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丰夜记

 水晶宫114 2014-05-08
《瑞丰夜记——神功秘笈》浅释

张玉仙(灵映) 兴南子浅释

 
第三十二篇
       
虚无真诠何其多,
炼真为实苦五更。
积德好像春园草,
日复一日万古青。

   
    浅注:
    虚无:道的特征为虚为无,则虚无亦为道的存在状态。《道德经》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则“无”亦道的代称。宋代张伯端、陈景元都把虚无看作道的状态。如《悟真篇》诗: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在修炼中,虚无又指形神合一、忘我忘物的高度入静状态。“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这个虚无既指天地本源的虚无,又指功态的虚无,以功态的虚无合本源之虚无,才能采得先天一气而结丹。功夫的修炼而言,《无上秘要》云:“一曰遗形忘体,恬然若无,谓之虚;二曰损心弃意,废伪去欲,谓之无”。这是修炼的心态与功态了。
    真诠:真理。如《悟真篇》诗:“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中达真诠”。“此”指《道德》、《阴符》二经,内含修炼丹道之真理。
    虚无的真理有多少呢?说也说不完,如果只停留在文字上,永远也说不清,只有真修实炼,自然会在功态中体验到何为“天地本源之虚无”,何为“身心灵性之虚无”。
    苦五更:在五更天还在苦苦修炼。张三丰真人有《五更词》丹诀,从一更到五更共五首,讲述在夜里修炼的要领。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相当于两小时。
    古代有格言云:“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长;为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道家贵生,认为行善积德就能使生命之树长青。许多人理解为人死后精神不朽,比如今人之赞扬雷锋,其人死去了数十年,而“雷锋精神”却代代传颂。但道家讲“炼真为实”,要真正把阴德转化为长寿因子,而使生命实实在在地长久。这也是丹道家丹成之后要在人间广积功行,使“道上有功,人间有行”的原因。如此,才能使生命长生久视。尽管我们尚见不到长生不死的仙人现身说法,那是因为仙人也要遵守某种法则,不能惊世骇俗。如果真没有长生的人,何以1300多年前的某位前辈能给玉仙灵映如此精妙的丹诀呢?在微妙处用心,也许会有所悟。仙人重德,如果你能真正积大德,发大愿,修大行,也许,自有与前辈真人相遇之机缘。注者遇见过好几位道行颇高的丹道界高人,都说起过他们的某些师父,竟然是历史上成了大道的真人。比如孙女士,她的老师是陈抟。是真是妄,权当故事听听,我讲正统丹道之理,取舍在你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