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癌,噎嗝、反胃”中医治疗浅谈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5-05

“胃癌,噎嗝、反胃”中医治疗浅谈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居各类癌症死亡的第一位,其中男性的胃癌年死亡率为21/10万,女性为10 /10万。

一、祖国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噎膈”、“反胃”、“胃脘痛”等名词,从临床症状来看,均与胃癌、贲门癌有关。胃癌,多属“噎膈”、“反胃”的范畴。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有对噎膈的描述,“三阳结胃之膈”;“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吐”。《景岳全书·噎膈》指出:“噎膈一证,必一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盖忧思过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精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景岳全书·反胃》中进一步提出:“虚在下焦,而朝食暮出,或食入久而反出者,其则在阳,非补命门以扶脾土之母,则火无以化,中无济也。”

二、胃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胃癌是涉及整体的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或感受外来邪毒,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出现食滞、气滞、血瘀、痰结、邪毒内壅等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正癥瘕积聚,即形成癌肿。气机失调是诱发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在发病前多有长期郁闷忧愁,或蒙受打击而得不到解脱等肝气郁结的现象。有人则把胃癌的病理改变分为三个阶段,初起多由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肝胃不和,脾胃气滞,这一阶段病情较轻;继则肝郁气滞,气机失宣,阻于血络,血滞成瘀,痰瘀互结,日渐成积,此为第二阶段;在此阶段如果失治误治,病情迁延,久则气阳耗损,气血瘀结,脾胃失调,气血生化无源,则气血亏虚,另一方面因新血不生,瘀血不去,久则癥瘕形成,病情加重,患者就诊时多属第三阶段,即病人已气血大亏,脾胃虚弱,同时又有痰瘀癥积等邪实的一面,形成本虚标实之体,造成治疗的困难,攻邪又恐伤正,扶正又恐壅邪,需要慎重的处理好扶正与祛邪之间的关系。

    三、胃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噎膈”、“反胃”等病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胃癌的临床表现,但并不等同于胃癌,因为有时此类症状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症状。胃癌的中医诊断尚需结合现代医学的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来定。

    胃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脘部疼痛不适,隐痛样或饱胀感,纳呆,嗳气反酸,呕血便血,形体消瘦,乏力等。典型病例可见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或饮食入胃后积滞而难以下行,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另外,患者素有多年的胃病史,近期突然加重;或见呕血黑便,消瘦乏力及腹部肿块等症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确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