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药的食疗法系列——感冒
文/熊苗(国家高级营养保健师) 编辑/雯雯
相关博文:
不吃药的食疗法系列——便秘
不吃药的食疗法系列——牙痛
不吃药的食疗法系列——腹泻
高龄表妹怀孕了,全家都很高兴,关怀备至。在怀孕的这段时间里,她的一日三餐饮食,很是注重搭配。不过,昨日接到她的一个电话:营养师表姐,我晚上出外淋雨后没及时采取措施,晚上又掀被子受风着凉感冒了:头晕、发冷、打喷嚏、流鼻水、感觉浑身没劲儿。又不能吃药,怎么办?你帮我看看食疗能解决吗?这样比较安全。
根据病因的不同,感冒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和气虚4种类型。感冒往往具有季节性,冬季多风寒,秋季多兼燥气,夏季多暑湿,春季多风热。治疗要根据病因、症状而辩证用药,根据季节决定用量大小。
食养食疗原则
各种感冒通用食物
风寒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
【施食原则】疏风散寒,辛温解表。
【食养食疗方】
1.姜糖苏叶饮
配伍:生姜3g,苏叶3g,红糖10~15g。
制法:生姜洗净去皮、切丝,苏叶冲洗,一并装入茶杯内,加适量开水,加盖浸泡5~10分钟,再加入红糖,搅匀即可。
服法:当茶引用,每日2次,热服。
功能主治:生姜、苏叶均性温、味辛,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红糖性温、味甘,具补脾和胃的作用。三者合之,发散风寒、止咳。
2.葱白粥
配伍:连须葱白5~10根(每根寸许,切细),粳米5g。
制法:先用粳米煮粥,粥熟后再入葱白煮片刻。
服法:趁热顿服,温覆取汗。
功能主治:葱白性温、味辛,解表散寒;粳米性温,味甘,益胃,助阳发汗。
3.青椒炒豆豉
配伍:青椒250g,豆豉250g,食油、盐适量。
制法:先分别炒青椒和豆豉,再将青椒与豆豉拌匀略炒。
服法:佐餐分食。
功能主治:青椒性温,味辛,温中健胃,散寒发汗;豆豉性平,味辛、甘,解表宣散外邪。两者炒食,既有发散风寒之功,又味美可口,为风寒感冒的佐食佳品。
4.姜糖饮
配伍:生姜15g,红糖3g
制法:生姜切片,加水一碗共入锅内,煮沸2分钟,再加入红糖煮1分钟。
服法:趁热饮用,饮后盖被取汗。
功能主治:生姜性温、味辛,功能发表散寒;红糖性温、味甘,功能缓急和中,可防生姜发散太过。生姜还可止呕,固用于风寒感冒呕吐者效佳。
5.防风粥
配伍:防风1g,葱白2根,粳米5g.
制法:先将葱白、防风煎取液汁纱布过滤,再用清水熬粥,待粥快熟时加入液汁,稍煮即可。
服法:趁热服用,饮后盖被取汗。
功能主治: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葱白性温、味辛,功能发表散寒通阳;粳米性温、味甘,可助阳发汗。三者合之煮粥,祛风
解表散寒之功。
6.生姜炒米粥
配伍:生姜30g,炒米100g,食盐少许。
制法:将洗净的生姜切片,再同炒米一起煮粥,粥煮熟后调入食盐即可。
服法:趁热服用,饮后盖被取汗。
功能主治:生姜性微温、味辛,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炒米功能补中益气、健脾除湿。二味合以为粥,既能解表,又可和中温胃止呕。
风热感冒
对于由应酬过多引起的或者是吃多了油炸、麻辣食品、加上熬夜劳累引起的上火,属于风热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发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目赤,口干欲饮,咳嗽痰黄,舌苔薄白或薄黄。
【施食原则】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食养食疗方】
1.菊花茶
配伍:菊花5g。
制法:开水冲泡。
服法:代茶常饮。
功能主治: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功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2.葱豉豆腐粥
配伍:豆腐250g,淡豆豉12g,葱白15g,调料适量。
制法:先将豆腐切成小块,油煎,后加入淡豆豉放水同煎,煮沸10分钟,再入葱白,略煮片刻。
服法:趁温服之。
功能主治:淡豆豉性平,味甘,辛散解表;葱白性温,味辛,解表;豆腐性凉,味甘,甘寒清热。
3.薄荷粥
配伍:鲜薄荷30g(或干薄荷15g),粳米30g,冰糖少许。
制法:先将薄荷煮沸5分钟,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将熟时放入薄荷汁及冰糖。
服法:放凉后顿服,每日1-2餐,连服3日。
功能主治:薄荷性凉,味甘,最能清头目、散风热;粳米性温,味甘,益胃发汗。两者合用,功能清热解暑、疏散风热。
4.茉莉花粥
配伍:鲜茉莉花10朵,粳米100g,白糖适量,葡萄干少许。
制法:将粳米洗净,放入开水烧开,煮至米粒开花,加入葡萄干、茉莉花,烧煮即成。
服法:温服,分餐服食。
功能主治:茉莉花性凉、味甘,有清热解表功效,合健脾益胃的粳米煮粥,可以清热解表、清除秽气。
5.糯葛粥
配伍:糯米60g,葛根30g.
制法:先以水煮葛根取汁,用汁煮米成粥。
服法:每日1次,连服4-5日。
功能主治:葛根性平,味甘,功能解肌发表、除烦止渴,和粳米煮粥,有解肌退热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