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仕沛治验:小柴胡加石膏汤合葛根汤治全身症状较重的“上感”

 博采杏方 2021-09-23

黄仕沛治验

    患者,陈某,女性,89岁,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坚持服用解痉平喘药物及降压、降糖药,并长期使用表面激素。2013719日,患者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间有咳嗽,当时未就诊。2013720日傍晚开始出现高热,最高38.5,无恶寒、汗出,伴头痛,即由家属送至我市某三甲医院就诊,予热毒宁针静滴,处理后体温有所下降。

    2013721日晨,患者仍发热,体温37.6,无恶寒、汗出,头痛剧烈,四肢乏力,全身骨节疼痛,难以起床,甚至来不及上厕所,引致遗尿,勉强扶行时,几乎不能举步。遂由家属送至我院门诊,予清开灵针静滴,处理后,症状未见缓解,遂入我院住院。

    刻诊:低热,无恶寒、汗出,头痛难忍,全身乏力,骨节疼痛,以双膝及腰部为主,语声低弱无力,不欲言语。查体:心率:86/分,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伸舌居中,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舌暗红,苔少,脉弦数。

    当时考虑,患者以发热、无汗,全身骨节疼痛为主要表现,全身症状较重,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虽肺部无明显干湿啰音,未排肺部感染的可能。即予查血象及胸片,结果回复,均未见感染征象,故考虑为全身症状较重的上呼吸道感染。

     再者,患者头痛剧烈,四肢乏力,行走蹒跚,未排除存在急性脑血管意外,但血压不高,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故暂观察。

    嘱安静休息,多喝水,中药汤剂处以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处方如下:

    柴胡45g  黄芩15g 法夏24g  党参30g   大枣15g  甘草20g 葛根60g  桂枝15g   麻黄15(先) 白芍20g 石膏60g(包) 白芷15g

    两剂,再煎,日一剂。

      在煎药过程中,下午2点左右,患者出现明显寒战,寒战后,体温升高至37.9,嘱覆被保暖。并嘱患者趁热服药,服药后覆被静卧,并喝一杯温水以取汗。

    患者下午五时及晚上九时各服药一次,服药后有小汗出。

    次晨查房,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无发热头痛,体温36.5,全身骨节疼痛明显减轻,以可以下床走动,今晨解大便一次,量较多。患者行动自如,急性脑血管意外已可排除。

    按:观此病例,有多处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第一:此患者高龄,入院时,症状较重,但胸片和血象皆不支持存在肺部感染,就末用抗生素了。

    第二:此案之所以能取效,除了中药的作用,将息法亦功不可没。仲景汗法的方药几乎都要覆被、啜粥以助发汗。

    12条桂枝汤的服法有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皆将息如桂枝汤法。

    葛根汤、麻黄汤则需温覆,而不须啜粥以助药力。

    大青龙汤则无需温覆、啜粥。

    上呼吸道感染,要治愈,靠的是自身的抵抗力,药物只是协助。中医治疗表证,主要是通过发汗,使汗出热退。

    第三:此案用的应该是小柴胡加石膏汤合葛根汤。小柴胡加石膏汤合葛根汤乃仿柴胡桂枝汤,《伤寒论》第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第四:此案选用葛根汤的原因是发热、无汗、骨节疼痛。麻黄有很好的止痛作用,《伤寒论》第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8大证,有四证是痛症,所以发热、骨节疼痛当选麻黄剂。不过,第146条也有支节烦疼。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新加汤主之。不选用这些桂枝类方,关键则在于无汗。患者有明显的腰痛症状,也即项背强几几,故选葛根汤。

    第五:本案选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非专为少阳而设,太阳、少阳、阳明、厥阴、瘥后诸篇均录有小柴胡汤的条文,共20条之多,其中14条论及发热。

    究其热型,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呕而发热潮热日晡所发潮热四肢苦烦热手足温等为主。究其病因,则存在正邪交争,正气不足的因素,第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究其病位,则如第148条所言此为半在里半在外,并非很多人以为的半表半里

    其实,服小柴胡汤后往往会汗出,小柴胡汤也有发汗的效果,如第101条所言,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第230身濈然汗出而解

    “蒸蒸而振,其实也就是寒战,本例患者下午2点,服药前,有明显寒战。

    服小柴胡汤得汗后,往往会大便通利,这也是正气抗邪外出的表现。如第148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230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本患者第一天服药后解大便一次,次日继续服此药,大便3次,皆成形,泻后觉得全身舒服很多。

    仲景本无小柴胡加石膏汤,日本经方家喜用之,胡希恕亦喜用之。《伤寒论》第97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第104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若兼无形之热者可加石膏,其实已在不言中。关于小柴胡加石膏汤在《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中有详尽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六,小柴胡汤用于表证,与麻黄类方比较,小柴胡汤证往往有蒸蒸而振,而麻黄类方则有全身骨节疼痛而无汗。

    第七,患者脉弦数,引起脉数的原因很多,体温升高1,心率加快1020/分。所以发热的病人一般脉数。如果说数则为热,把脉数作为外感风热的特征,其实是一种误解。

    4条开张明义说脉若静者为不传……脉数急者为传也”,是指出脉数是有病情发展的趋势,并无寒热之分。而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是说明“脉数,仍可用桂枝汤或麻黄汤法当汗出而愈 

    第八,此案使用白芷,实属败笔,因麻黄剂本已有较强的止痛效果。——军按:此处用白芷并非败笔,实有柴葛解肌汤之用意在内。

    第九,从现代医学的理论看来,发热伴有恶寒、寒战,是因为细菌、病毒等外生致热源及其他内生致热源,使体温调定点上调,而寒战产热, 恶寒、寒战必然是出现在体温升高之前,有些病人发热之前不定有恶寒、寒战,这与患者反应强度和敏感性有关。此患者开始发热时,并无寒战,第二天再次体温升高之前却出现寒战,可能因为第一天患者体质尚强,症状较轻,所以耐受性较好,对当时的寒战产热不太敏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