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电图分析方法及步骤
1.1
结合临床
由于心电图检测技术本身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还受到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如:心肌病,脑血管意外等都会导致出现异常Q波,不要轻易诊断为心肌梗死,又如V5导联电压增高,在正常青年人仅能提示左室高电压现象,而对长期高血压或瓣膜病患者就要作作为左室肥大的依据。
临床病例:高年患者,本次因咳嗽,咳痰10天入院,否认胸痛及胸部压榨感病史,无双下肢水肿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病史,既往有高血压20年,最高血压为180/90mmhg,一直口服硝苯地平
一天2次,1次10mg
予以降血压,未监测血压,10年前因高血压脑出血并遗留右侧肢体活动受限,作心电图:广泛胸导联ST-T压低,反复复查:心电图无动态改变。心肌酶谱多次检查正常。双肺肺炎,高血压3级,高危组,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期
不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请心内科会诊:考虑脑血管后心电图改变,必要时可上级医院做冠脉造影或冠脉CT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无症状型。
1.2 描记技术的要求
描记时应避免干扰或基线漂移。首先:避免遗漏某些重要信息。其次:应根据临床需要及心电图变化,决定描记时间的长短及是否加作导联。对可疑右室心梗时,应加作V3R-V5R导联,怀疑后壁心梗,应加作V7-V9导联。对心律失常,需要作P波清楚导联,一般选择II导联或V1导联。再次:对胸痛患者,伴发现ST-T异常者,一定要短期内重复标记心电图.
1.3 熟悉心电图的正常变异
必须熟悉正常心电图的特点及正常变异,各波型正常值及所代表临床意义,如:P波哪些倒立正常,或者该倒时候出现倒情况。
1.4 心电图分析
大致浏览,注意 P QRS-T
各波有无及其相互之间关系,波型形态的变化,ST段变化等等,某些数据测量,包括:P波及QRS振幅等。
1.5 心电图分析原则
首先基础心律是什么,如有无规律P波,其次看:在P波清楚导联,找出P-P之间规律,然后观察QRS波群形态及R-R之间规律,最后分析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与规律。必要是记梯形图,原则上能用一种道理解释的不要设想过多可能性,首先考虑常见诊断。
1.6 梯形图(略)
2 心电图的临床运用
2.1 对心律失常的定位诊断
2.1.1
期前收缩的识别及定位
2.1.2 .预激综合症的诊断及旁路定位
2.1.3 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起搏标测定位
2.2
鉴别诊断功能:
2.2.1 鉴别室上速或者室速
2.2.2 室内阻止诊断的标准化
2.3 Q-T间期离散度
2.4
心电图的临床评价:
2.4.1 对心律失常;
2.4.2 特征性心电图及动态演变 对心肌梗死定位针对帮助很大;
2.4.3
房室肥大、心肌劳损及心肌缺血,药物(洋地黄,胺碘酮等药物)监测及评估;
2.4.4 心脏电生理检查
2.4.5
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收缩麻醉,用药观察,航天及登山运动等心电监测。
3 影响正常心电图波形因素(略)
3.1
生理因素
3.2 技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