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箩庄”“草鞋庄”的出处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5-16

森森村

“挑箩庄”“草鞋庄”的出处

    听祖辈们讲,森森村解放前很穷,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打下的粮食绝大部分缴了租粮,剩下的一日三餐都难以维持。所以每逢农闲,村上大部分强男劳力都凭借着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成群结队到城里的车站、码头,甚至外地,去帮人挑运货物挣钱。

    我父亲生前曾多次给我讲过他年轻的时候挑箩的事情。挑箩的人为了养家糊口,基本上都是要钱要脸而不要命,他们起早出来挣钱,大部分都是空着肚子,等挑了趟把趟生意,赚到钱了,才能买个烧饼充饥。有些人由于长期超强度劳动,营养不良,直到卧床吐血才不挑。我父亲身材高大,力气又足,一次能挑二三百斤,人家抢着叫,赚钱的机会还多些,而那些身材瘦小的挑箩人,就很难接到活,有时接到了活,明明知道自己挑着吃力,但为了要钱要脸而不要命地硬着头皮挑。绝大多数挑箩的人,不管挣钱多与少,傍晚回家如数交给老婆,贴补家用。“挑箩庄”因此得名。

    那些体力太弱的男人和妇女们,在农闲时都以做草鞋卖为生计。他们做的草鞋分三种:一是“毛窝”,用锤熟的稻草加棉布条或熟棉麻丝编织而成,鞋帮较高,伸脚的鞋口较小,里面垫点东西,保暖性能较好,穿在脚上较沉,卖出的价格较高,大人小孩,男女穿的全有,那是穷人们冬天防寒穿的。

    二是套住脚趾,系住脚腕的草鞋,没有鞋帮,就像电影里红军长征时穿的那种草鞋一样,是成年男女行走和干活穿的,编织比较简单,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低。

    三是草拖鞋,只有前帮而无后帮,编织较易,卖出的价格更便宜,这种草拖鞋,一般都是澡堂浴室里面用的,正因为森森村解放前从事编织草鞋的人数之多,销量之大,品种之全,“草鞋庄”自然而然也就出名了。

    (三)

    (作者供职海陵区检察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