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郁娇娇 2014-05-13

1、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2、由于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3、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ES(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4、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1)供给无弹性,即ES=0,表示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表示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4)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5)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5、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变动趋势:

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率下降。(原因:①入学率提高;②经济结构升级;③各部门对高学历者的需求;④高学历高工资等)

2)女性劳动率呈上升趋势。(原因:①对女性教育水平提高;②制度劳动时间缩短;③人中出生率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④科技进步对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等)

3)老人的口劳参率下降。(原因:收入保障制度及养老保险的完善和推广)

4)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率保持高位水平。

6、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主体。

7、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男性成年人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和失业者间的流动,被称为一级劳动力;相对的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的劳动力群体被称为二级劳动力。

8、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9、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