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法"医案四则~3.口糜发热寒战案

 johnney908 2014-05-10
 本帖最后由 黄仕沛 于 2013-5-14 14:25 编辑

                                                        "汗   法"  医   案   四   则~3.口   糜   发   热   寒   战   案
                                                                                        黄   仕  沛

         罗某,女,25岁,护士,某三甲医院麦医生夫人。麦医生为ICU医生,常值夜班,日夜颠倒,曾患严重失眠,我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愈,对中医颇有好感。2013年2月19日携妻就诊于余。是时广州天气暖和,气温22。C,但见其穿着羽绒大衣,自诉畏寒甚,缘发热已经四天,胸闷,无头痛骨疼,伴舌面溃疡,飲水食粥也觉疼痛。曾服西药未效,故欲中西医并进。察其舌面舌尖溃烂成片。口渴,唇红,脉弦数。遂处以小柴胡汤加石膏合甘草泻心汤。
                                处方:柴胡四十五克    黄芩二十克     黄连十克     党参十五克
                                           法夏二十四克    干姜六克      大枣十二克    甘草三十克
                                           石膏六十克(布包煎)
                                嘱温服,服后啜热稀粥一碗,盖被取汗。复渣再煎,服二次。
        问:"可否继续服用西药?"答曰:"毋须矣。"当晚九点麦医生来电谓:"已经服药两次,口腔情况已有改善,但仍发热38.8。C,并寒战。"问:"有否汗出?有否啜热稀粥?"答曰:"未有汗出,因口腔溃疡,不能热食。"遂嘱其立即再煎一剂,尽量热服,同时放暖水袋于被窝中,务求取汗。麦医生笑谓:"西医处理髙热,会用冰敷,未尝见有用热水袋的。"余曰:"在表之邪,取汗而散,冰敷则邪不能外达矣。"翌日晨早,麦医生来电谓:"昨晚午夜一时许汗出,徐徐热退,今晨已热退身凉,仍熟睡未醒。"嘱今天再煎一剂,务清尽其余邪。下午四点半来电谓:"今天没有再发热,恶寒、寒战已罢,精神爽利,未有大便。"嘱明天按原方去柴胡,加大黄十克。得便后,去大黄再服三、四剂,口糜痊愈。
       按:大论第101条曰:"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第149条亦有同样论述。但注家多认为小柴胡汤非发汗之剂。愚总觉少阳为"半在里半在外"(第148条),在外便宜以汗解之。故小柴胡汤仍应是发汗之剂。将息之法仍仿桂枝汤。所谓"少阳不可发汗"又当活看。
      正欲执笔 记录此案时,适一加拿大张姓中医。回穗过春节,其父肾衰,在广州某医院透析治疗。20日傍晚突然寒战髙热,怀疑透析感染。张生爱好经方,故托人联系于余,云恶寒发热,是否病属太阳,未敢妄断,恳吾往定夺。吾遂搁笔前往诊视病人:神清,髙热未退,虽厚衣重被,仍觉发冷,面稍赤但无汗,口苦口干,无咽痛,也无头痛骨痛,左手寸口为透析用瘘口,右脉弦数。遂处以小柴胡汤加石膏、连翘。柴胡用50克。张生问:"无汗何以不用麻黄汤?"余曰:"麻黄汤证当有骨节疼痛;大青龙汤更有烦躁。今患者口干苦而无骨痛,故宜小柴胡汤。"次晨张生来电谓患者午夜服药后汗出,恶寒罢,热徐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