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杂想一

 清茶清清 2014-05-14

读书杂想一

一、天地生成

古人认为,天地的产生根源是混沌中心的一点力量。这个力量经过拟人化而以盘古为代表,盘古打破了混沌之后,天地便开示分化。轻清之气上升,积而为天;重浊之气下降,累而为地。这一点也就是古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讲的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天为阳气所积,故其动而不休,为能量的根源;地为阴气所成,故静而不动,为物质的最初形态。天之气,看不见,摸不着,为无形无质之气;地之气,能看能触,为有形有质的物质形态。儒家六经之首《易经》以乾坤二卦代表天地二气,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后来清华大学以这两句真理之言作为校训。

二、万物化生

天地生成之后,天动地静,相互感召,二气相交,产生芸芸万物、大千世界。这如同化学反应,两种以上的物质在一起反应后便产生出新的物质。天地之间的各种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都是天气和地气化合而生。其中,动物能自由活动,所禀之气气以天之阳气为重;植物无法运动,所禀之气以地之阴气为重。

无论动物和植物,都含有能量,这个能量的最初来源就是天之阳气。试看,隆冬之时,天地之间一片苍茫,万簌无声,了无生机。随着春风回暖,太阳北回,日光暖气照临,大地便重返生机,草长莺飞。天之阳气将这个世界点缀的姹紫嫣红,妖娆多娇。

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为和。都离不开天之阳气,植物不只需要土壤,还需要阳光雨露。有了阳光的温暖,有了雨露的滋润,方能矫健成长。这个成长的能量来源便是天之阳气。天之阳气和地之阴气化合,化生出草木丛林。

三、气浓缩化精

中医上讲,阳气主升发,阳推阴行。植物的成长,便是地之阴气吸纳天之阳气之后,阳气的本性升发,带动阴气上朝的一种物质运动形式。先有其气,后有其形,便是《黄帝内经》中所讲的阳化气,阴成形。植物长成之后,其叶更加吸纳天之阳气,自身化合出特有的精气,供其一身的生长代谢。

植物个体生长到一定程度,体内所化生的精气便开始浓缩,最后形成精华中的精华,这就是种子。种子之所以称为精华中的精华,是因为它具有生生之气,这种生生之气可以传宗接代,可以一代代地延续下去。这个种子所含有的能量便是天气和地气结合后所化生的使生命延续的能量。

四、人体生化之理

人们的各种活动,包括生命的延续,都需要强大的能量支撑。这个最初的能量也是来源于天之阳气。由于种种的障碍,人本身不能直接获取这种能量,除了个别修道之人可以从静坐中获取之外,其他人都要通过食物来获得。食物能提供能量,也是因为食物本身即是天地二气的化合,具有天地二气的功能。

食物进入人体后,贮藏于于肠胃,胃之消磨,脾主升清。食物本身阴阳二气的结合,在体内,又重新分化成阴阳二气,阳气升腾,上布于心肺,供给补充人身之动力;阴气下降,入于肝肾,供给补充人体的阴液。纯阴无用之品则排出体外。是为生化之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