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跳慢一点 并非都是病

 比上不足 2014-05-10
在心内科疾病中,心律不齐的患者不在少数,有些人会因为心跳过快而心慌,而有些人会因为心跳过慢而头晕乏力。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葛均波教授指出,正常人也会心跳不齐,并非都是心脏病,需鉴别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葛均波教授说,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是由窦房结支配的,窦房结好比心脏的"司令部"。"司令部"发出指令后,再通过"传令兵系统"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顺序传到心肌细胞,产生心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组疾病,所有人一生中都曾发生过心律失常。"葛均波表示。心电图是确诊心律失常的最简便方法。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跳次数、节律是否正常,并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心率受很多因素影响     

    教科书上说,人正常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这里指的是窦性心律,但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状况而不同。一般来说,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心率也会加快或减慢。

    心跳减慢是怎么一回事?     

    正常人的心率随着身体需要而变化。体质好的人,比如运动员,休息状态下心率常低于60次,普通人睡眠时心率也会降到三四十次,这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时身体不需要心脏使劲工作。此外,对于一些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心率55-60次本身就是治疗目标之一。

    所以说,不是所有的窦性心动过缓都是病。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有很多种。葛均波介绍,可简单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高于100次)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心率低于60次)两类。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对生命构成威胁的多为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患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高,有猝死的可能。

    治疗先要找病因     

    葛均波说,心律失常发作时,患者多感觉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憋闷、气急、手足发凉,严重者神志不清。但有少数心律失常病人可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

    查心律失常五种方法     

    心电图检查。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一些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动过缓或过速等都可以通过心电图来诊断。

    动态心电图。即长时间心电图记录,英文名为Holter。就是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心电图情况,患者吃饭、睡觉、上班都带着。它能了解心律失常发作与日常活动的关系、昼夜特点等。

    运动试验。就是同步观察患者运动时的心电图情况,适用于运动时心悸的患者。

    食管心电图。左心房后壁毗邻食道,食道电极的位置就在左心房的水平,因此在食道内插入特殊的电极,可以记录到清晰的心房电位,有助于某些特殊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就是将几根多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插入,放置在心腔内不同部位记录电活动。

    患者接受这项检查多是基于以下三个目的:确诊心律失常及其类型,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识别与治疗某些心动过速;判断预后。

    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缓     

    有两种情况需要治疗:一是继发于其他情况的窦性心动过缓,比如减慢心率的药物应用过量、高血钾、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二是窦房结功能出现问题,导致心率减慢。第一种情况需要找到原因,予以纠正。第二种情况,则要考虑安装永久起搏器。但什么情况需要安装,要看窦性心动过缓到了什么程度,症状有多重。心动过缓患者由于心跳慢,心脏排出血量减少,导致机体缺血,会出现乏力、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等。症状严重的,必须安装起搏器。

    如果心率低于40次,发生过晕厥,电生理检查发生窦房结功能不全,即使未能证实症状与心跳慢有关,也建议安装起搏器。另外,有些心动过缓患者同时合并阵发性心动过速,称为慢快综合征,为了避免治疗中出现矛盾,也需要安装起搏器来"保驾"。

    2、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我国房颤患者估计有800万-1000万之多。房颤发作时,心率可以达到100-160次,不仅比正常心率快得多,且节律绝对不整。因此患者会感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但也有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最严重的危害在于它会增加脑卒中的危险,并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比动脉硬化性脑卒中更严重。另外,房颤使得心率加快,会使心衰恶化,增加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房颤最有希望、进展最快的一种方法。阵发性房颤行导管消融以后,70%的患者可以痊愈,持续性房颤这个比例可达60%。经导管消融根治术后,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也会有所改善。

    3、早搏     

    心血管门诊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有心慌或心跳间歇感,于是怀疑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十分焦虑或恐惧,于是辗转求治于各家医院。做了多项检查,但结果并不提示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只是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显示有早搏。有些患者并没有症状,但查体发现心脏早搏,也忧心忡忡。可见,很多人还不认识"早搏"。

    正常人心跳是规整的,如果在正常节律的基础上心脏提前搏动,就叫"早搏",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间歇(称为代偿间歇)。早搏其实很常见,发生时有的人可能有心慌、心跳脱漏的感觉,但更多的人无症状。

    早搏的原因很多,几乎各种心血管病都可能出现早搏,如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等;非心血管病也可导致早搏,如甲亢、贫血、感染、发热等;饮浓茶或咖啡、情绪紧张也可能引发早搏;有些早搏则不伴随其他疾病。

    绝大多数早搏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少喝浓茶或咖啡,少吃刺激性食物,作息规律,适度运动,稳定情绪等。症状明显者可服用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剂。对于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且危害程度较大的早搏,可以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心律失常患者注意事项多     

    1.正确对待,心胸开阔。心律失常患者要做到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忡忡。早发现,早治疗,心律失常并非不能控制。

    2.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     

    3.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患者应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中老年患者每天都不应少于8小时。饭后不宜立即就寝,因为饭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会抑制心跳。饭后立即就寝有可能出现心脏骤停,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潜在危险。就寝时间最好安排在饭后2~3小时。睡眠的姿势应采取右侧卧位,双腿屈曲。

    4.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在气候变化大、季节交替的时候要采取措施,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5.注意合理安排饮食,饮食要清淡而富于营养。烹调要用植物油,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要适量,不宜过饱。戒烟,少饮酒。

    6.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     

    7.定期到医院检查,复查有关项目,合理调整用药。

    专家简介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