环无终。又,此六卦以乾坤坎离而始,以乾坤坎离交感而终,间以屯蒙二卦示其卦气之流行,以象生化之迹。妙哉!周易卦序,仅此六卦,即足以象生化之序,诚卦有尽而意无穷之绝妙排列也! (2) 师至鼎──先天八卦 ![]() 师比后间隔四卦,同人为离宫归魂卦,大有为干宫归魂卦,四卦同为归魂,本宫合为先天四正卦。 小畜属巽宫,履属艮宫,四卦之后,谦属兑宫,豫属震宫,四卦本宫合为先天四隅卦。 其间,泰属干宫,否属坤宫,卦象为乾坤交错之象。先列先天四正,后列先天四隅,乾坤之气交错其间, 为先天八卦之象。上经主阳象先天,故先天八卦寓于此间。 (3) 随至大过──后天四隅 ![]() 其间临至大畜,分属坤、干、巽、艮、干、坤、巽、艮,前四卦本宫合为后天四隅,后四卦本宫亦合为后天四隅,呈并列之象。 (4) 颐、大过──一而不二 ![]() 颐、大过,内外卦互综,颐卦内卦为震外卦为艮。震为一阳在下,艮为一阳在上,其数为一。一为阳数,一而不二,即阴阳未分之先天状态也,合上经之旨。 (5) 坎离 ![]() 离,坎对干,离对坤,首尾呼应,甚是工整。?坎?坤?上经以乾坤为始,坎离为终,皆正体自重卦,合为先天四正卦,象先天之体。乾坤先天卦位相对,坎离先天卦位亦相对。其首尾排列为干 (6) 上经小总 总结上经卦象本宫之排列,可发现其排列结构为: 先天四正──先天八卦──后天四隅──一而不二──坎离 (二)下经 ![]() 咸恒对体相重,上对乾坤正体自重卦。上经正体自重,示其气之纯,言天地造化之理,象其体也;下经对体相重,示其气之杂,言天地二气交互感应,象其用也。咸卦上兑下艮,山泽通气,乃阴阳和谐之始,上少女下少男,二气交感,乃人伦生息之源。咸卦象生化之初见,荣繁之本源,故为下经之始。 咸恒内外卦,合为先天四隅卦,与上经先天四正相对。少女、少男、长男、长女,亦统于乾坤父母卦。 (2) 遁至鼎──后天八卦 ![]() 1. 遁至睽──后天四隅 遁卦内艮外干,大壮卦内干外震,其序震,与后天八卦卦序相反,上对屯蒙二卦,含逆行返根本之意。顺行则造化无已,逆行则归根复命。震为一阳在下,艮为一阳在上,屯蒙先震后艮,阳气往外之象,遁大壮先艮后震,阳气复内之象,一往一复,一升一降,象气之周行。遁为干宫,与屯之坎宫相对;大壮为坤宫,与蒙之离宫相对。?(干)?干?依次为:艮 晋为干宫游魂,明夷为坎宫游魂,上对需讼二卦,需讼为坤离二宫游魂。需晋相错,讼、明夷相错;乾坤先天八卦卦位相对,坎离先天八卦卦位相对。 家人、睽属巽、艮宫,与遁、大壮之乾坤宫合为后天四隅卦。上经游魂后接以归魂,下经不从,盖上经主先天,下经主后天之故也。 2. 蹇至升──后天四隅 蹇解与萃升同属兑震,损益夬姤分属艮巽坤干,合为后天四隅卦。遁、大壮至家人、睽,后天四隅居其外,其序为乾坤巽艮;蹇解至萃升,后天四隅居其内,其序恰反,为艮巽坤干,如气有消长,象有往来。 3. 困至鼎──后天四正 困井革鼎分属兑震坎离,合为后天四正卦,与遁至升的后天四隅相合,恰为后天八卦,与上经师至豫之先天八卦两两相对。上经呈先天四正与先天四隅交错之象,下经呈后天四隅与后天四正并列之象,亦为相对。 (3) 震至小过──先天四隅 ![]() 震艮与巽兑,同为正体自重卦,合为先天四隅卦。 渐、归妹分属艮兑二宫归魂卦,中孚、小过分属艮兑二宫游魂卦,与上经随、蛊、颐、大过相应。 上经随、蛊、颐、大过,先震巽后巽震,其序反;下经渐、归妹、中孚、小过,则皆艮兑,其序同,一反一同,是其相对处。上经前后皆巽震,下经前后皆艮兑,同为一归魂一游魂;八卦皆纯由先天四隅卦相重而成;颐、大过与中孚、小过,同居上下经末3、4位,凡此种种,又为其相同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丰旅与涣节,亦含先天四隅,但坎离二卦错杂其间,与渐、归妹、中孚、小过之纯含先天四隅,呈一杂一纯相待之象。 此节卦象,呈先天四隅交错排列之象,与上经随至大过后天四隅的并行排列恰反,且一先天一后天,堪称工对。 又,此节先天四隅,与上经之首的先天四正相合,为先天八卦之象,是先天八卦居外而后天八卦居内之象也。盖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明体达用,摄用归体,以体为贵之故也。 (4) 中孚、小过──二而不一 ![]() 中孚、小过,内外卦互综,中孚内卦为兑外卦为巽。兑为二阳在下,巽为二阳在上,其数为二。二为阴数,二而不一,即阴阳二气交互之后天状态也,合下经之旨。 (5) 既济、未济──坎离 ![]() 上经坎离居末,为正体自重之纯卦,下经既未济居末,属坎离二宫卦,为对体相重之杂卦,一纯一杂,恰为相对。 既济上坎下离,水火相交,坎代坤,离代干,似地天泰卦,乃阴阳交感之象;未济上离下坎,水火相背,似天地否卦,乃阴阳不交之象。阴阳未交为体为始,阴阳交感为用为终。故既济为穷,未济为未穷,未穷有生生之义。序卦云:“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正以示易道尽而无尽,穷而复通之理也。 杂卦云:“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 易经证释云:“序卦之次序,本于后天八卦之生化,而为用也;本宫之次序,则本先天八卦之生化,而为体也。体静象坤,故归妹为坤道之尽;后天用阳,而动象干,故未济为干道之终。” (《易经证释》上经第一册,全易大旨及习易要例,亚圣讲述,页九八) (6) 下经小结 总结下经卦象本宫之排列,可发现其排列结构为: 先天四隅──后天八卦──先天四隅──二而不一──坎离 (三)上下经卦象本宫排列结构 ![]() ![]() 先天四隅(杂)──后天八卦(并列)──先天四隅(交错)──二而不一──坎离(杂) 上下经之结构,呈现极其严谨的相对性与对称性,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上下经卦象排列的意旨所在。 (四)小结 统计上下经本宫卦之数量,可得以下数据: ![]() 3.12 排列法则十二:革鼎要义 下经十八宫,革鼎居第十,为下经中位。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革为第四十九卦,鼎为第五十卦,其数相合。清万裕沄:“凡上下经相错相配者皆在五十卦中,五十卦后十四卦无复乾坤之卦。五十卦以纯坎离为中枢,坎离前二十八卦,干十二坤十二坎六离四,震艮共十四,巽兑共八,坎离后二十卦,干四坤四离六坎四,巽兑共十四,震艮共八。 上经言天道,故乾坤之卦三四之多;下经言人道,故乾坤之卦一四之少。若六子卦数,坎六以离六配之,离四以坎四配之,震艮十四以巽兑十四配之,巽兑八以震艮八配之,均平之至也。盖上经为阳卦,故三男之卦二十,三女之卦十有二;下经为阴卦,故三女之卦二十,三男之卦十有二。至五十卦后十四卦,震艮十卦,巽兑十卦,坎四卦离四卦,其相错相配者亦皆在十四卦之中,何其精也!”“自干至鼎五十卦,以象大衍之数。”(万裕沄《周易变通解》卷首,光绪九年四川重庆八省公重镌以义堂藏版) 革鼎所以居非常之位,盖二卦寓“革故鼎新”之义也。《易经证释》之论述,甚为精辟,可为脚注──“易经上下篇,文王所制……经文虽不尽作于文王,而文王总其成,以卦序实文王所制也……”(《易经证释》上经第一册,宗主序例,页三一) “以文王作此,正囚辱之时。忧天下之乱,存革正之心;鉴前人之敝,立新教之意。故其辞巽而决,其旨正而中。其道极变化,而仍守常度;其志攘暴乱,而先重仁德。故与夫子中庸之教,修道戒慎为本,忠恕时中为用,立诚复始为成,其义正同。(《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先后天各易象数及图表大旨,述圣讲述二,页二四O) “夫文王作易,有为而作之也。当商纣无道,汤德既衰,暴政虐民,污吏干位,时非俗敝,上下交困,天怒民怨,神鬼同愁。文王身在忧囚,处地艰险。救民之志未已,切肤之痛且深,鉴诸天道之推迁,欲期人事之改革,故明志于易。易者变易也,言当变易之际,必有以处变易之道,而成变易之功……故其取义重于鼎革二卦,而明变足以适道,拨乱反正,足以顺天应民,故明易之道,以寓其教……” (《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先后天各易象数及图表大旨,亚圣讲述二,页二五五至二五六) “仁义之不讲,时之乱也;教政之不明,人之责也。唯人能理乱救亡,正失止敝。故圣人则之,以负其任,而文王适逢之,乃明易之变,而济道之穷,以教寓于象,以心存于卦……道之不明,时之所为;时之不回,则人心失所主,而变生焉。变之乱者,时之咎也;变之治者,人之功也。人应时而为变,变乃通,通乃道。故道在时,而圣人乃能用时。用时变时,是曰时中。道之存也,时之隆也,则守其常;道之晦也,时之污也,则达其变。唯变乃复于中道,而道乃明……时无明之者,易乃日晦,必以变而新之,则前者益光大。 其义取在革卦,革以去故,言去时之污也;而其用取之鼎卦,鼎卦新也,言新易之道,而光大伏羲之制也。故其序以往复循环为则,以吉凶相对,善恶相当,明世道之无往不复,而人心无时不动,必以善制恶,以新革故,以成循环之数,而复归于道。” (《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先后天各易象数及图表大旨,亚圣讲述一,页二四七至二四九) “世变人自召之,兴亡人自致之,而应之者天也、数也。先天之变为后天,即此例也。人事纷纭,中心失主,欲不变得乎?要在观象知数,明天命以定人事,则变者可以挽回,败者仍获支持。此文王示民以变,而教之有所为,以自立命也。果知此义,虽处善变之时,仍有顺变之道,且能尽后天之变,以复于先天之常。以人胜天,以事淑命,则文王作易之主旨,亦夫子讲易之深心。(《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文王六十四卦讲义,宗主附注,页一二一至一二二) 4. 旁通各易 《易经证释》云:“文王之作,足赅各易。”“言文王之易,必溯以前之易;习文王之卦,必本以前之卦。卦同而异,以用不同;易异而同,以体无异。故虽有同异,而不得不求其合也。合则通,通则神,不合不通,滞于物,而失其神,将何以致易之用哉?” (《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先后天各易象数及图表大旨,宗圣讲述,页二O七至二O八)职是之故,书中颇多以通行本周易卦序旁通各易之例,究其源,实由卦序特殊体例使然。这样的探索,虽不足以提炼成独立之排卦法则,然而却可以深化卦序之内涵,故附于此以供参考。
![]() 同时,相配之卦象本宫,均四正,或均四隅,故非对举,即比类。所谓对举,即乾坤、坎离、震巽、兑艮;所谓比类,即干与坎离,坤与坎离,离与乾坤,坎与乾坤,兑与震巽,艮与震巽,震与兑艮,巽与兑艮。比如屯为坎宫,蒙为离宫,此为坎离对举。需为坤宫,讼为离宫,此则是坤离比类。(参见《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先后天各易象数及图表大旨,复圣讲述,页一九六、一九七) 若以卦纳甲,以爻纳辰,则会发现到,“六十四卦,自乾坤起,皆有二五交错之迹。如干阳坤阴,干金坤土,干纳甲子壬午,坤纳乙未癸丑,皆相交错也。以干之阳而属金,本西方阴类,而纳甲子壬午。甲为东方木而化土,壬为北方水而化木,子午一水一火,各不同类,而集于一卦,则可知后天之气杂居,而二五交错,以成其生制之用,而见其生化之德也……干卦如是,坤卦亦然,纯卦如是,杂卦尤甚。以下屯蒙各卦,二五之交错更多,其象所包者更广,故其为物更众。自屯蒙以后,气行益杂,生化益繁,则交错之情,亦随之益频。 不独一卦内外之交、上下之错,且将两卦互交错之;不独一宫世应相交,本对交错,且将他宫互交错之。推而至于四卦之交,八卦之错,反卦覆卦亦交错之,愈交愈频,愈错愈众。于是生化愈广,名类愈多,而气周流其间,永无宁息。” (参见《易经证释》上经第二册,先后天各易象数及图表大旨,宗主疏述,页一三六至一三八) 5. 总结 深入剖析通行本周易卦序,会发现卦象的排列,主要是从十二个方面,体现先后天与阴阳之法则:
1.《易经证释》列圣齐注,正一善书出版社 2.《象数易学研究.第三辑》刘大钧主编,巴蜀书社 自 跋 一、 本文写就约莫两年余,这两年来,文章主要发布在网络的易学论坛,并在那里和一些易友进行了切磋交流。硺磨研商最大收获是,在原先十一道排列法则的基础上,补入了“卦序数之相对性与对称性”,而成为十二道排列法则。在互动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觉到,许多人都不太能够理解乃至于接受通行本周易卦序独树一帜的编列方式。 通行本周易卦序的编列方式,是有别于其它卦序的。
伏羲六十四卦卦序乃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方式开展铺演而成的。 ![]() 先天六十四卦方图与圆图,实质上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序。 ![]() 京房八宫卦系则按以下的方式编列: 一、八宫宫序:干一,震二,坎三,艮四,坤五,巽六,离七,兑八。 二、每宫各推衍出八个卦: 1. 首卦(本宫卦,本位卦):为八经卦。 2. 一世卦(第二卦):为首卦初爻动所变成的卦。 3. 二世卦(第三卦):为首卦初爻、二爻同时动所变成的卦。 4. 三世卦(第四卦):为首卦初、二、三爻同时动所变成的卦。 5. 四世卦(第五卦):为首卦初、二、三、四爻同时动所变成的卦。 6. 五世卦(第六卦):为首卦初爻至五爻同时动所变成的卦。 7. 游魂卦(第七卦):为五世卦第四爻动,或者首卦上、四爻不动、其它爻动所变成的卦。 8. 归魂卦(第八卦):为五世卦初爻至四爻都动,或者首卦五爻动所变成的卦。 ![]() 后天六十四卦圆图,实质上就是京房八宫卦系。 ![]() 伏羲六十四卦卦序与京房八宫卦序都具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皆依一法而定序,姑且命之为“一法定位卦序”,而且卦象的定位纯依常法,不允许破格或变法。这类卦序,执持一法,就可以为所有六十四卦准确定位。 ![]() 帛书周易内卦按“干一、坤二、艮三、兑四、坎五、离六、震七、巽八”之序排列,外卦则按“干一、艮二、坎三、震四、坤五、兑六、离七、巽八”之序排列,但由于自体相重卦的位置经已固定于顶端,故每当遇到的自体相重卦时,就会出现空白。
深入剖析通行本周易卦序,会发现卦象的排列,主要是从十二方面,体现先后天与阴阳之法则: 排列法则一:错综卦的相对性与对称性
四、
有人特别点出了排列法则九:卦象先后天之相对性与对称性,认为其中存而不论卦数目过多,且需参合“干代离、坤代坎”,以及“似泰似否”二法来定先后天属性,殊不合理。
有道是:“太极含三为一”,阴阳之外,尚存在着分判阴阳的标准,而分判阴阳的标准,即是“中”,卦序作者这样的分判方法,是合于易理的。而且卦象的属性确立后,不是只取先后天卦,而是所有的六十四卦,包括存而不论卦,都在分析的范围内。如果只取前者,破格卦数如此之多,这道排列法则当然不成立,但实际的情况是,所有六十四卦都定性分析,未有遗漏任何一卦,这是必须要注意到的。至于“干代离、坤代坎”的用法,本就散见于第八与十一之三的排列法则中,这里重复使用,反倒显示了这三道排卦法则的同一性,加上本法中特区一二亦具特异性,这两个方法的运用,恰好如线串珠,显示了本法的合理性。至于似泰似否,所涉及的不过损益二卦,而损益二卦在周易中本就具有特殊意义,笔者已作分析,不妨参看。 七、 八、
![]() 部份印证此为“本义卦序”的依据是:错卦与综卦,十二消息卦,以及游魂归魂卦在“本义卦序”方图中呈现规律性的分布。乍看之下,和笔者的研究方法颇为类似,实际上却有天渊之别。因为以纯为定法的一法定位卦序(本义卦序),探索同是纯为定法的一法定位卦序(京房八宫卦系)中的消息卦与游魂归魂卦,或是卦象结构相对相反的错综卦,找到规律性分布是完全正常的,这不可作为“本义卦序”的依据,因为这只是特殊体例下所呈现出来的现象而已。如何证实这一点?错卦与综卦,十二消息卦,以及游魂归魂卦在伏羲六十四卦方图中同样也是呈规律性分布的。这说明了以纯为定法的一法定位卦序,探索同是纯为定法的一法定位卦序,或具特殊体例的卦象,因为彼此都不存在破格现象,找到规律性的分布是完全正常的。 通行本周易卦序则不然,它是多法定位的,而且在规律的象数推演或象数结构中进行了人为更移的痕迹是极其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与纯为定法、一法定位的先后天八卦及京房八宫卦序参合而探索出来的规律性现象,却是足以确立为卦序作者的排卦法则的,因为偶合的可能性是近乎于零的。纯为定法的一法定位卦序,不容许任何破格现象,稍有破格,就破坏了严谨的象数体例,参杂人为更移的卦序则不然,和纯为定法的卦序合参,我们不一定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性现象,关键在于卦序作者在排卦时有没有以之作为定卦法则,如果有,我们才可以发现到,如果没有,要将之提炼成定卦法则是不可能的。 同时,前者探索出来的规律性分布,图形必是绝对相同,抑或是绝对相反的,而后者,我们通过细致严密的解析,可以发现到其分布图形是丰富多样的。比如三爻卦的分布,缤纷多姿,卦象本宫的分布,大体结构对称,上下经的局部结构却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点,执持定法一法铺演的卦序,是不可能出现如斯丰姿的。两者分野,明辨清楚后,自无疑惑。 九、 十、 十一、 十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