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应该来搭救中国股市?

 渔翁很快乐 2014-05-11

谁应该来搭救中国股市?

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杨青丽 2014-03-12 星期三

一般来说,股市不需搭救,市场嘛,涨跌自由,赚赔自担。但市场又是有缺陷的。

一般来说,股市不需搭救,市场嘛,涨跌自由,赚赔自担。

但市场又是有缺陷的,勿庸置疑这是公理,政府之手似乎也不应该完全熟视无睹,关键是看A股是否确实存在需要搭救的必要理由,或者市场缺陷是否是制度性的。我们的A股不仅令广大中小投资者一再心伤肠断,也似乎让机构投资者精神分裂。

以资金直接救市者有之,但杯水车薪;以顶层设计、国家兴旺呼吁配套改革救市有之,但跨部门的政策落实步履维艰;以痛骂股市垃圾者有之,又有奈何?证监部门如火山一座,监管者能力再高也无计可使,屡受不白之冤。

人人皆知中国间接融资太多了,股市、直接融资应该大发展,比如像美国企业一样(但不要像美国政府一样高负债),这样企业融资对银行的依赖就可能小多了,企业负债压力会大大减轻,企业手握巨额自有资金,其生命力会更强,经济体抵抗风雨能力更高,弹性更好,个人股权所激发的创造力就更不用说了。

但股市的涨跌似乎无关直接融资发展大计,无关银行改革,无关企业革新,无关产业升级,无关经济大局,因此谈股市融资、谈直接融资似乎才可以进入最高层次的讨论范围,谈股市的涨跌似乎属于较低层次的话题,这种意识可能导致股市问题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

一二级市场、股票融资与股市涨跌是高度一致的。牛市气氛热烈情绪乐观,IPO易受追捧融资量大,熊市气氛冷清,悲观蔓延,IPO难行融资量小,这不是什么高深理论,如果股市长牛短熊,则股票融资直接融资自然加速发展,反之,则容易徘徊不前。

不关注长期低迷股市的内在制度缺陷,不从最高层推动问题的彻底解决,直接融资的健康发展可能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银行间接融资独大的格局可能永远无法改变,即使有存款保险,国家隐形担保的金融风险依然挥之不去,社会上爱债弃股的偏见仍然难以纠正,深度的经济体制改革、混合所有制的推行也难以真正落实。

目前正殚精竭虑所搭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如果二级市场长期低迷使融资规模裹足不前,或致多层次资本市场徒有其表,可能陷入有架子无内容的尴尬。

如果谈债色变,日日焦虑如何让银行瘦身卸掉包袱、天天担心银行如何应对脱媒及市场化冲击,何不考虑根治熊长牛短,使之变为牛长熊短的格局,若此,则因时间较长的赚钱效应存在而使以股票为主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得以长期持续增长,社会资金由于股票资本金的增强也会带动企业债务的更为健康的发展,银行潜在风险也会得以一定疏导。

跌多了必涨,但跌得总是很久伤得总是很重,跌得过份盲目不理性,少赚多亏的互相搏弈投机,没有多赢长期赢的大格局大趋势,终成不了大事,原地踏步,延误中国金融业改革进程。

众人深知,股市如社会,非理性意识主导并不罕见,偏见及狭隘的所谓民意明知有误仍四处传播,悲观时更悲观,乐观时更乐观,这种非理性影响发展大局时,应该予以坚决治理,而不应该怕担干预市场之名而袖手旁观。

根治熊长牛短,是否需要彻底落实鼓励各类基金持有者的各种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以培育长期的机构投资者?是否需要打破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藩篱?基金公司的股权私有化能否落实,从而对基金的考核更长期更理性?关键时刻是否需要巨额战略性资金直接干预力量的介入?

制度更为重要,培育家庭的基金保险习惯和文化,税收优惠措施不可少。鼓励居民偏好股票基金类金融资产,可为股市提供长期持续的资金来源,也会优化基金考核机制。

以前不是没有过资金直接干预,新的干预机制应尽量避免以前的问题,应更为优化和市场化。当然加强法制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仍是基本保证。

倘固疾难治,共识难推,常识之理,微弱之音,重复之言,亦当发声不辞。

杨青丽,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责任编辑:NONO H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