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港文化遗产之六十八 南山舍利塔

 迎风初开 2014-05-15

贵港文化遗产之六十八 南山舍利塔

        舍利塔:佛陀之

        南山寺,作为岭南名刹,拥有千年的悠长开山历史,拥有宋元皇室的御赐经书题额,更有三百年佛教圣树-贝多罗菩提树、重达千斤的千年古钟以及浑成天然的古石佛雕像这三个“南山三宝”,还有号称“一绝”的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更有数不尽的传说典故,而最后让南山寺完成“皇袍加身”的最后一步是则是创建了舍利塔。正所谓名山必有寺,有寺必有塔。创建于民国时代的舍利石塔让南山寺完成了佛陀所言的“世人需礼拜三件东西:佛像、菩提树、舍利”的最后一件-舍利,这样,从民国时代的1936年起,南山寺作为佛门寺庙,完成了同时拥有石佛像、古菩提树、佛祖舍利子三件佛门圣物,而这一过程南山寺用了近一千年的时间才走完:迄北宋起,历元明清,到民国止。

       据文献记载:“民国22年冬,邑人盛光庭李兰轩以林进才函为介,向广州陆无为居士迎回舍利小铜塔一座,高约二寸半,阔一寸,塔底署款九字:舍利塔庚午春仁海造。仁海为白普仁尊者弟子。塔中奉舍利一颗,古劳力丸一颗。塔造于北平。今供奉南厢塔,将别建塔于南山寺。”嗣后,民国25年,县人盛光庭等在南山寺西北侧建起了一座宽2米、高6米的石塔,舍利小铜塔葬于其中。石塔雅致古朴,正面镌刻碑文,文笔苍劲,古气照人。

        另据盛光庭之女盛佩群,即西山盛姑-释昌慧法师的口述历史,当年其父亲所倡建南山舍利塔的往事,参见向如心同志的文集《好一朵茉莉花》中的“拜会释昌慧法师”一文:“……她讲了南山古刹的可爱,还特别郑重地介绍了南山舍利塔的神奇来历:“佛祖圆寂火化后,有四颗金黄色的骨珠,一颗安宿河南,一颗飘逸四川,一颗流寓厦门,一颗落户贵县。贵县这颗佛珠,是林进才先生从香港迎回来的。听老人说,当船回到东津河段时,突然遭受一伙强盗袭击,正在危难之时,江面骤然刮起一股强劲东风,把船吹向一边,犹如离弦之箭向上游飞去,免了劫难。佛珠迎回来后,放在我家厅堂的神龛上,夜里能闪光。当地群众都说我家夜夜有神火。后来,由我父亲盛光庭为缘首,在南山上建一座舍利塔,把佛珠安葬在这里了。佛珠落福地,南山可是一块福地哩,你们要保护好啊!”

        通过这段口述文字可知,1932年冬天从广东索回普仁大师弟子仁海所保藏的舍利珠后,在1936年南山舍利塔建成前的这三年时间里,舍利小铜塔是由南江村人盛光庭所保管,置放于其南江村朴园家宅中。经三年的幕捐,其中捐款最巨者为香港信女陈觉定“捐桂钞一千五百一十五元”,筹得善款后于1936年请木格石匠曾福有建成舍利塔,塔址选在狮头山与狮尾山(驴山)两山交界的山脚下,安奉舍利珠的南山舍利塔竣工之盛事在当时贵邑引起轰动。在舍利塔左侧,立有当时著名书法家邑人梁岵庐撰写《南山舍利塔记》石碑一块,碑记将建舍利塔始末作了详尽的说明。

      2011年,南山舍利塔被列入贵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南山舍利塔,图片来源于网络。这张相片应是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之前。右边山体为文笔山。




1996年时的南山舍利塔



拍于2011年,南山舍利塔已被周边树木所掩没,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佛祖圆寂火化后,有四颗金黄色的骨珠,颗安宿河南,一颗飘逸四川,一颗流寓厦门,一颗落户贵县。盛姑这段话,或者会让许多人震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